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圣旨传至战神王府的那一刻,萧绝正端坐在书房内,与副将墨风、军司马赵渊一同细致地推演北境的沙盘布局。
三人围坐在沙盘旁,专注地讨论着各种战术和战略,试图找出最佳的防守与进攻方案。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是宣旨太监那高亢而威严的声音,打破了书房内的宁静。
萧绝闻听苍狼入侵的紧急消息后,心中早已开始迅速地分析敌情,思考应对之策。
他的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
尽管表面上依旧镇定自若,但内心深处,他已经感受到了这场即将到来的战争的严峻性。
宣旨太监步入书房,高声诵读着圣旨,内容与朝议时的决定毫无二致。
萧绝单膝跪地,双手接过那卷象征着皇权的明黄绸缎,声音冷冽而坚定:
“臣,萧绝,接旨!必不负陛下重托,不负天宸百姓所望!”
他的语气中没有丝毫的激动与波动,唯有那深邃的眼眸中,掠过一丝凛然的战意,仿佛已经做好了迎接一切挑战的准备。
送走宣旨太监后,墨风按捺不住内心的兴奋,激动地说道:
“王爷!终于可以重回战场,好好教训那些苍狼蛮子了!
这些年来,他们屡次侵犯我北境,这次定要让他们付出惨重的代价!”
他的眼中闪烁着期待与斗志。
相比之下,赵渊则显得更为沉稳冷静,他轻轻抚着胡须,沉声道:
“王爷,圣旨虽已下达,但京畿大营的五万兵马需要时间进行调集和整备,北境残部的情况目前尚不明朗,此战……确实不易。”
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丝担忧,提醒着众人不可轻敌。
萧绝缓缓起身,走到沙盘前,目光凝重地落在被标注为失地的三城之上,声音低沉而有力:
“正因为知其不易,我们才更要全力以赴。墨风,你即刻前往京畿大营,负责点验兵马、粮草、军械,务必在三日内完成开拔的一切准备工作。”
他的命令简洁明了,不容置疑。
“是!末将领命!”墨风抱拳行礼,雷厉风行地转身离去,步伐坚定而有力。
“赵渊,”萧绝转而看向军师,语气严肃,“你负责收集所有关于此次苍狼进犯的详细情报,包括其兵力部署、主将的习性、粮道补给情况,以及……
北境现存守军的状况和将领名单。
我要在出发前,看到最详尽、最全面的报告。”
他的目光中透露出对情报的重视。
“属下明白!”赵渊躬身领命,立刻走向堆积如山的文书情报处,开始着手进行情报的搜集与分析工作。
萧绝独自立于沙盘前,身形挺拔如松,目光深邃而坚定。
北境,对他而言并不陌生,那里的风沙与严寒,他曾亲身经历,刻骨铭心。
此次苍狼来势汹汹,绝非寻常的劫掠行为,其背后必有更大的图谋。
他深知,自己必须尽快赶到前线,稳定军心,扭转战局,方能保住北境的安宁。
然而,离京在即,他的心中却有一丝难以放下的牵挂。
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云芷那清冷聪慧的面容。
他离京后,柳媚儿及其背后的势力,以及太子、三皇子等人,恐怕都会趁机对她不利。
京城的水深莫测,他必须做更周全的安排,方能安心离去。
“来人。”萧绝沉声唤道。
一名亲卫应声而入,恭敬地等候指令。
“备马,本王要出府一趟。”萧绝吩咐道。他要去见一个人,做一些离京前最重要的安排,以确保云芷的安全。
与此同时,皇宫的御书房内,皇帝萧衍单独召见了萧绝。
萧衍的目光复杂地落在萧绝身上,这个与自己并不算亲近,却能力卓越的儿子,如今成为了他手中的一张重要王牌。
“绝儿,此战关系国运,朕将此重任交予你,望你莫要辜负朕的期望。”萧衍的语气中既有期待,也有几分无奈。
“儿臣定当竭尽全力,驱除敌寇,卫我河山。”萧绝的回答简洁而坚定,没有多余的废话,却足以让萧衍感受到他的决心与担当。
萧衍点点头,沉吟片刻,终于开口道:“京畿大营的五万精锐乃国之根本,交由你手,朕放心。
北境诸军,凡有不从号令、贻误军机者,你可先斩后奏!”这是赋予了极大的临机专断之权,足以见得萧衍对萧绝的信任。
“谢父皇信任。”萧绝躬身行礼,心中明白这份信任的分量。
“去吧,早日凯旋。”萧衍挥了挥手,目送着萧绝挺拔的背影消失在门口,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
他希望萧绝能打赢这一仗,却又不得不开始思考,如何平衡此战之后可能失控的朝局。
这场战争,不仅是对外敌的较量,更是对内部权力平衡的一次严峻考验。
京城街道上,萧绝策马而行,并非回王府,而是朝着一个熟悉的方向——丞相府。
他需要去见云芷,有些话,必须在离京前说清楚,有些安排,必须当面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