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18日,杜塞尔多夫世锦赛场馆虽已闭馆,但关于屈正阳的报道却在全球范围内掀起热潮。国内外的体育媒体、综合媒体甚至财经媒体,都将焦点对准了这位新晋世锦赛男单冠军,以及他独创的“国术乒乓”,一时间,“屈正阳”“国术乒乓”成为全球体育圈的热门关键词。
国内,《体坛周报》的头版头条用红色大标题写着“屈正阳:用国术乒乓书写中国乒乓新传奇”,占据了整个版面。文章详细追溯了他从八一队队员到世锦赛冠军的成长历程:提到王建军教练在八一队时,如何发现他的国术基础,陪他熬夜打磨“形意拳与乒乓结合”的动作;提到秦志戬教练晋升他到国家一队后,为他量身定制“国术乒乓系统化”训练计划,甚至亲自研究太极卸力原理;还提到樊振东在训练中如何陪他模拟对手,即使膝盖受伤也坚持当陪练。文章附带了三张精彩照片:一张是他用【太极刺客】爆冲的瞬间,一张是他和樊振东拥抱庆祝的画面,还有一张是他披着国旗站在领奖台上的背影,每一张都充满了故事感。
《人民日报》体育版也刊登了题为“国术与乒乓的融合:屈正阳带来的运动创新”的评论文章,将国术乒乓提升到“传统文化传承与体育创新结合”的高度。文章引用了他在赛后采访中的话:“国术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乒乓是中国的国球,两者结合,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对国球的创新——我希望通过国术乒乓,让更多人了解中国文化,也让中国乒乓保持世界领先。”文章还提到,国家体育总局已经注意到国术乒乓的价值,计划在青少年乒乓球训练中引入部分基础动作,培养更多“国术乒乓”人才。
社交媒体上,#屈正阳世锦赛冠军#、#国术乒乓有多强#、#中国乒乓新传奇#等话题牢牢占据热搜榜前列,相关话题的阅读量在24小时内突破10亿。有网友上传了他比赛时的慢动作视频,逐帧分析【如封似闭】的卸力原理,视频里,193km\/h的爆冲球在他拍面停留0.002秒后,速度骤降至80km\/h,评论区里满是“太神奇了”“这就是中国功夫吧”的惊叹;还有国术爱好者制作了“国术乒乓基础动作教程”,模仿他的【钻拳】发球和【玉女穿梭】步法,教程播放量很快突破百万;甚至有家长在评论区留言,希望能让孩子学习国术乒乓,“既能练乒乓,又能学传统文化,一举两得”。
国外,《乒乓世界》杂志(国际乒联官方杂志)的五月刊封面刊登了屈正阳的照片——他穿着红色队服,手持球拍,背景是中国传统的太极图案,标题用英语写着“Kung Fu table tennis: the New Force in world table tennis”。内页用10个版面详细分析国术乒乓的技术特点,包括【如封似闭】的卸力数据(可化解190N以内力量,卸力效率100%)、【玉女穿梭】的步法优势(启动速度0.03秒,比普通步法快50%),以及【太极刺客】的必杀效果(技术效率提升100%,无解球概率95%)。杂志还附上了他和波尔、张继科的比赛数据对比表,其中“防守成功率”“爆冲速度”“战术调整速度”三项数据,屈正阳均位列第一。
《德国明镜周刊》体育版也以“波尔不敌中国‘太极刺客’,世锦赛男单冠军易主”为题,报道了这场决赛。文章提到:“屈正阳的国术乒乓彻底改变了人们对乒乓球的认知——以往乒乓球比赛拼的是速度和力量,但他却用‘以柔克刚’的太极原理,轻松化解高强度进攻。波尔的三重组合技在他面前失去效果,半长胶的侧旋也没能困住他,这种新的技术风格,可能会改变未来世界乒坛的战术格局。”
除了体育媒体,财经媒体也将目光投向了屈正阳——不是因为他的比赛,而是因为他的“投资眼光”。国内某知名财经杂志《财富圈》刊登了一篇题为“世锦赛冠军的‘第二战场’:屈正阳的股市精准布局”的文章,提到他在比赛期间,仍能利用训练间隙关注股市,凭借“精准的趋势判断”,投资的新能源股和科技股在半年内收益超过30%,远超同期大盘涨幅。文章猜测,他的“趋势判断能力”可能与他在乒乓球比赛中的“战术分析能力”有关,“能精准捕捉对手的战术漏洞,自然也能精准捕捉股市的趋势变化”。
屈正阳看到这篇报道时,正在酒店收拾行李,准备当天下午的航班回国。他打开股票App,系统提示“新能源股当前涨幅18%,距离20%的目标仅剩2%,但未来12小时内可能出现波动,建议密切关注”。他果断操作:“设置条件单,涨幅达到20%立即平仓50%,回调超过3%平仓剩余50%。”——这就是他的投资逻辑,结合系统的趋势分析和前世对股市的记忆,不贪多,不恋战,见好就收,这也是他能在比赛和投资之间游刃有余的关键。
这时,手机突然响起,来电显示是一个陌生的上海号码。屈正阳接通后,对方的声音带着礼貌的热情:“屈先生您好,我是上海瑞银投资的总经理张涛,我们关注到您在股市的精准操作,也关注到您在国术乒乓领域的影响力,想邀请您担任我们‘体育+文化’产业基金的顾问,主要负责‘国术乒乓相关项目’的投资判断。”
张涛顿了顿,抛出诱惑:“您无需参与日常管理,只需在项目投资前提供技术层面的判断(比如国术乒乓培训机构的资质、器材的技术含量等),每年可获得500万的顾问费,还能享受基金收益的10%分红——这对您来说,只是举手之劳,却能获得可观的收益,也能推动国术乒乓的产业化发展。”
屈正阳没有丝毫犹豫,语气坚定却不失礼貌:“张总,谢谢您的邀请,但我目前的主要精力在乒乓球训练和比赛上,下个月还有世界杯,之后还要备战亚运会,实在没有时间担任顾问。国术乒乓的产业化是好事,但我不想因为挂名而影响训练,更不想因为不了解的项目而误导投资——抱歉,我不能接受。”
挂了电话,屈正阳笑了笑,将手机放进包里。他知道,随着世锦赛冠军的荣耀而来的,还有各种名利诱惑,但他不会忘记初心——乒乓球是他的热爱,是他的事业,是他为国争光的方式,其他的机会,都只能在不影响主业的前提下考虑。
收拾完行李,他打开微信,看到姐姐屈晓雅发来的消息:“爸妈已经准备好你爱吃的红烧肉,晓萌把你的冠军海报贴满了房间,还说要让你教她【钻拳】发球呢。”屈正阳笑着回复:“回去就教她,不过得先让她把乒乓球颠够100个再说。”
这时,秦教练敲门进来,手里拿着一份文件:“这是国际乒联发来的技术推广协议,里面明确了只需要公开基础动作,核心技术可以保密,你看看没问题的话,咱们回国后就签字。另外,世界杯的对手资料有了新进展,那个神秘外卡选手是韩国的林钟勋,18岁,擅长侧旋发球(旋转88转\/秒)和中远台相持,系统已经开始扫描他的过往比赛录像了。”
屈正阳接过协议,快速翻看了一遍,确认没有问题后,在签名处写下自己的名字。他抬头看向窗外,杜塞尔多夫的天空湛蓝,阳光正好——回国后,有家人的等待,有世界杯的备战,有国术乒乓的推广,还有妹妹的“发球教学”,未来的路,充满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