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火币像一股活水,注入了乱石村这片刚刚复苏的土地。
社仓前支起了一张长桌,孟瑶带着两个识字的姑娘每日在此当值。
村民们下了工,不再是拿着刻痕木筹回家等着月末,而是径直来此,依据当日挣得的工分,当场兑换成或整或零的赤火币。
那轻飘飘的麻纸入手,仿佛能摸到明日餐食的温度,能掂出劳动即刻变现的重量。
变化悄然发生。
铁匠铺的炉火燃得更久了。
赵铁匠以前接了活儿,总要对方先赊着料钱工钱,或是约定秋后以粮相抵,心中总不踏实。
如今,看着手里叮当作响(虽是纸币,但人们习惯性地说“攒了几个响币”)的赤火币,他敢放开手脚去收购铁料,甚至琢磨着打一把更好的钢锄。
“见币就如见了粮,心里踏实!”他逢人便说。
会编筐的张老汉,以前编的筐除了自家用,多半送人情或堆在墙角落灰。
如今,他的筐能换回半个、一个赤火币。
他用攒下的币,去社仓换了一小罐平日里舍不得吃的猪油,炒菜时那一点油花,香得全家像过年。
劳动的价值,从未如此具体。
就连孩子也卷入这微小的经济循环。
狗蛋和几个半大小子,自发组队去捡拾干柴,一捆柴火送到谁家灶前,也能换来几分辅币,凑够了便能去会做麦芽糖的老婆婆那里,换一小块黏牙的甜嘴。
赤火币流通之处,死水变活泉。 它盘活了沉淀的劳动,激发了细微的生产,让卫星社的肌体变得更加丰满而有弹性。
然而,活水冲刷,也必然会带起泥沙。
这日,秦狼阴沉着脸,拎着一个人来到祠堂偏厦。那人叫孙二,是村里有名的懒汉滑头,往日里出工能躲就躲,工分总是垫底。
“啪!”秦狼将几枚赤火币拍在孟瑶面前的桌上。
币是真的,但那朱红的“赤火”密印,却显得有些模糊呆板,边缘的编号也略显粗糙,仔细看去,竟是被人用拙劣的手法模仿描画上去的!
“这厮!”秦狼声音里压着火,“拿这假币想去社仓兑粮,被值守的民兵看出了破绽!问他从哪来的,支支吾吾说不清!”
几乎同时,李老栓也急匆匆赶来,脸上带着忧色:“孟姑娘,陈先生,有点……有点不对劲。”
他掏出怀里用手帕包着的几枚币:“俺这两天留意着,村里好像……好像币多了起来。刘四他们家,前几天还见底,这两天突然阔绰了,打了酒,割了肉。可记工簿上,他家这几日并没多出工分啊?”
陈烬拿起那假币,指腹摩挲着纸张和墨迹,眼神锐利起来:“纸张更糙,墨色不正,画工也差。仿得形似,却无神髓。看来,有人以为这‘赤火’,是随便什么人都能点起来的。”
考验突如其来。
信用,是赤火币唯一的根基。
若假币泛滥,兑换受阻,这刚刚建立起来的金融幼苗,将顷刻间枯萎,连带摧毁的,是社员们对公社刚刚积累起的信任。
孟瑶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她看向陈烬和秦狼:“必须立刻应对,但要快、要准、不能引起恐慌。”
她迅速提出几条对策:
1.即刻公告:宣布发现少量伪造劣币,公社正在严查。真币特征(纸张纹理、密印特殊朱砂、编号字体)由民兵队分头向社员详细说明,提高辨别能力。
2.建立兑付记录:社仓兑付粮食时,除了收回赤火币,还需在专门的账簿上简要记录兑付人、时间及币的编号(至少首尾号),便于追溯异常流通。
3.源头打击:由秦狼带队,根据孙二这条线索,顺藤摸瓜,揪出伪造者和流通源头。
4.信用承诺:陈烬再次公开承诺,所有真赤火币,公社见币即兑,绝不拒收。
所有因误收假币而受损的社员,只要说明来源并经核实,公社可酌情补偿部分损失——此举旨在稳住人心,绝不让普通社员承担造假恶果。
秦狼雷厉风行,当晚就带着民兵队突袭了村外山脚下一个废弃的窑洞。
里面果然藏着简陋的伪造工具——几刀劣质麻纸、偷来的朱砂原料、描摹的画笔。
主谋竟是之前对公社改造阳奉阴违、后被边缘化的一个赵大户的远亲以及游手好闲的孙二。
造假窝点被端,主犯被当众惩戒(罚没工分、承担苦役),假币源头被掐断。
同时,社仓严格执行新规,兑付井然有序。社员们经过最初的慌乱,在学会了辨别真伪后,反而对赤火币更加珍惜,对公社维护信用的决心有了更深的认识。
一场风波,险些摧垮新芽,却也如同一次淬火,让赤火币的信用变得更加坚韧。
夜色中,陈烬、秦狼、孟瑶再次聚在祠堂。
孟瑶看着桌上那几张被没收的假币,轻声道:“币能流通,人心亦能流通。流通带来活力,也必然带来杂质。我们不能因噎废食。”
陈烬点头:“堵住漏洞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让这活水持续奔流,且流向该去的地方。孟瑶,你下一步有何想法?”
孟瑶眼中闪烁着思索的光芒:“单靠我们监管不够。我在想,或许可以设立一个‘公社社仓结算日’。每月一次,社员可自愿将手中闲置的赤火币,暂存于社仓,社仓登记簿记,并支付少许‘保管利息’(比如多记一点工分)。社仓则能汇聚资金,用于公社更大的共同开支——比如购买更好的粮种、添置大型农具、甚至聘请工匠师傅。这叫……聚流成渠,以兴公社。”
秦狼抱臂听着,忽然咧嘴一笑:“听起来,咱们这卫星社,是越来越像那么回事了。有种……嗯,扎下根,还要抽枝长叶的感觉。”
窗外,月光如水,静静流淌在新筑的田埂和安静的村舍上。那田埂之下,埋着血印;村舍之间,流通着新币。
希望与挑战,如同双生藤蔓,在这片土地上交织着,向上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