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晚盯着手机里顾沉舟发来的短信,指尖在屏幕上反复划过“个人投资”四个字,阳光透过工作室的天窗落在手机上,却没让那行字显得更“温暖”——反而像一道无形的线,把她和顾沉舟的关系从“合作方”拉到了更复杂的维度。
“苏姐,杨总那边说预付款收到了,已经开始订原材料了,还说会优先安排咱们的单子,保证不耽误工期!”林晓抱着平板电脑跑过来,屏幕上是杨建明发来的确认消息,附带一张原材料采购单的照片,“你看,连钢材的型号都标得清清楚楚,比咱们要求的还高一个规格呢!”
苏晚收起手机,接过平板仔细看了一遍采购单,悬着的心又放下一分:“把这个采购单存档,加到竞标方案的‘供应链保障’部分里,让顾氏看到咱们的准备有多充分。对了,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参数算得怎么样了?昨天跟你说的‘发电量与建筑能耗平衡’的问题,有结果了吗?”
“算出来了!”林晓点开一个Excel表格,里面密密麻麻全是数据,“我参考了顾氏去年的环保白皮书,又查了邻市那个光伏办公楼的实际运行数据,咱们设计的光伏幕墙,年发电量能覆盖大楼15%的能耗,比顾氏要求的12%还高3个百分点,而且成本只增加了2%,完全在预算内!”
苏晚凑过去看数据,眼睛亮了——这个结果比她预期的还好。她指着表格里的“冬季发电量波动”数据:“把这个波动范围标注清楚,再附上应对方案,比如冬季增加储能电池的投入,保证供电稳定,这样方案会更周全。”
林晓刚点头应下,工作室的门突然被推开,一个穿着黑色西装、戴着金丝眼镜的男人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张名片,径直走到苏晚面前:“苏小姐,您好,我是恒宇集团战略投资部的张涛,想跟您谈合作。”
苏晚皱了皱眉——恒宇的人怎么会找到这里?她没接名片,语气平淡:“张经理,我们工作室只做建筑设计,不涉及投资合作,您找错地方了。”
“苏小姐别急着拒绝。”张涛把名片放在桌上,笑容有些刻意,“我们知道晚舟设计正在跟进顾氏的总部项目,也知道贵工作室最近资金有些紧张。恒宇愿意给您注资200万,条件很简单——您把顾氏项目的方案核心思路分享给我们,同时放弃这次竞标。”
这话像一颗石子扔进平静的水里,工作室里瞬间安静下来,设计师们都停下手里的活,看向这边。林晓气得脸都红了:“你这是抢项目!太过分了!”
张涛却不在意,依旧看着苏晚:“苏小姐,这不是抢,是合作。顾氏的项目就算您拿下,后续的建设、运维还得靠大集团支持,恒宇在这方面比顾氏更有优势。而且200万,足够您的工作室再扩张一倍,何必跟顾氏绑死呢?”
苏晚拿起桌上的名片,看都没看就揉成一团,扔进旁边的垃圾桶:“张经理,请你离开。我们工作室靠设计吃饭,不做这种偷鸡摸狗的事。恒宇要是真有本事,就凭自己的方案竞标,别搞这些下三滥的手段。”
张涛的脸色沉了下来:“苏小姐,您别给脸不要脸。我实话告诉你,顾氏的项目,恒宇志在必得,您就算提交了方案,也未必能入围。到时候您的工作室资金链断了,可就没人能帮您了。”
“不用你操心。”苏晚走到门口,做了个“请”的手势,“再不走,我就叫保安了。”
张涛狠狠瞪了她一眼,转身摔门而去。工作室里,设计师小陈忍不住吐槽:“恒宇也太嚣张了,竟然敢直接来抢方案!苏姐,他们会不会在竞标会上搞鬼啊?”
苏晚走到白板前,拿起马克笔在“竞标风险”下面加了一条“恒宇恶意竞争”,语气却很平静:“搞鬼也不怕,咱们的方案靠数据说话,只要顾氏的评审公平,他们就没机会。林晓,你把刚才恒宇来人的事记下来,要是后续有什么问题,也好有个凭证。”
林晓点头,刚要记录,手机突然响了,是个陌生号码。她接起电话,听了几句就脸色大变:“什么?网上有人说咱们靠关系入围?还说苏姐跟顾总……”
苏晚的心一沉,拿过林晓的手机,电话那头是一个行业媒体的记者:“苏小姐,您好,我是《建筑周刊》的记者,网上现在有传言说‘晚舟设计靠顾氏总裁顾沉舟的私人关系获得竞标资格,方案存在严重抄袭’,请问您对此有什么回应?”
“抄袭?靠关系?”苏晚的声音冷了下来,“请问这些传言有证据吗?我们工作室的每一个方案都有完整的设计手稿和时间线,随时可以公开。至于‘靠关系’,顾氏的竞标流程是公开透明的,我们是通过正常渠道报名,凭实力进入候选名单的,麻烦你们媒体报道前先核实事实,不要传播谣言。”
挂了电话,苏晚打开电脑,搜索“晚舟设计 顾沉舟 关系”,果然跳出一堆帖子,标题一个比一个刺眼——《小工作室靠总裁关系挤掉国际大所,顾氏竞标藏猫腻》《晚舟设计方案疑似抄袭AIm作品,业内人士曝内幕》,下面还有不少匿名评论,说“见过苏晚跟顾沉舟一起吃饭”“晚舟设计的资金突然到位,肯定是顾沉舟给的”。
“肯定是恒宇干的!”林晓气得直跺脚,“他们抢方案不成,就开始造谣,太卑鄙了!”
周姐也急了:“苏姐,要是这些谣言传出去,不仅顾氏的项目要黄,咱们之前的客户也可能会质疑咱们,怎么办啊?”
苏晚看着屏幕上的谣言,手指紧紧攥着鼠标,指节泛白。她知道,这种谣言最伤人——一旦“靠关系”的标签贴上去,她的专业能力就会被全盘否定,工作室的名声也会毁于一旦。
就在这时,手机响了,是陈默打来的。苏晚深吸一口气,接了起来:“陈总监,您好。”
“苏小姐,网上的谣言您看到了吧?”陈默的声音很着急,“顾总已经知道了,让我跟您说,不要担心,顾氏会公开澄清,保证竞标的公平性。另外,顾总还说,要是您需要,顾氏可以帮您联系媒体,公开您的设计手稿和时间线,反驳抄袭的谣言。”
苏晚心里一暖——顾沉舟总是能在她最需要的时候,给出最实在的帮助。但她还是拒绝了:“谢谢陈总监,也谢谢顾总。不过,这件事我们想自己解决。谣言是冲我们来的,我们得用自己的证据反驳,这样才能让大家相信我们的专业。”
“您确定吗?”陈默有些担心,“现在谣言传得很快,要是不及时澄清,可能会影响评审团的判断。”
“确定。”苏晚的语气很坚定,“我们会在今天下午发布声明,附上所有设计手稿的扫描件和时间戳,还有过往项目的客户评价,用事实说话。另外,麻烦您转告顾总,谢谢他的关心,我们不会让谣言影响方案的质量。”
挂了电话,苏晚立刻召集大家开会:“林晓,你整理所有设计手稿,按时间顺序扫描,加上时间戳;小陈,你联系之前合作过的客户,让他们帮忙写几句评价,重点提咱们的专业能力和原创性;周姐,你起草声明,语气要冷静、客观,只摆事实,不指责任何人。咱们下午三点准时在工作室的官方账号上发布,同时发给所有行业媒体。”
大家立刻行动起来,工作室里又恢复了忙碌的氛围,只是每个人的脸上都多了一份坚定——他们跟着苏晚做了这么多项目,最清楚苏晚的专业和底线,绝不能让谣言毁了这一切。
下午三点,晚舟设计的官方账号准时发布声明,附带十几张设计手稿的扫描件(每张都有清晰的时间戳,最早的一张是半个月前的)、过往项目的客户评价截图,还有顾氏项目的成本测算表和供应链保障方案。声明里没有提恒宇,也没有提顾沉舟,只说“晚舟设计始终坚持原创,靠专业和实力赢得客户信任,欢迎行业内外监督”。
声明发布后,很快引起了行业内的关注。之前合作过的文旅小镇甲方(虽然现在破产了,但负责人还在)特意转发声明,评论“苏晚设计师的原创能力有目共睹,当年文旅小镇的方案改了八版,每一版都有新的亮点,绝不可能抄袭”;城西科技产业园的甲方也留言“晚舟设计的成本控制做得非常好,帮我们省了近百万,专业度远超很多大所”。
谣言渐渐被压制下去,甚至有不少业内人士在评论区为晚舟设计发声,指责“造谣者居心不良”。林晓看着不断增加的正面评论,松了口气:“苏姐,太好了!谣言被压下去了,咱们的方案应该不会受影响了!”
苏晚看着屏幕,却没那么轻松——她知道,恒宇不会就这么放弃,肯定还会有后续动作。而且,顾沉舟的“个人投资”和这次的谣言,已经让她和顾沉舟的关系变得有些微妙,要是在竞标会上再出什么岔子,后果不堪设想。
就在这时,她的邮箱收到一封匿名邮件,发件人地址是一串乱码,主题是“恒宇集团竞标方案核心漏洞”。苏晚犹豫了一下,点开邮件,里面是几张恒宇方案的内部截图,标注着“动线设计缺陷”“环保参数不达标”等问题,甚至还有恒宇准备在评审会上“攻击晚舟设计抄袭”的话术要点。
苏晚的手指顿住了——这封邮件是谁发的?是恒宇内部的人不满公司做法,还是有人故意设局,让她陷入“窃取对手方案”的境地?要是她用了这些信息,在竞标会上指出恒宇的漏洞,会不会被反咬一口,说她窃取商业机密?
窗外的天渐渐黑了,工作室里的灯一盏盏亮起,苏晚看着电脑屏幕上的匿名邮件,心里像压了一块石头。她不知道,这封突如其来的“暗助”邮件,到底是救命稻草,还是催命符。
而此刻的顾氏总部,顾沉舟看着助理发来的“晚舟设计声明发布后舆情分析”,嘴角几不可察地勾了一下。助理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顾总,恒宇那边好像还没罢休,听说他们准备在评审会上提交‘晚舟设计靠您关系入围’的‘证据’,虽然都是伪造的,但可能会影响评审团的判断。”
顾沉舟放下平板电脑,目光落在窗外的夜色里:“让他们提交。顾氏的评审团里有三位行业专家,都是讲原则的人,伪造的证据骗不了他们。另外,你去查一下,是谁给苏晚发了恒宇方案的漏洞邮件,别让她陷入麻烦。”
“明白,顾总。”助理应下,心里却更疑惑了——顾总对苏晚的关心,好像已经超出了“合作方”的范畴。
顾沉舟没解释,只是拿起桌上的晚舟设计方案草稿,指尖在“光伏幕墙”的参数上轻轻划过。他知道,苏晚现在肯定在为那封匿名邮件纠结,而他能做的,就是在背后帮她扫清障碍,让她能在竞标会上,凭自己的实力赢得一切。
只是他没想到,那封匿名邮件,会让苏晚在竞标会上,做出一个让所有人都意外的决定。这场关于专业、信任与较量的风波,才刚刚进入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