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儿怀揣着换来的铜钱和采购的药材,如同怀揣着一团火,既暖且烫。她脚步匆匆,几乎是跑着回到了静心寺那清冷僻静的禅院。
一路提心吊胆,直到踏入院门,看见云芷依旧安然坐在窗下翻阅着一本泛黄的医书(乃她从寺中废书堆里偶然寻得),那颗狂跳的心才稍稍落定。
“小姐!”翠儿疾步上前,声音因激动而带着颤音,脸上却焕发着前所未有的光彩,“卖……卖出去了!几乎都卖完了!”她将沉甸甸的钱袋和包好的药材一股脑儿放在桌上,献宝似的推给云芷。
云芷放下书卷,目光扫过那明显超出预期的钱串和药材,眼中掠过一丝极淡的讶异,随即化为赞赏。她并未先看银钱,而是拿起药材,仔细检视其成色、干湿程度。
“嗯,品质尚可,未曾以次充好。”她微微颔首,这才看向那堆铜钱,“看来,坊市间的寻常百姓,确为此等小疾所扰。”
翠儿忙不迭地点头,兴奋地将售卖过程细细道来,尤其提到那位回头客大娘:“……她还说效果好,又买了两盒呢!旁人见了,也都跟着买!”
“口碑乃立身之本,尤其是市井之间,口口相传,胜过于金广告。”云芷语气平静,心中却已开始迅速盘算。效果显着,便有回头客,便有稳定的收入来源。这比她预想的开局要好上许多。
她将钱币仔细清点,分出半数,用布包好,递给翠儿:“这些,你收着。日后采买,便从此出。余下的,我另有用处。”
翠儿接过那包沉甸甸的铜钱,只觉得手心发烫。她从未掌管过这么多钱,心中既觉责任重大,又涌起一股被信任的暖流。
“小姐,下次……下次奴婢是不是可以多带些去卖?今日有好几人没买到,还问明日还来不来呢?”
“物以稀为贵,暂不必过多。”云芷沉吟道,“且你频繁下山,易惹人疑窦。今日之后,每隔三五日再去一次便可。每次所售,亦需限量。”
她深知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尤其是在她们羽翼未丰、强敌环伺之时,谨慎方是上策。
“是,奴婢记下了。”翠儿郑重点头,如今对云芷的吩咐已是奉若圭臬。
云芷取过纸笔,就着昏暗的光线,重新列了一份药材清单。此次所列,不仅包含了配制更多止痒药膏和安神香囊的原料,更添了几味价格稍贵、药性更强的药材。
“下次去,依此单采购。”她将清单递给翠儿,“另,留意坊市间可有售卖简易制药工具的小摊,若有无人之时,可悄悄询问。”
她不能永远依靠手搓药丸、简陋熬膏。若要提升药物品质与效率,乃至日后配制更复杂的方剂,一些基本的工具不可或缺。
翠儿接过清单,仔细看了一遍,虽有些药名她不认识,但仍努力记下:“小姐放心,奴婢会留意的。”
接下来的两日,禅院生活仿佛又回到了之前的平静。但云芷和翠儿都清楚,这平静之下,暗流从未停止涌动。寺中看守的仆役似乎增加了,偶尔投来的目光也带着审视。
云芷不动声色,每日里不是看书,便是打理那几包药材,仿佛真的安心在此“静心祈福”。翠儿则更加小心谨慎,将银钱和药材藏得严实实,不敢露出半分马脚。
再次轮到翠儿下山的日子,她比上次镇定了许多。熟门熟路地来到南城坊市那个偏僻角落,刚将粗布铺开,药膏香囊摆上,还未等她蹲稳,便见几人围了上来。
“小姑娘,你可来了!上回那药膏还有没有?我家那口子做活出汗起的痱子,一抹就好!”
“香囊也给我留两个,老娘夜里睡不安稳,戴着这个竟能一觉到天明!”
“我先来的,给我先拿!”
不过片刻功夫,带来的货品便被抢购一空。甚至有人预先备好了钱,就怕买不到。还有一人竟是替邻居来买,说是经人推荐,特意寻来。
翠儿又惊又喜,收钱收到手软。她谨记云芷的吩咐,对后来未能买到的顾客连声道歉,言明下次会多备一些。
采购药材时,那药铺伙计见她再度光临,且购买量增多,不由多看了她两眼,笑道:“小大姐这是要做药材生意了?买的倒是些家常实用的。”
翠儿心里一紧,忙按云芷教的说辞,垂下眼睑,低声道:“家中老嬷嬷病着,需常年用药贴补家用,做些土方子换些药钱罢了。”
伙计见她衣着朴素,神情怯懦,不似有假,便也不再多问。
然而,翠儿并未察觉,在坊市熙攘的人群中,有一双眼睛,自她摆摊起便似有若无地注意到了她。那目光在她与药铺之间来回扫视片刻,方才悄然隐去。
怀揣着比上次更多的银钱和药材,翠儿满载而归。她心中充满了喜悦与希望,仿佛看到了一条通往自由的微小路径正在脚下延伸。
她却不知,这小小的营生,虽暂时缓解了她们的窘境,却也如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的涟漪,正悄然向外扩散,或许已然触动了某些敏感的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