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团结的裂痕与资源之争
“庇护所计划”的公布,如同在刚刚平静不久的湖面投下了一块巨石。联盟通讯网络瞬间被海量的信息流淹没,各个文明的反应复杂而激烈。
多数文明在经历了归零者的恐怖,又得知了“琉璃界”晶化的惨剧后,生存的本能压倒了其他一切顾虑。它们明白,面对织网者这种层次的威胁,个体的存亡已与整体紧密相连。支持的声音占据了主流,但其中也夹杂着难以掩饰的恐惧和不安。
然而,团结的呼声之下,潜藏的裂痕开始迅速显现。真正的难题,在于计划那骇人听闻的资源需求。这不仅仅是常规的物质和能量,更是各个文明独一无二的“规则本源”和“存在特性”。为了强化“方舟”壁垒,使其能抵抗规则覆盖,需要抽取不同现实的基础规则片段,将其如同代码般编织进庇护所的结构中。这意味着参与文明需要献出部分自身的“根基”,过程往往伴随永久性的削弱甚至某些独特性的丧失。
一些本就疆域狭小、实力衰弱的文明,陷入了巨大的恐慌。它们担心,未等“方舟”建成,自己就会因本源耗尽而率先崩溃。它们的代表在联盟会议上声音颤抖地陈述着困难,恳求调整方案或给予特殊照顾。
而另一些实力保存相对完好、底蕴雄厚的大文明,虽然表面上支持计划,但暗地里却开始了激烈的博弈。它们试图在资源贡献的比例、关键技术的掌控权、以及未来“方舟”内部的管理权限上争夺更大的份额。古老的傲慢、猜忌和利己主义,在生存压力下并未消失,只是换了一种更隐蔽的方式表达。
更让林凡棘手的是,质疑织网者威胁真实性的声音开始在某些角落出现。毕竟,“琉璃界”的悲剧可以被解释为罕见的宇宙灾害,古老歌者捕捉到的波动也可能源于未知的自然现象。有文明私下议论,认为林凡可能是在利用危机感来强化个人权威,推动这个史无前例的集权工程,甚至可能是在为某种未知的目的服务。
资源分配的争吵、技术标准的争论、信任度的波动,使得“庇护所计划”的推进步履维艰。林凡不得不花费大量本应用于技术攻关的精力,周旋于各个文明之间,进行无休止的磋商、说服和妥协。进展缓慢,而宇宙背景中那异常的波动,似乎正在变得…越来越清晰。
就在联盟议会又一次因资源分配方案争吵不休时,灾难以一种远超所有人预料的方式,悄然降临。
位于偏远星域的“潺湲之域”,一个以液态光为基础生命形态、刚刚在秩序网络帮助下稳定了自身水波般规则的小型现实,突然失去了所有联络信号。最初以为是常规通讯故障,但秩序网络的宏观监控显示,“潺湲之域”的规则信号在极短时间内发生了剧烈的、指向性的畸变,随后迅速衰减,归于一种死寂的、异常稳定的状态。
林凡与核心盟友瞬间传送至该星域边缘。眼前的景象让即使见惯了宇宙奇观的他们也感到一股寒意。
曾经的“潺湲之域”,那荡漾着七彩光晕的液态星河已然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绝对宁静的、由无数规则几何体完美拼接而成的“晶体结构”。这些晶体内部仿佛凝固着光波最后的涟漪,色彩依旧绚烂,却失去了所有的活力与动态。没有爆炸的痕迹,没有能量残余,整个现实如同被一位技艺至高无上的匠人,用冰冷的规则之力瞬间“雕琢”成了一件永恒却毫无生气的艺术品。
“规则结构…被彻底覆写了。”熵之使者的分析带着一丝罕见的震动,“一种外来的、极度有序且僵化的规则模板,覆盖了原有的动态波动规则。过程…近乎瞬时完成。”
林凡的意识深入探查,在那晶体结构的最底层,他清晰地捕捉到了那种熟悉的、冰冷的、非本宇宙的“编码痕迹”。与古老歌者发现的背景波动,与“林凡博士”数据板中描述的织网者特征,高度吻合!
这不是攻击,这是一次冷漠的“接触”,一次精准的“测试”。织网者用最直接的方式,向这片多元宇宙宣告了它们的存在和力量。它们不需要舰队,不需要宣战,只需要一次无声的规则覆盖,便能将一个生机勃勃的现实化为冰冷的标本。
消息无法封锁,也无法掩饰。“潺湲之域”的惨状如同终极的警钟,瞬间击碎了所有侥幸、质疑和纷争。恐慌如同超新星冲击波般席卷了整个联盟,但在这极致的恐惧之下,一种前所未有的、冰冷的团结意志开始凝聚。资源争夺的噪音消失了,技术保密的壁垒拆除了,所有的分歧在绝对的生存威胁面前都显得可笑而渺小。
每一个文明都清醒地认识到,它们面对的不是可以谈判或对抗的敌人,而是一种天灾般的、规则层面的清理机制。再不团结,下一个被无声晶化的,就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