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明看着照片,仔细琢磨了半天:“这马的釉色看着挺润,不过马腿上的花纹有点死板,要是能亲眼看看就好了。”
张教授赶紧说:“我就是来接您的,咱们现在就去博物馆!”苏明跟王彩儿交代了几句,就跟着张教授去了省城。
到了博物馆,苏明看着展柜里的唐三彩马,伸手摸了摸釉面——真唐三彩的釉面会有细微的“开片”,摸起来不刮手,而这匹马的釉面虽然光滑,却少了点老物件的温润感。
他又看了看马的底部,没有老窑口特有的“火石红”,心里有了数:“张教授,这马是仿品,不过仿得挺像,要是不懂行的,很容易看走眼。”
张教授点点头:“跟我想的一样!谢谢您苏先生,要是没有您,我们还得争论半天。”
苏明笑着说:“举手之劳,能帮上忙就好。”
从博物馆出来,张教授非要请苏明吃晚饭,饭桌上,张教授说:“苏先生,您要是愿意,我们博物馆想聘您当特邀顾问,不用天天来,有空来帮忙看看文物就行,还有顾问费。”
苏明赶紧推辞:“张教授,我就是个普通人,哪能当顾问啊?再说我还得照顾超市和饭馆,没时间。”
张教授也不勉强,只是说:“以后有需要,还得麻烦您。”
回到镇上,已经是晚上十点多了,王彩儿还在超市等他,桌上放着热好的饭菜。
苏明吃着饭,跟王彩儿说了张教授聘他当顾问的事,王彩儿笑着说:“你看你,现在都成专家了,不过咱也别贪那些,守着超市和饭馆,过安稳日子挺好。”
苏明点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咱们现在的日子,比啥都强。”
第二天早上,苏明刚打开超市门,就看见李大爷领着个年轻人过来,年轻人手里拿着个瓷瓶。
李大爷笑着说:“苏先生,这是我孙子,在城里学文物鉴定,听说您鉴宝厉害,特意来跟您请教。”
年轻人赶紧递过瓷瓶:“苏叔,您帮我看看这瓶,我觉得是清代的,您给掌掌眼。”
苏明接过瓷瓶,仔细看了看:“是清代的民窑瓷,保存得挺好,你眼光不错。”
年轻人高兴得不行:“谢谢苏叔!以后我放假回来,还来跟您学。”
苏明笑着说:“互相学习,咱们一起把老祖宗的宝贝认清楚,别让假货坑了人。”
李大爷的孙子叫李阳,在省城读文物鉴定专业,放暑假后特意跟着爷爷来镇上找苏明。
这小伙子跟赵晓宇一样,对老物件透着股痴迷劲,每天一早就往超市跑,要么帮苏明理货,要么拿着笔记本跟在旁边,见有人来鉴宝就凑过去听,遇到不懂的就追着苏明问。
有天上午,一个穿夹克的男人抱着个木盒子来鉴宝,打开一看是幅清代的山水画。
苏明刚要上手,李阳就凑过来说:“苏叔,您看这纸张的老化程度,还有墨色的晕染,是不是有点像‘四王’里王原祁的风格?”
苏明愣了一下,笑着点头:“眼光不错,还能看出画风。不过你再看这落款,‘王原祁’的‘祁’字,最后一笔太生硬,是仿的。”
李阳赶紧凑过去看,果然发现了问题,恍然大悟:“原来如此!我之前光看画风了,没注意落款细节。”
男人一听是仿品,脸色有点垮,苏明赶紧说:“虽然是仿品,但仿得挺用心,挂在家里当装饰也挺好,别太在意。”
男人叹了口气:“行吧,就当买个教训。”
说完抱着画走了。李阳看着男人的背影,跟苏明说:“苏叔,您这说话太有分寸了,既说了实话,又没让人家难受。”
苏明笑了:“鉴宝不光是看物件,还得顾及人的心情,都是普通人,谁也不想花了钱还买个假货。”
从那以后,李阳更佩服苏明了,不仅学鉴宝知识,还学他待人接物的分寸。
苏明也愿意教他,有时候会拿出自己以前收藏的仿品瓷片,让李阳辨别年代,还跟他讲不同时期古董的工艺特点,比如宋代青瓷的釉色、明代青花的发色,李阳听得格外认真,笔记本记了满满一本。
这天下午,苏明正在陪老林头下棋,王彩儿突然跑过来说:“苏明,张教授又来电话了,说博物馆有批新收的古钱币,想请你去看看。”
苏明放下棋子,跟老林头说:“大爷,我去去就回,回来接着下。”老林头摆摆手:“去吧去吧,别耽误了正事。”
苏明赶到省城博物馆时,张教授已经在门口等着了,手里拿着个托盘,上面放着十几枚古钱币。
“苏先生,您可来了!”张教授把托盘递过来,“这些钱币有的说是汉代的,有的说是唐代的,我们拿不准,您帮忙看看。”
苏明拿起一枚钱币,仔细看了看上面的文字,又摸了摸边缘的磨损痕迹:“这枚是汉代的五铢钱,你看‘五铢’两个字,字体规整,边缘磨损均匀,是真的。”
他又拿起另一枚:“这枚是唐代的开元通宝,不过是仿品,你看背面的月牙纹,太浅了,真的开元通宝月牙纹更清晰。”
张教授在旁边听得连连点头,把苏明说的都记在本子上:“太谢谢您了苏先生!有您帮忙,我们心里就踏实了。”苏明笑着说:“举手之劳,我也就是懂点皮毛。”
从博物馆出来,张教授非要送苏明回镇上,路上跟他说:“苏先生,我们博物馆下个月要办个‘民间古董鉴定公益活动’,想请您当嘉宾,给老百姓免费鉴宝,您看行吗?”
苏明犹豫了一下:“我怕我不行,万一看错了,耽误人家事。”
“您别担心,”张教授赶紧说,“还有其他专家在,您就是帮忙掌掌眼,给老百姓提提建议。”
苏明想了想,答应了:“行吧,要是能帮到老百姓,我就去。”
回到镇上,苏明把公益鉴宝活动的事跟王彩儿和老林头说了,老林头笑着说:“好啊!这是好事,能帮更多人辨别古董,还能宣传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