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了一个多月,第三卷终结了,第一次写书,前两卷都是用来铺垫,我也不知道这种方式对不对,因为这是一本长文,不是那种快爽文,能耐心看到这里的书友,冰山对你表达诚挚的谢意!
第四卷风云起,才正式拉开本书的大幕,更多的中国历史上的一些古族将走上舞台,让我们一起去重温这些历史上留下灿烂的文明,
前面出现的西边的大部落,实际上就是三星堆文明,
# 三星堆文明:神秘古蜀的璀璨之光
三星堆文明,是中国西南地区发现的分布范围最广、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文化遗址,因其出土的大量独特青铜器而闻名于世,被誉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
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1929年,当地农民偶然发现一坑玉石器,由此揭开了三星堆文明的神秘面纱。此后,历经多次考古发掘,出土了上千件珍贵文物,包括青铜大立人像、青铜面具、青铜神树、金杖等。这些文物造型奇异、工艺精湛,充满了神秘的色彩,与中原地区同时期的文物风格迥异。
青铜大立人像高达2.62米,头戴高冠,身着长袍,双手夸张地抱握,仿佛掌控着某种神秘力量。青铜面具造型奇特,双眼突出呈柱状,大耳阔口,威严而诡异。青铜神树则高达3.96米,树枝上栖息着神鸟,树干上缠绕着巨龙,充满了奇幻色彩,体现了古蜀人独特的宇宙观和神话体系。金杖长1.42米,上面刻有鱼、鸟、箭等图案,可能是权力与神权的象征。
三星堆文明的年代大约在公元前2800年至公元前1100年,相当于中原地区的夏商时期。从出土文物来看,当时的古蜀人已有高度发达的青铜铸造技术、精湛的玉石雕刻工艺和独特的审美观念。他们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一定发展,与中原地区及其他周边文化可能存在着广泛的交流与联系。比如,三星堆出土的玉璋、玉琮等玉器,在形制上与良渚文化有相似之处,这或许暗示着不同文化间的传播与影响。
关于三星堆文明的起源与消失,至今仍是未解之谜。有观点认为,它可能是古蜀地区本土原生的文明,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面貌;也有人推测,它可能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强烈影响。而其消失原因,或因战争、自然灾害,或因政治、经济体系的崩溃。但不管如何,三星堆文明所展现出的古蜀先民的创造力和智慧令人惊叹。
三星堆文明犹如一部无言的史书,承载着古蜀地区的历史记忆与文化底蕴。它不仅为研究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线索,也让我们对人类文明的多元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的见证者,等待着我们去解读其中深藏的秘密 ,
所以本书中写到的很多人或事物,并非凭空捏造,都是查了大量史书的,包括圣女,
历史上也是真有其人,她是轩辕的四位老婆之一,出自西川,
轩辕黄帝有四位妻子,她们在不同方面协助黄帝,为华夏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嫘祖**:她是黄帝的元妃,西陵氏之女。嫘祖最大的功绩是发明了养蚕缫丝技术。在远古时期,人们多以兽皮、树叶蔽体,生活简陋。嫘祖偶然发现蚕茧,经过悉心研究和尝试,掌握了养蚕、抽丝的方法,并教会民众。这一发明开启了华夏古代的丝绸文明,不仅改善了人们的衣着条件,也为日后纺织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丝绸逐渐成为中国的特色产物,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同时,嫘祖随黄帝南巡时,病逝于途中,被后人尊为“先蚕圣母”,受到世代祭祀。
**女节**:是黄帝的次妃,方雷氏之女,也被称为“方雷氏”。女节心思聪慧,在协助黄帝治理部落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她善于观察和思考,为黄帝出谋划策,处理部落内部事务有条不紊,帮助黄帝减轻了诸多负担,使部落管理更加有序,部落凝聚力不断增强,在黄帝统一各部落的进程中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彤鱼氏**:她同样是黄帝的次妃。彤鱼氏对华夏民族饮食文化的发展贡献巨大。在那个茹毛饮血的时代,彤鱼氏发现被烧烤过的食物味道鲜美且容易咀嚼消化。于是,她发明了烹饪技术,教人们如何用火烧煮食物。她还创造了各种烹饪器具,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饮食方式,提升了生活质量。此外,彤鱼氏还教导妇女们如何采集、储存食物,保障了部落食物的稳定供应。
**嫫母**:是黄帝的第四位妻子,虽相貌丑陋,但品德贤良、智慧超群。黄帝因她的贤德而娶她为妻。嫫母协助黄帝管理后宫,把后宫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让黄帝能够专心于部落的发展和对外事务。她还发明了镜子。传说嫫母在制作石球时,发现光滑的石片能映出自己的容貌,由此受到启发,经过多次打磨改进,最终发明了镜子,给后世带来了便利 。黄帝能成就一番伟业,离不开这四位贤内助在背后的支持与付出,她们的功绩同样值得铭记。
接下来,让我们去一一揭开历史的面纱,用林一的眼睛去观看,并试一试如果林一改变了这段历史,蝴蝶的翅膀将扇向何方!
再次对大家鸣以诚挚的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