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悄然过去,春色渐退,时间来到第二天。张浩早早地便起了床。他昨天是开车来的丝绸店,此刻连早饭都顾不上吃,一脚油门就朝着红星轧钢厂疾驰而去。
一到厂里,他马不停蹄地赶到车间查看情况。沿着生产线一路看去,各项设备运转正常,他心里顿时松了一口气。
刘涛眼尖,看到张浩后,立马走上前,递给他一张报表,说道:“浩哥,这是昨天一天的生产记录。”
张浩接过报表,仔细看了看,又问道:“有以前的生产数据吗?”
刘涛赶忙又递过来一张报表。张浩将两张报表放在一起,认真地对比着,随后对刘涛说道:“涛子,我看你算的结果,目前好像只有28% - 29%的超产幅度。离我们预期的超产30%,还差了那么一点呢。”
刘涛却不以为意,自信满满地说道:“浩哥,昨天工人们才刚开始适应,操作还不够熟练。今天往后,过不了几天情况肯定会好起来的,绝对可以达到30%,甚至超过30%。”
张浩笑了笑,夸赞道:“涛子可以啊,脑袋转得挺快,一下就看到问题的关键所在了。”
刘涛摆了摆手,说道:“没啥事我就去看设备去了。今天再盯一天,如果没啥问题的话,我们就要开始改进另外的设备了。”
“行。” 张浩应道。他拿着两张报表,刚走出车间,就看到王书记匆匆忙忙地朝他走来。王书记见到张浩,急切地问道:“张浩,昨天的数据怎么样?”
张浩伸手把手上的报表递过去,王书记却没接,说道:“你直接跟我说结果吧。”
张浩说道:“昨天的数据显示增产了,在原来的基础上超产了百分之二十八多点。因为工人操作还不够熟练,过几天这个数据可能还会上升。”
王书记点了点头,说道:“刚才我已经给部里打过电话了,一会儿部里就会派人过来。”
张浩顿时又惊又喜,说道:“书记,这么着急啊?您都还没看数据,就这么肯定会有好结果。”
王书记微微一笑,拍了拍张浩的肩膀,说道:“小张啊,我相信你的能力。这段时间你们的努力我都看在眼里,从之前的筹备到现在设备顺利运行,我心里有数。而且就算数据差一点,咱们这也是实实在在的成果,部里肯定会重视的。这可是关系到咱们厂未来发展的大事,得趁热打铁。”
张浩和王书记站在厂门口翘首以盼,没过多久,部里领导还没到,杨厂长、李副厂长也赶了过来,厂里的人事处长、宣传科的人也都纷纷到场。
杨厂长看向张浩的眼神中充满了愤怒,究其原因,杨厂长强行推动生产,和张浩产生了冲突。
如今张浩又通过技术改进提升产能,而杨厂长此前想强行拉生产能力,这两种方式有着本质的区别,这让杨厂长心里一直憋着股气。
没一会儿,一辆黑色的小轿车缓缓驶来,后面还紧跟着两辆吉普车。王书记和张浩对视一眼,心领神会,连忙迎上前去。
车子稳稳停下,张浩赶忙上前打开车门,惊喜地说道:“王伯伯,都惊动您亲自来了。”
王部长笑着回应:“哈哈,好小子,你这可是给我准备了个大惊喜,我怎能不来瞧瞧呢。”
一同前来的还有朱部长,也就是李怀德的岳父。朱副部长看向张浩,说道:“张浩同志,真没想到啊,短短时间,你就给我们带来这么大的惊喜。”
张浩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说道:“侥幸而已,侥幸而已。”
王部长指着张浩,说道:“你小子哪都好,就是太谦虚。不过你这次干得确实漂亮,电话里你们王书记都跟我说了,成果显着啊,特别是你能从清北挖来5个大学生,这一招简直是神来之笔,你这书可没白读。”
张浩听后,不禁一拍额头,心里想着自己读书难道就是为了干这个?不过他也没多想,连忙热情招呼道:“王部长,走走走,各位领导,请移步到车间,我们现场看一看我们厂里的成果。”
王部长和朱副部长相视一笑,王部长说道:“那就听你安排。”
一行人朝着车间走去,阳光洒在他们身上,勾勒出一道长长的影子。张浩走在前面,心里有些紧张又有些兴奋。
此时,杨厂长也急忙从后面的吉普车上小心翼翼地扶下一位老人。
这位便是杨厂长的老领导,原冶金工业部计划司的刘司长,如今已是刘副部长。两人跟在队伍后面一同向前走去。
刘副部长轻声对杨厂长说道:“想明白了没有?”
杨厂长一脸委屈,说道:“老领导,我实在想不明白,凭什么他能拉高产能,我拉高产能就不对呢?这不是欺负人嘛,难道就因为他有背景?”
刘副部长听后,气得好一会儿说不出话来,最后无奈地叹了口气,说道:“小杨啊小杨,检讨了这么长时间,就得出这么个结论?我看你这政策都白学了。”
说罢,不再理会杨厂长,拂袖而去,快步追上前面的队伍。
张浩这边正带着几位领导来到轧钢车间。
车间里,机器依旧在有条不紊地运转着,工人们各司其职。张浩一边走,一边向各位领导介绍着设备的运行情况、技术改进的要点以及目前取得的成果。王部长和朱副部长听得认真,时不时提出一些问题,张浩都一一详细作答。
此刻,技术员们早已全部各就各位,在每一个环节认真跟踪记录着实际数据。尤其是京城仪表厂的郭科长,他守在传感器旁,不时地记录着数据,还与工人师傅低声交流着什么。
张浩连忙介绍道:“王伯伯,这位是京城仪表厂的郭科长,他们最新研发出来的传感器,我让人装在了咱们的设备上,目前运行表现良好,您瞧瞧。”
王部长听后,走上前去,热情地与郭科长交谈起来。
过了一会儿,王部长走回来对张浩说:“张浩,我听说你小子装这传感器没花钱啊。”
张浩原本还在猜测王部长会说些什么,没想到是问这个。
他赶忙解释道:“王伯伯,这事儿可不能怪我呀。他们这传感器之前压根就没有实际生产的数据,仅仅只是在各个高校或者一些实验场所做过简单的测试。咱们现在和他们算是合作关系,他们这属于‘三无产品’,我怎么能给钱呢?”
王部长听后,微微点头,脸上露出一丝笑意,说道:“你这小子,还挺会算计。不过这样也好,既能推动技术创新,又能节省成本。但你要注意把控好质量,可别因为没花钱就忽视了后续可能出现的问题。”
张浩连忙点头称是,说道:“王伯伯您放心,我一直盯着呢。这传感器从安装到现在,运行都很稳定,我们也安排了专人实时记录数据,一旦有任何问题,肯定能第一时间发现并解决。”
此时,朱副部长也凑了过来,看着运行的设备,问道:“张浩,你说这传感器对提升产能具体起到了哪些关键作用呢?”
张浩有条不紊地向朱副部长详细阐述了传感器如何精准监测设备运行参数,从而帮助调整生产节奏,提高生产效率等方面的作用。
王部长接着问道:“那你们后续所有老设备都进行升级改进吗?”
张浩说道:“这主要还是看技术科,还有就是原材料的问题。这样我叫黄科长他们过来谈谈具体问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