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顾屿被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唤醒。推开木窗,潮湿清冽的空气涌入,带着泥土和植物的芬芳。古镇褪去了暮色的朦胧,在雨丝中显得更加清丽宁静。拍摄计划因天气暂时搁浅,他反而有了一段意料之外的闲暇。
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向了那家旧书店和那个眼神清澈的女孩。他想起昨晚那个略显狼狈的逃离,嘴角不由泛起一丝自嘲的弧度。
鬼使神差地,他再次走向了“墨香书店”。雨天的书店,暖黄的灯光透过橱窗,在湿漉漉的青石板上投下一小片温暖的光晕,像一座小小的、安全的孤岛。
他推开门,风铃发出清脆的叮咚声。
苏晚意正站在一个小凳子上,试图擦拭高处的书架。听到声音,她回过头,见到是顾屿,眼中掠过一丝清晰的讶异,随即莞尔:“早上好,摄影师先生。雨天也出来采风吗?”她的声音依旧温和,带着一点刚开门营业的清爽。
“计划有变。”顾屿言简意赅,目光扫过店内。白天的书店更显格局,书架高耸,书籍琳琅满目,旧纸张和樟木的混合气味比夜晚更浓郁些,却并不难闻,反而有种沉静的历史感。
他的视线最终落回苏晚意身上。她今天穿了一件浅蓝色的棉布长裙,外面罩着素色的围裙,裙摆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晃动。
“需要帮忙吗?”话一出口,顾屿自己都怔了一下。这不像他会主动说的话。
苏晚意从凳子上下来,笑了笑,眼角眉梢带着善意:“不用了,谢谢。差不多擦完了。你要随便看看吗?或者……避避雨?”她指了指靠窗的一把小藤椅,旁边还有一个放着几本杂志的小茶几。
顾屿点点头,没有去坐,而是在书架间漫步起来。书的种类很杂,从经典中外文学到冷门的地方志,还有不少旧画册和摄影集。他抽出一本厚厚的黑白摄影集,是某个国外大师的早期作品,扉页上有捐赠印章和模糊的签名,显然有些年头,且被保存得很好。
“你也喜欢摄影?”苏晚意走过来,递给他一杯刚泡的热茶,白瓷杯里,茉莉花茶氤氲出清香和暖意。
“谢谢。”顾屿接过茶杯,指尖碰到温热的杯壁。“这是我的工作。”
“看得出来。”苏晚意指了指他随身携带的相机包,“你看它的眼神,和别人不一样。”她的观察很细微。
顾屿微怔,低头抿了口茶,花香清甜,驱散了雨天的微寒。“你这儿……有很多好东西。”他晃了晃手中的摄影集。
“都是外公留下的,还有一些是镇上老人不要的,我收了过来。”苏晚意语气里带着一丝怀念和骄傲,“慢慢攒,就多了。觉得它们被当成废纸卖掉很可惜。”
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主要是苏晚意在介绍一些书的来历,或者回答顾屿关于古镇的简单问题。顾屿大多时候只是听着,偶尔回应几句。他发现,和她说话不需要刻意寻找话题,也不会感到压力。她的声音柔和,语速平缓,像窗外淅沥的雨声,能自然而然地抚平人心头的焦躁。
期间,有零星的客人进来避雨或买书,苏晚意总是能准确地找到他们想要的书,或者推荐合适的读物,对待每一位客人都耐心周到。
顾屿靠在书架旁,看着她在店内轻盈移动的身影,那种拿起相机的冲动再次涌现——想捕捉这种自然的状态,暖光、旧书、细雨,和那个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温柔身影。
但他依旧没有动。只是静静地看着,感觉连时间都慢了下来。
雨势渐小,阳光透过云层缝隙洒下。
顾屿的手机响起,是助理打来商量调整拍摄计划的事。他挂断电话,将茶杯轻轻放回柜台。
“要走了?”苏晚意问。
“嗯,工作。”顾屿点头。
“祝拍摄顺利。”她笑着说,眼神真诚。
顾屿走到门口,脚步顿了一下,回头问道:“那本摄影集,能借我看两天吗?”他指了指刚才那本大师作品。
苏晚意顺着他的目光看去,点点头:“可以,记得还就行。后面有借阅登记本,麻烦写一下名字和电话。”她指了指柜台上的一个牛皮本。
顾屿依言写下信息,拿起那本厚重的影集,推门而出。风铃再次响起,他回头看了一眼,苏晚意已经又开始整理书架了,侧影安静而专注。
他抱着书走在湿润的青石板上,怀中的影集和胃里的热茶一样,散发着令人舒适的暖意。他意识到,自己好像有点开始喜欢上这个小镇,和这个雨天清晨的短暂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