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清晨五点半,天还蒙着层浅灰的雾。苏晚穿着顾沉舟特意提醒的防滑马丁靴,拎着装满检测工具的帆布包,站在顾氏总部新址的工地门口。塔吊的探照灯刺破晨雾,在地面投下长条光斑,远处传来混凝土搅拌车的轰鸣声,像为这场核心筒浇筑仪式奏响的序曲。
“来得挺早。”身后传来熟悉的声音,顾沉舟穿着深蓝色工装,安全帽檐压得略低,露出的下颌线在晨雾里显得格外清晰。他手里拎着两个保温袋,递给苏晚一个,“刚从食堂拿的热包子和豆浆,先垫垫,浇筑要持续到下午,没精力饿肚子。”
苏晚接过保温袋,指尖触到温热的袋身,心里泛起一阵暖意。她拆开袋子,咬了口猪肉白菜馅的包子,鲜美的汤汁在嘴里散开——这是她上次在工作室随口提过喜欢的口味,没想到他记在了心里。
“混凝土搅拌车还有十分钟到,咱们去检查一下浇筑设备。”顾沉舟率先走向核心筒施工区,苏晚快步跟上,两人的脚步声在空旷的工地上显得格外清脆。模板已经搭建完毕,银白色的钢模板像巨大的方盒,等待着混凝土的填充;输送泵管蜿蜒在脚手架上,像一条准备待命的银蛇。
“泵管的润滑液加了吗?”苏晚蹲下身,检查泵管接口处的密封垫,“要是没润滑好,混凝土容易在管内结块,影响浇筑速度。”
施工队队长老张连忙点头:“加了!按您给的配比加的,还试泵过一次,没问题。”
顾沉舟走到模板旁,用手敲了敲模板支撑:“支撑间距再缩小5厘米,核心筒底部受力大,不能出任何差错。”他拿出随身携带的卷尺,亲自量了几个支撑点的间距,“这里、这里,都差2厘米,让工人现在调整,搅拌车到之前必须弄完。”
老张不敢怠慢,立刻招呼工人过来调整。苏晚看着顾沉舟弯腰量尺寸的背影,心里突然生出一种奇妙的感觉——平日里在办公室里冷硬的“顾总”,此刻穿着工装蹲在工地里,指尖沾着点泥土,却比任何时候都更显真实、更让人安心。
六点十分,第一辆混凝土搅拌车准时抵达。苏晚拿着坍落度筒和捣棒,快步走到车旁:“先测一下坍落度,确保和设计配比一致。”
混凝土顺着出料口流入坍落度筒,苏晚用捣棒均匀捣实二十五次,然后提起筒身——混凝土试块的坍落度是180毫米,比设计要求的160-180毫米上限刚好差0毫米。她又用密度仪测了下混凝土密度,数值也完全达标。
“没问题,可以开始浇筑。”苏晚朝顾沉舟点头,顾沉舟立刻拿起对讲机:“通知输送泵启动,按预定顺序浇筑,先从核心筒东南角开始,逐步向西北推进。”
输送泵的轰鸣声响起,混凝土顺着泵管缓缓注入模板。苏晚站在浇筑平台上,手里拿着振捣棒,时不时插入混凝土中,确保振捣密实,避免出现蜂窝麻面。顾沉舟站在她旁边,手里拿着施工图纸,偶尔提醒:“振捣深度再深5厘米,底部钢筋密集,容易有气泡。”
上午十点左右,天空突然飘起细密的小雨。雨滴落在安全帽上,发出“哒哒”的轻响,苏晚下意识地皱了皱眉——刚浇筑的混凝土遇水会影响强度,必须立刻采取防雨措施。
“别慌。”顾沉舟的声音很稳,他拿起对讲机,“通知物资组,把提前准备的防雨棚架过来,速度快。”
不过五分钟,四五个工人扛着折叠式防雨棚跑过来。顾沉舟亲自上阵,和工人一起展开棚布,固定支架。苏晚看着他站在雨里,雨水打湿了他的工装肩膀,却丝毫没影响他的动作,心里突然一紧,快步走过去,递上自己的毛巾:“擦擦吧,别感冒了。”
顾沉舟接过毛巾,随意擦了擦脸上的雨水,又把毛巾还给她:“我没事,你离泵管远点,雨天地滑,小心摔倒。”他顿了顿,补充道,“我让人在平台边缘加了防滑垫,你走那边。”
老周和林晓雅拿着相机过来拍照,准备记录下这个重要时刻。林晓雅看着雨幕里配合默契的两人,悄悄碰了碰老周的胳膊:“你看苏工和顾总,不用说话都知道对方要做什么,这默契也太绝了!”
老周笑着点头:“顾总对这个项目上心,对苏工更上心——你没看到刚才顾总递毛巾的样子,比对待合作方上心多了。”
苏晚刚好听到两人的对话,耳尖瞬间红了。她连忙转过身,假装检查混凝土的浇筑高度,却没注意脚下的泵管,差点绊倒。顾沉舟眼疾手快,伸手扶住她的胳膊:“小心点,说了雨天地滑。”
他的手掌温热,隔着薄薄的工装布料,能清晰感受到他掌心的力量。苏晚的心跳瞬间快了几分,连忙站稳,低声说了句“谢谢”,快步走到另一边,不敢再看他的眼睛。
中午十二点,浇筑进度完成了一半。顾沉舟安排工人轮班吃饭,自己却没离开,拿着温度计测量混凝土的入模温度:“现在温度18c,符合规范要求。下午要是下雨降温,记得通知我,得调整养护措施。”
苏晚递过一份加热好的盒饭,是她让林晓雅特意订的清淡口味:“先吃饭吧,你从早上到现在都没歇过。”
顾沉舟接过盒饭,坐在模板旁的小马扎上,打开盒盖——里面是清蒸鱼、炒时蔬和糙米饭,正好是他平时吃的口味。他抬头看了眼苏晚,发现她正低头吃着自己的盒饭,嘴角几不可察地弯了一下。
“对了,上次跟你说的‘扶持资金’,不用急着还。”顾沉舟突然开口,语气很平淡,“市里的政策有延期还款的条款,你可以申请延长到项目结束后,现在不用把精力放在这上面。”
苏晚手里的筷子顿了一下,她知道这所谓的“政策条款”,大概率是他特意协调的。她抬起头,看着他:“顾总,我知道这资金……”
“知道就好。”顾沉舟打断她,眼神里带着几分认真,“但不用觉得欠我什么。你为项目节省的成本,比这一百万多得多;而且,我相信你的工作室以后会越来越好,这笔钱对你来说,只是暂时的周转。”
苏晚没再说话,只是低头扒了口饭,心里却像被什么东西填满了——他不仅用最体面的方式帮她渡难关,还小心翼翼维护着她的骄傲,这份细腻,比任何直白的帮助都更让人心动。
下午两点,雨渐渐停了。浇筑进度也到了最后阶段,只剩下核心筒顶部的2米高度。苏晚拿着水平仪,仔细测量顶部的平整度:“还差0.5厘米,再调整一下输送泵的角度,确保顶部水平。”
顾沉舟立刻走到输送泵旁,和操作手沟通调整角度。当最后一方混凝土注入模板,苏晚按下计时器——从早上六点二十分到下午两点四十分,历时八个小时二十分钟,核心筒首段浇筑顺利完成。
工人和监理们都欢呼起来,老张拿着相机,跑过来对苏晚和顾沉舟说:“顾总,苏小姐,咱们一起合张影吧,留个纪念!”
苏晚点点头,站在顾沉舟身边。老张按下快门的瞬间,顾沉舟下意识地往她这边靠了靠,肩膀轻轻碰到她的肩膀,温热的触感让她心跳漏了一拍。照片里,两人都穿着工装,安全帽歪在脑后,背景是刚浇筑完成的核心筒,脸上带着疲惫却明亮的笑容。
“养护工作得盯紧点。”顾沉舟看着工人开始搭建蒸汽养护棚,对苏晚说,“我让技术部做了温度曲线,每天早中晚三次记录温度,湿度要保持在90%以上,有问题随时跟我联系。”
苏晚接过他递来的温度曲线表,上面用红笔标注了不同时间段的温度要求:“我会安排人每天过来检查,你放心。”
傍晚六点,夕阳把天空染成橘红色。工地渐渐安静下来,只剩下养护棚里蒸汽的“嘶嘶”声。苏晚和顾沉舟并肩走在工地的临时通道上,影子被夕阳拉得很长,几乎要重叠在一起。
“今天辛苦你了。”顾沉舟突然开口,声音比平时柔和些,“从竞标到现在,你没好好休息过一天。等项目进入正轨,我给你放几天假,好好放松一下。”
“你也一样,比我还辛苦。”苏晚看着他眼底的淡青色,忍不住说,“上次在工作室熬夜改图,你也陪到凌晨,第二天还准时去工地。”
顾沉舟笑了笑,从口袋里拿出一个小盒子,递给她:“今天浇筑完成,算是个小里程碑,给你的纪念。”
苏晚接过盒子,打开一看——里面是一枚银色的钥匙扣,上面刻着“顾氏总部项目·核心筒浇筑纪念”,还有一行极小的字:“2024.xx.xx 雨幕协作”。
“谢谢,我很喜欢。”苏晚把钥匙扣握在手里,冰凉的金属触感却让心里暖暖的。
走到工地门口,顾沉舟的车已经在等着了。他打开车门,对苏晚说:“我送你回去,你今天走了太多路,马丁靴再防滑也磨脚。”
苏晚没拒绝,弯腰坐进副驾驶。车里放着轻柔的钢琴曲,顾沉舟没说话,专注地开着车。苏晚看着窗外掠过的街景,手里紧紧攥着那枚钥匙扣,突然觉得,这份始于图纸与决策的情感,终于有了具象的模样——是清晨的热包子,是雨幕里的扶住,是纪念钥匙扣上的小字,是他所有藏在“工作”外衣下的细心与温柔。
车子停在苏晚小区楼下,她解开安全带,刚想下车,顾沉舟突然叫住她:“苏晚。”
她回头,看到他手里拿着一个保温袋:“阿姨煮的银耳羹,放冰箱里,明天早上热了吃。还有……”他顿了顿,眼神里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认真,“下次遇到任何问题,不管是工作上的,还是私人的,都可以直接找我,不用再找陈特助转达。”
苏晚的心跳瞬间快了几分,她看着顾沉舟的眼睛,在夜色里亮得像星星。她用力点头:“好。”
下车后,苏晚站在楼道口,看着顾沉舟的车渐渐远去。她打开保温袋,拿出那碗银耳羹,舀了一勺放进嘴里,清甜的味道在嘴里散开,暖得她心里发颤。她摸了摸口袋里的钥匙扣,嘴角忍不住向上弯起——原来,心动从来不是突然的瞬间,是无数个细节的累积,是雨幕里的并肩,是浇筑完成后的相视一笑,是他把她的喜好、她的难处,都悄悄记在心里的每一个时刻。
回到家,苏晚把那枚纪念钥匙扣挂在自己的车钥匙上。她打开电脑,调出核心筒浇筑的照片,照片里的她和顾沉舟并肩站着,笑容明亮。她把照片设为电脑桌面,然后拿起手机,给顾沉舟发了条短信:“银耳羹很好喝,谢谢。钥匙扣我很喜欢,会好好珍藏。”
没过多久,手机震动了一下,是顾沉舟的回复:“喜欢就好。明天记得去工地看养护温度,我让陈特助准备了热饮,会送到工地。”
苏晚看着短信,手指在屏幕上反复摩挲。她知道,这场始于“图纸与决策交锋”的故事,已经悄悄转向了更温柔的篇章——她和顾沉舟之间,不再只是合作方,那些藏在专业协作里的心动,正在慢慢具象,变成未来可期的约定。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户,落在电脑屏幕上,照亮了照片里两人相靠的肩膀,也照亮了她心里悄悄发芽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