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林突然说:“苏叔,咱们下次可以在计划表上加个‘老手艺传承人’板块,把教手艺的老人们的故事都写进去,让大家更了解他们。”苏明赶紧说:“好主意!你现在就加,让更多人知道老人们的手艺多厉害,也让老手艺传得更远。”
月光照在平板上,电子版计划表里的照片一张张闪过,像是在诉说着热闹的日子。
苏明知道,不管是纸质版还是电子版,这计划表记的不只是活动,是大家对老手艺的热爱,是人与人之间的温暖。
小林刚把“老手艺传承人”板块框架搭好,就拉着马大爷先填内容。平板上列着“姓名”“手艺特长”“故事简介”“代表作品”几栏,马大爷看着“故事简介”那栏,挠挠头说:“我这老故事没啥好说的,就是跟着师父学了几年竹编,干了一辈子呗。”
“马大爷您这故事才珍贵呢!”小林赶紧说,“就说您当年跟着师父走街串巷修竹筐,帮张婶修过漏了的竹篮,帮李爷爷编过装粮食的竹囤,这些都是好故事。”马大爷被说得笑了,慢慢打开了话匣子,小林一边听一边记,还把马大爷当年用的老竹刀拍了照,放在“代表作品”栏里。
第一个填完的是刘大爷。他看着平板上的框架,直接拿过笔(小林特意连了手写板),在“故事简介”里写:“16岁跟着爹学扎纸鸢,20岁扎的‘百鸟朝凤’在县里得过奖,现在教孩子们扎风筝,就想让这手艺传下去。”“代表作品”栏里,他选了上次风筝节的龙形纸鸢照片,还特意备注:“这是跟小杨一起扎的,花了三个周末。”
张奶奶的板块最热闹。她讲起年轻时学纳鞋垫的事,眼睛都亮了:“我18岁嫁过来,婆婆教我纳鞋垫,说‘针脚密点,男人穿着暖脚’。那时候给老伴儿纳,后来给儿子纳,现在给孩子们教,纳了一辈子鞋垫,手上的茧子都磨出花了。”小林把张奶奶最得意的“牡丹鞋垫”照片放上去,那鞋垫上的牡丹绣得栩栩如生,连花蕊都清清楚楚。
小林还特意给每个传承人的板块加了“声音”按钮,点一下就能听到他们说话的声音。赵奶奶捏面塑的时候,小林录了她教孩子捏兔子的话:“揉面要顺时针揉,力气匀着来,不然兔子脸就歪啦。”刘大爷扎风筝的时候,录了他说的:“竹条要选当年的新竹,有韧劲,飞起来才稳。”
传承人板块刚上线,就有人在公众号后台留言。有个网友说:“听着张奶奶的声音,想起我姥姥教我绣荷包的样子,眼泪都下来了。”还有个网友说:“刘大爷的龙形纸鸢太厉害,我下次一定要去学!”小林把这些留言截图,贴在每个传承人的板块下面,马大爷看着留言,笑着说:“没想到我这老骨头还有这么多人喜欢,值了!”
有天,之前捐老缝纫机的“落叶归根”带孩子来基地,点开传承人的板块,指着李奶奶的虎头鞋说:“我妈以前也会做虎头鞋,可惜没教我。李奶奶的故事太亲切了,我孩子说想跟李奶奶学,能报名不?”李奶奶赶紧说:“能!下次活动我就教,先给孩子留双小鞋样。”小林在李奶奶的板块里添了“新学员:落叶归根的孩子”,还画了个小鞋子图标。
传承人板块还帮了个大忙。县里文化馆的人看到公众号上的板块,特意来基地找苏明:“想请老艺人们去县里办个‘老手艺展’,把你们的传承人故事和作品都展示出来,让更多人知道。”苏明高兴坏了,赶紧跟老艺人们商量,大家都愿意去,刘大爷还说要扎个更大的龙形纸鸢,张奶奶说要绣幅“百福图”。
办展那天,县里的文化馆挤满了人。每个传承人的展位前都围着好多人,马大爷的老竹刀、刘大爷的龙形纸鸢、张奶奶的“百福图”都成了“明星展品”。有个小姑娘拉着张奶奶的手说:“奶奶,我能跟您学绣荷包吗?我想绣给妈妈。”张奶奶笑着说:“能!下次来基地,奶奶教你。”
展结束后,文化馆的人跟苏明说:“以后咱们每年都办一次展,把你们的传承人故事越传越远。”苏明点点头:“好!咱们一起努力,让更多人知道老手艺,喜欢老手艺。”
晚上,大伙儿坐在基地院子里,围着平板看传承人板块里的留言和照片。马大爷说:“以前总觉得老手艺没人管,现在好了,有这么多人喜欢,还有人愿意学,咱们的手艺能传下去了。”苏明点点头:“这传承人板块记的不只是故事,是咱们老艺人的心血,是老手艺的根。只要根还在,老手艺就会一直传下去。”
月光照在平板上,传承人的照片一张张闪过,声音里满是温暖。苏明知道,不管是基地还是县里的展,不管是传承人板块还是年度计划表,都是老手艺的新希望。
小林说要把传承人故事做成音频版那天,特意从家里翻出个旧录音笔——以前上学采访用的,现在正好派上用场。她先找马大爷录,马大爷坐在纪念馆的老竹编椅上,手里摩挲着老竹刀,开口就带着股子老味儿:“我师父当年教我编竹筐,第一句话就说‘竹条要选直的,人心要放正的’,这话我记了一辈子……”
录音笔转着红灯,把马大爷的声音都收了进去,连他偶尔咳嗽的动静都清清楚楚。录完小林放给马大爷听,马大爷自己先乐了:“没想到我这破嗓子录出来还挺清楚,跟听广播似的。”小林赶紧说:“这才真实呢!就像您坐在跟前儿讲故事。”
接着录刘大爷,他非要在院子里录,说对着老槐树才有感觉。刘大爷说起当年扎“百鸟朝凤”风筝的事,声音都高了八度:“那时候为了找合适的竹条,我跑了三座山,凌晨就上山砍竹,回来削到半夜,手指磨破了就贴块胶布接着干……”风吹着槐树叶“沙沙”响,混着刘大爷的声音,录出来特别有画面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