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削球的战术实验刚成功,循环赛的中期赛程就给了屈正阳一记“闷棍”。第五轮对阵广东队的林高,那个以反手快拨和近台快攻着称的选手,他竟以1-3爆冷输球,终结了自己的连胜纪录。
比赛结束的那一刻,屈正阳站在球台上,大脑一片空白。林高走过来握手时说了什么,他没听清;樊振东在场边喊了什么,他也没听见。直到王教练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他才回过神来。
“别愣着了,回去复盘。”王教练的语气很平静,没有责备,却让屈正阳心里更不是滋味。
回到休息室,屈正阳把自己关在角落里,反复看着比赛录像。第一局的急躁进攻、第二局的战术僵化、第三局的体力不支、第四局的心态崩溃,每一个失误都清晰地呈现在屏幕上。他知道,自己输球不是因为技术不行,而是因为心态——赢了朱世赫后,他有些飘了,觉得自己的“刚柔交替”战术无所不能,低估了对手。
“别自责了,谁都有状态不好的时候。”樊振东端着一杯温水走过来,坐在他身边,“马龙上次还输给周雨了呢,这很正常。”
“可我不该输得这么难看。”屈正阳声音沙哑,“我太急躁了,根本没执行赛前的战术。”
“知道问题就好,改过来就行。”樊振东拍了拍他的肩膀,“走,晚上我陪你练反手,林高的反手快拨确实比你强,得好好补补。”
屈正阳点点头,心里暖暖的。在他最低落的时候,是樊振东的陪伴和鼓励,让他不至于陷入自责的泥潭。他知道,作为队友和兄弟,樊振东不仅是他的竞争对手,更是他的精神支柱。
晚上的训练,两人重点练反手快拨。樊振东刻意模仿林高的快拨风格,角度刁钻,力量渗透,屈正阳则在一次次回球中调整心态,打磨技术。“手腕再灵活点!”樊振东喊,“别硬顶,用巧劲变线。”
屈正阳照着调整,反手快拨的角度越来越刁钻,几次都打得樊振东措手不及。“对,就是这个感觉!”樊振东笑着说,“明天对阵方博,就用这招收拾他。”
第六轮对阵浙江队的方博,屈正阳的状态依旧没有完全回升。第一局,他的进攻频频失误,以8-11输掉。“沉住气!想想你的刚柔交替!”王教练在场边大喊。
屈正阳深吸一口气,闭上眼睛,脑海里闪过樊振东的鼓励、王教练的指导。他慢慢调整呼吸,将急躁的情绪压下去,重新投入比赛。第二局,他用上“刚柔交替”战术,一刚一柔的变化让方博防不胜防,以11-7扳回一局。
第三局,两人打得难解难分。方博的正手快攻威力十足,屈正阳的反手快拨也不甘示弱,比分从1平一直打到10平。关键的第十一球,屈正阳突然用了个“反手快拨+正手弧圈”的组合技,方博猝不及防,回球下网,11-10!最终,他以12-10赢下第三局,大比分2-1领先。
第四局,方博背水一战,打出了全部实力。屈正阳的心态却稳了下来,每一个球都打得沉稳果断,最终以11-9赢下,大比分3-1获胜,止住了颓势。
赛后,王教练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这才像你。记住,比赛不仅是技术的较量,更是心态的博弈。赢了不骄,输了不馁,才能走得更远。”
屈正阳点点头,把教练的话记在心里。他知道,这次中期波动是个教训,让他明白了心态的重要性。在接下来的循环赛中,他必须保持沉稳,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
第七轮对阵北京队的马龙,屈正阳的状态终于回升。两人的比赛打得异常精彩,马龙的近台快摆和正手弧圈球堪称教科书级别,屈正阳的刚柔交替和步法移动也毫不逊色。最终,屈正阳以3-2险胜,再次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走下赛场,马龙走过来握住他的手:“打得好,你的心态比以前稳多了。”
“谢谢龙哥,跟你打比赛学到了很多。”屈正阳真诚地说。他知道,这场胜利,不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心态的成熟——他终于学会了在波动中调整自己,在逆境中坚持下去。
循环赛的中期波动,像一场及时雨,浇醒了骄傲的屈正阳,让他明白了“稳”字的重要性。他知道,未来的比赛还有更多的挑战,但只要保持沉稳的心态,发挥出自己的技术,他就能应对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