希卡利提供的“规则环境动态适配插件”如同一套精密的宇宙级外挂感官,被锈铁小心翼翼地加载进飞船的主系统和我们的个人辅助设备里。当航线设定,飞船再次跃入超空间,驶向那颗地核冷却异常的行星时,我们第一次“看”到了以往无法感知的世界。
透过适配插件的界面,原本漆黑寂静的超空间航道,变成了由无数流淌的、细微的规则“数据流”构成的彩色河流。不同颜色的光流代表着不同的基础物理常数背景波动,飞船的航行,就像是在这些规则之河中小心翼翼地避开暗礁与漩涡。以往纯粹依靠坐标和星图的导航,此刻变成了对规则流稳定性的实时判断。
“不可思议……”我看着窗外那绚烂而又危险的景象,喃喃自语。系统正在疯狂记录并学习这些数据,这无疑将极大提升未来“宇宙维修”的效率和安全性。
托雷基亚则更关注插件对他自身混沌能量的辅助效果。他能更清晰地“感知”到周围规则冗余的分布密度和活跃度,缓释公式的运行变得更加高效、平滑,对混沌能量的微操也似乎轻松了一丝。虽然离“规则信用重建”还遥不可及,但至少看到了可行的路径。
“目标星系已抵达。”锈铁的声音将我们从新奇的体验中拉回。
舷窗外,一个年轻的恒星系展现在眼前。中央的恒星正处于活力充沛的壮年,光芒炽热。而我们的目标,那颗代号为“灰岩星-7”的年轻行星,则如同一颗灰扑扑的石球,孤零零地悬浮在宜居带边缘。根据资料,它本应拥有一个活跃的、由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和残余引力势能维持的熔融地核,为其提供磁场和基本的地质活动。但此刻,扫描数据显示,其地核温度正在以远超自然模型的速度流失,整个星球的磁场强度也在同步衰减。
飞船降低高度,穿透稀薄的大气层。地表是连绵的、毫无生机的灰白色岩石,巨大的峡谷和干涸的河床诉说着它曾经可能拥有过水的历史,但如今只剩死寂。环境探测器显示,地表温度极低,而且还在缓慢下降。
“规则环境扫描启动……”锈铁按照新插件的要求,开始对全球进行地毯式探测。全息屏幕上,星球的规则结构模型开始构建。
很快,异常点被锁定。并非单一源头,而是在星球各处,分布着数百个微弱的、不断散发着一丝极其隐晦“吸热”规则波动的节点!这些节点如同无形的“规则吸管”,正在悄无声息地抽取着地核的热能,并将其转化为某种未知形式的能量辐射到宇宙空间中!
“不是自然现象,”我肯定地说,“这是人为的,或者说……某种宇宙级‘装置’留下的痕迹。一种极其高效的、规则层面的‘热能抽取矩阵’。”
“能反向推导出能量去向吗?”托雷基亚问。
“正在尝试……信号过于微弱且分散,指向性模糊,但大致方向……指向星系外围的柯伊伯带某处。”锈铁汇报。
王老板扒在舷窗上,看着下面荒凉的大地,又看了看扫描图上的那些“吸热节点”,猛地一拍大腿:“我懂了!这不就跟煲仔饭一个原理吗?锅底火不均匀,米饭就夹生!咱们得把这些‘漏火的缝儿’给堵上,再把锅底的火……呃,是把地核的热给匀回来!”
他这个比喻虽然粗俗,却意外地贴切。
“维修方案呢?”托雷基亚看向我,“直接用你的光能去‘糊’上那些节点?”
我摇了摇头:“不行。这些节点是规则层面的缺陷,单纯的能量覆盖就像用水去补铁锅的裂缝,治标不治本,很快又会被规则本身‘排斥’开。我们需要一种能‘融入’当地规则体系,并能自发进行‘热能循环’的……‘补丁’。”
我想起了王老板之前提到的“星尘煲仔饭”。星砂本身就蕴含着温和的恒星能量,而槐花粉具有独特的能量亲和与传递特性……
“王老板,你的‘星尘煲仔饭’构想,或许真的能实现。”我眼中闪过灵感的光芒,“但我们不做来吃,我们要把它‘种’到地下去!”
我快速构想着方案:“我们需要制造一种特殊的‘修复单元’——外壳由本地岩石和星砂混合,模拟行星物质,避免规则排斥;内部核心是高度浓缩的、经过‘能量净化腌渍’的星尘能量团,作为临时的‘热源’;最关键的是,要注入槐花粉的能量特性,让这些修复单元能像植物的根系一样,彼此连接,形成一个覆盖全球的、能自发引导和均衡地热能量的‘神经网络’!”
“用美食的‘理念’来修复星球?!”王老板惊呆了,随即是巨大的兴奋,“这个我擅长!锈铁,快来帮我设计‘食材’配比和‘烹饪’流程!咱们要搞个大的!”
托雷基亚听着我们这近乎天方夜谭的计划,却没有嘲讽,反而露出了感兴趣的神色。“以生命和能量的‘和谐’理念,去修补规则的‘漏洞’……这倒有点‘混沌创世’初期,塑造原始生命温床的意味了。虽然粗糙了点。”他看向我,“维修工,你需要我做什么?”
“你的混沌能量,”我指向全息屏幕上那些“吸热节点”,“在植入‘修复单元’之前,需要你先用混沌力量,对这些节点的规则结构进行极其精细的‘扰动’,暂时瘫痪它们的‘吸热’功能,为我们植入‘补丁’创造时间窗口。记住,是‘扰动’而非‘破坏’,避免触发可能存在的防御机制。”
“精准的干扰吗?正好试试新插件的手感。”托雷基亚指尖凝聚起一缕被约束到极致的混沌能量,跃跃欲试。
一场前所未有的、规模宏大的“星球煲仔饭”维修工程,即将在这颗冰冷的灰岩星上展开。这不仅是技术的挑战,更是对“规则信用重建”理论的第一次实践。
(第九十三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