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城王宫的晨露还没干透,谢辉就被殿外的欢呼声吵醒。推开窗一看,百姓们正排着长队在王宫粮仓外领粮,丁敏君带着后勤弟子忙着称重、分装,每个百姓手里都捧着沉甸甸的粮袋,脸上的笑意比阳光还亮。小昭捧着一叠文书快步走进来,指尖在纸页上快速划过:“教主,昨晚统计完了,汉城共收纳高句丽降卒一千二百余人,愿意加入义军东征的有八百,想回家的四百人也都分了粮食和路费;另外,沿海传来消息,倭国的海盗最近频繁骚扰咱们的渔民,还抓了三十多个百姓,说要‘让中原人尝尝倭刀的厉害’!”
谢辉接过文书,最上面一页画着倭国海盗的船舰样式,船身窄长,船头刻着狰狞的鬼脸,旁边还标注着 “每船约五十人,擅用倭刀和火矢”。他刚皱起眉,周芷若就握着长剑走进来,剑鞘上还沾着晨雾:“教主,倭国海盗敢动咱们的百姓,我带剑队去沿海!他们的倭刀虽然快,但‘分花拂柳’能卸力,我保证把百姓救回来,再把海盗的船烧了!”
赵敏这时也拿着沿海地形图过来,指尖在 “登州港” 的位置点了点:“倭国的海盗窝在登州港外的小岛‘黑礁岛’,岛上只有三百海盗,却囤了不少火矢和干粮。他们以为咱们在汉城忙着处理高句丽的事,肯定想不到咱们会突然袭击。我带十个轻功弟子,再跟哈曼兄借些圣火符,夜里去烧他们的船,没了船,他们插翅难飞。”
谢辉盯着地形图看了片刻,又翻了翻小昭递来的兵力统计册 —— 现在义军加上高句丽降卒,共有四万兵力,火炮三十门,火铳两千支,足够应对海盗和后续的远征。“咱们分两步走。第一步,先平了高句丽的残余势力,再解决倭国海盗;第二步,准备船只和粮草,跨海远征倭国,彻底解决倭患。”
他抬眼看向众人,语气坚定:“常遇春,你带五百先锋营弟子,今天就去高句丽最后的据点‘济州城’,那里有金勇的残余部下三百人,还抓了不少百姓当苦力。你去的时候多带些粮食,愿意回家的百姓就送他们回去,想加入咱们的就带回汉城;徐达,你带两百火铳手和五门火炮,跟在常遇春后面,济州城的城墙是石头砌的,火炮正好派上用场,注意别伤着百姓。”
常遇春攥紧弯刀应声:“放心!俺的弟兄最会跟百姓打交道,保证把济州城的人说得心服口服!” 徐达也跟着点头,指尖敲了敲火炮的校准记录:“火炮都调试好了,八十步内准头没问题,轰石头墙也不在话下!”
“周芷若,你带一百剑队,跟赵敏、哈曼兄去登州港,先救百姓,再烧海盗的船。记住,海盗的火矢怕水,让弟子们多带些水袋,要是他们放火,就用水浇灭;丁师姐,你安排后勤队,把伤药、干粮和备用火铳弹送到登州港的接应点,再备些治疗火伤的药膏,海盗的火矢容易烧伤人。”
丁敏君早已让人收拾好了物资,闻言立刻应声:“教主放心!伤药分了火伤、刀伤两类,干粮是刚烤的肉饼,能放三天,水袋也按人头备好了,每个弟兄两袋,保证够用!”
当天上午,常遇春就带着先锋营出发了。济州城离汉城有百里路程,他们骑马疾驰,午时就到了城下。城头上的高句丽兵看到义军的旗帜,顿时慌了,一个小校举着长枪喊:“别过来!再过来,我们就杀了百姓!”
常遇春勒住马,举起手里的粮袋:“我们是来救你们的!王颛已经投降,百姓都在汉城领粮了,你们要是投降,不仅有粮吃,还能跟着咱们东征,以后再也不用受压迫!要是继续抵抗,等徐将军的火炮来了,济州城就成废墟了!”
城头上的高句丽兵面面相觑,有的已经放下了武器。这时,徐达带着火炮队赶到,五门火炮对准城墙,炮口泛着冷光。城头上的小校脸色惨白,刚要下令放箭,就被身后的士兵按在地上:“别打了!我们投降!”
城门缓缓打开,百姓们涌出来,有的还抱着义军扔进去的粮袋,一个老汉拉着常遇春的手,老泪纵横:“多谢谢将军!这些人把我们当牲口使唤,每天就给点馊粥,你们再晚来一步,我们就饿死了!”
常遇春拍了拍老汉的手,让弟子给老汉多装了些肉饼:“大爷放心,以后有咱们在,没人敢欺负你们!”
与此同时,登州港的战斗也在激烈进行。周芷若带着剑队悄悄摸进黑礁岛,海盗们正围着篝火喝酒,百姓被绑在船舰上,船边堆着火矢。“动手!” 周芷若低喝一声,长剑划过,绑在百姓身上的绳子应声断开。一个海盗举着倭刀冲过来,周芷若不退反进,“分花拂柳” 的招式顺势一挑,倭刀瞬间被卸力,剑刃划过,海盗的手腕当场见血。
赵敏和哈曼带着人绕到船舰后侧,圣火符扔向船帆,橙红色的火焰瞬间裹住帆布,“轰” 的一声,船帆燃起大火。海盗们吓得魂飞魄散,有的往海里跳,有的跪地投降。哈曼又扔出几个圣火符,火矢堆也被点燃,浓烟冲天而起。
“救…… 救我!” 一个孩子在船舰上哭喊,周芷若纵身跃起,一把抱住孩子,稳稳落在地上:“别怕,姐姐救你来了!”
等谢辉赶到登州港时,战斗已经结束。百姓们被送到接应点,丁敏君带着后勤弟子给他们递热汤、处理伤口,有的孩子还在啃着肉饼,眼里满是感激。赵敏走到谢辉身边,手里拿着一张倭国的地图:“教主,从俘虏口中问出,倭国的主力在‘大阪城’,国王足利义满派了五千人守着,还造了不少‘安宅船’,想阻拦咱们跨海。不过他们的船不如咱们的坚固,火炮一轰就破。”
哈曼也走过来,手里把玩着圣火符:“圣火符对付安宅船正好!咱们可以夜里突袭,先用圣火符烧他们的船帆,再用火铳压制守军,不用一天就能拿下大阪城!”
谢辉点头,目光扫过登州港的百姓和义军:“接下来,咱们要准备跨海远征。徐达,你带五百人,在登州港造二十艘大船,船身要加固,还要装上火炮架,保证火炮能在船上发射;常遇春,你带先锋营去沿海各港口,招募渔民当向导,他们熟悉海路,能帮咱们避开暗礁;周芷若,你带剑队在沿海巡逻,防止倭国海盗再来骚扰;赵敏,你跟小昭一起整理倭国的情报,包括大阪城的布防、守军的武器,还有海路的天气情况;丁师姐,你安排后勤队,把粮草、伤药、火铳弹装船,再备些淡水和腌肉,跨海需要半个月,得保证弟兄们有吃的。”
众人齐声领命,登州港顿时热闹起来。渔民们主动跑来帮忙造船,有的还送来自家的渔网,说能用来拦截倭国的小船;义军弟子们忙着搬运物资,火炮被一个个装上船架,火铳弹整齐地堆在船舱里;丁敏君让人煮了热汤,送到造船的百姓和弟子手里,寒风里满是暖意。
小昭捧着新整理的情报过来,上面详细标了大阪城的守军布防:“教主,倭国的五千守军里,有一千是‘武士’,擅用倭刀和火矢,剩下的都是临时征召的农民,没经过正规训练。大阪城的城墙是木头砌的,咱们的火炮一轰就塌。”
谢辉接过情报,翻到最后一页,看到周芷若写的 “剑队训练计划”—— 她准备教弟子们对付倭刀的新招式,专门针对倭刀的劈砍;丁敏君也附上了 “后勤规划”,淡水和腌肉能支撑一个月,伤药也按人头备好了。
“好!” 谢辉高声说,“半个月后,咱们就跨海远征倭国!让足利义满知道,欺负咱们中原百姓,就要付出代价!等解决了倭国,咱们再回来整顿中原,建立新朝,让天下百姓都能过上安稳日子!”
“好!” 欢呼声在登州港回荡,百姓们举着火把,跟着义军一起喊着 “远征倭国” 的口号。周芷若走到谢辉身边,手里握着磨得发亮的长剑:“教主,半个月后,我带剑队先冲上岸,倭国的武士虽然厉害,但他们挡不住咱们的叠阵,我保证第一个登上大阪城的城墙!”
赵敏也笑着说:“我跟你一起去,我知道大阪城的侧门在哪里,咱们可以从侧门冲进去,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小昭站在后面,悄悄给谢辉递上一杯温茶:“教主,别太累了,造船和整理情报的事,咱们可以慢慢弄,身体要紧。”
谢辉接过茶,看着身边同心协力的众人,又望向远处的大海 —— 海水在阳光下泛着金光,远处的船只正在建造,渔民们的号子声、义军的谈笑声、铁锤敲打船板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像一首激昂的战歌。他知道,跨海远征倭国的路还很长,但只要这些人在,就没有渡不过的大海,没有打不赢的敌人。
半个月后,二十艘大船整齐地停在登州港,船帆上绣着 “义军” 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谢辉站在旗舰的船头,看着身后的义军弟子 —— 他们穿着整齐的铠甲,手里握着火铳和长剑,眼里满是斗志。周芷若、赵敏、小昭、常遇春、徐达、哈曼、丁敏君等人走到他身边,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笑意。
“出发!” 谢辉的声音在海面上回荡。大船缓缓驶离登州港,朝着倭国的方向前进。阳光洒在船帆上,金色的光芒笼罩着这支远征的队伍,也笼罩着中原义军开疆拓土的希望。远处的大海一望无际,但谢辉知道,胜利的彼岸,就在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