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明坐在修复角,手里捏着细竹丝,一点点往筛子的网眼里补。
“补这种筛子,得顺着原来的经纬线,一根也不能错,不然筛东西会漏。”苏明一边补一边说。
年轻人蹲在旁边看着,时不时递个工具:“苏师傅,你这手艺真细致,我看着都觉得难。”
苏明笑了笑:“不难,熟能生巧,我当年学的时候,也补坏过好几个筛子。”
张奶奶端来热水:“大伙儿喝口热水暖暖手,这细活急不得,慢慢做。”
中午,张奶奶用大婶送的萝卜做了萝卜炖排骨、凉拌萝卜丝,香味飘满了工作室。
年轻人吃得直点头:“苏师傅,张奶奶做的饭太香了,比我在家吃的好吃多了。”
苏明给年轻人添菜:“喜欢就多吃点,都是家常便饭,吃饱了才有劲劈柴。”
老人们也吃得香:“这萝卜真脆,炖排骨也入味,大婶真是有心了。”
下午,年轻人真的帮养老点劈了一大堆柴,码得整整齐齐。
苏明看着码好的柴:“小伙子,辛苦你了,这么冷的天,劈了这么多柴。”
年轻人擦擦汗:“不辛苦!苏师傅,你快帮我看看,这筛子修好了吗?”
苏明把修好的筛子递给年轻人:“你看看,补得跟原来一样,你奶奶肯定喜欢。”
年轻人接过筛子,反复看着:“太谢谢你了苏师傅!我奶奶看到肯定高兴。”
送走年轻人,苏明刚想整理老物件笔记,就看见几个孩子跑来了。
孩子们手里拿着竹编半成品:“苏爷爷,我们想跟你学编竹编小篮子,你教我们吧!”
苏明笑着说:“好啊!我给你们准备软竹丝,保证不扎手。”
他拿出泡好的软竹丝,手把手教孩子们:“左手拿稳竹丝,右手绕的时候匀着劲,先编底部再编边。”
有个孩子编错了纹路,急得直跺脚:“苏爷爷,我咋总编错,太笨了。”
苏明拍拍他的肩膀:“不笨,我当年学的时候,编坏了十几个才编出像样的,慢慢练就行。”
孩子们静下心来,慢慢编出了歪歪扭扭的小篮子,个个笑得合不拢嘴。
有个孩子说:“苏爷爷,我们编的篮子,能不能送给养老点的爷爷奶奶?”
苏明点点头:“当然能!你们的心意,爷爷奶奶肯定喜欢。”
孩子们拿着小篮子,跑到养老点,给老人们送了过去。
老人们接过小篮子,笑得合不拢嘴:“孩子们真懂事,编的篮子真好看。”
这天,苏明正在给陈列角的老竹编掸灰尘,来了个戴帽子的大叔,手里拿着个竹编鱼篓。
“苏师傅,我在网上看到你的故事,想让你帮我看看这个鱼篓,是不是老物件。”大叔说。
苏明接过鱼篓,上面编着鱼鳞纹,竹丝有些磨损:“这是‘鱼鳞编’,当年渔民都用,你这鱼篓得有三四十年了。”
大叔点点头:“这是我父亲当年捕鱼用的,他走后,我一直留着,现在有点破了。”
苏明指着鱼篓的破损处:“你看这破损的地方,是常年磨损的,不是人为破坏的,是老物件。”
他又摸了摸鱼篓的竹丝:“这竹丝是当年手工劈的,粗细有点差别,机器编不出来。”
大叔着急地问:“苏师傅,这鱼篓能不能修?我想给我儿子留着,让他知道爷爷当年的辛苦。”
苏明点点头:“能修!用同类型的竹丝把破损的地方补一补,再用蜂蜡打一层,还能留个念想。”
大叔高兴地说:“太谢谢你了苏师傅!修复费我给你,你尽管说。”
苏明摆摆手:“啥钱不钱的,你要是不嫌弃,给我讲讲你父亲当年捕鱼的故事就行。”
大叔连忙答应:“没问题!我父亲当年是村里的捕鱼能手,用这个鱼篓捕了不少鱼,养活了一家人。”
苏明拿出笔记本:“你慢慢说,我记下来,也算是给老手艺留份资料。”
大叔坐在一旁,给苏明讲起了父亲的故事,眼里满是怀念。
下午,苏明开始修复鱼篓,学员们围在旁边看着,时不时问点问题。
“苏叔,修复老物件,是不是得用当年的老法子?”有个学员问。
苏明点点头:“对!修复老物件,就得用老法子,新法子修出来,就没那股老味道了。”
他一边修一边说:“你看这鱼鳞纹,补的时候得跟着原来的纹路,不能编错,不然就破坏了原来的样子。”
学员们听得认真,手里还拿着笔记本记着要点。
傍晚,鱼篓终于修复好了,看着比之前精神多了。
大叔接过鱼篓,激动地说:“苏师傅,太谢谢你了!跟原来一样,我父亲要是知道了,肯定很高兴。”
苏明拍拍他的肩膀:“不用谢,老物件能修好,念想能留住,比啥都强。”
他还教大叔保养方法:“别放在潮湿的地方,每隔半年用温毛巾擦擦,能放更久。”
这天,苏明正在工作室煮姜枣茶,之前送萝卜的大婶又来了,还带来了一筐白菜。
“苏师傅,这是我家种的白菜,给老人们和学员们尝尝鲜,炖着吃可香了。”大婶说。
苏明连忙接过白菜:“大婶,你太客气了,上次送了萝卜,这次又送白菜,让你破费了。”
大婶笑着说:“苏师傅,你帮我修了竹编菜篮,还不收钱,我这点蔬菜不算啥。”
中午,张奶奶用白菜做了白菜炖豆腐、炒白菜,老人们和学员们吃得格外香。
入冬至后,天气越来越冷,苏明给工作室装了个小煤炉,烧得暖烘烘的。
老人们没事就来工作室坐着,有的烤着火唠家常,有的看苏明修老物件。
王大娘说:“苏明,你这儿真暖和,比在家待着舒坦多了,还能看热闹。”
苏明笑着说:“暖和就好,你们住着舒心,我就高兴。”
他还在煤炉上烤了红薯,谁来了都能吃一块,甜丝丝、热乎乎的。
这天,苏明正在烤红薯,之前修鱼篓的大叔又来了,还带来了一瓶自己酿的米酒。
“苏师傅,这是我自己酿的米酒,给你和老人们尝尝,暖身暖心。”大叔说。
苏明接过米酒:“太谢谢你了!这么冷的天,喝口米酒正好暖身子。”
他给老人们和学员们都倒了点米酒,大家喝着米酒,吃着烤红薯,心里暖烘烘的。
大叔说:“苏师傅,我儿子看到鱼篓,高兴得直哭,说要好好留着,传给下一代。”
下午,苏明教大叔编了个简单的竹编小鱼:“你给你儿子带回去,也算你亲手做的念想。”
大叔学得认真,虽然手指有点僵硬,但跟着苏明的口诀,慢慢也编出了个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