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午时的阳光堪堪驱散晨霜,金陵城外的东大营地还弥漫着淡淡的爆竹硝烟味。王卓刚在食堂吃完一碗热腾腾的饺子,卫兵便来通报皇太孙到访。
只见朱高炽乘着一顶暖轿而来,身着簇新的绯色团龙蟒袍,外罩玄狐斗篷,圆脸上带着节日的喜气。身后随从抬着两个沉甸甸的礼盒。
“姑父,新春大吉!”朱高炽笑呵呵地拱手,姿态亲切自然。
“殿下金安!这般大冷天还劳您亲自过来,快请里面坐。”王卓连忙将他迎进烧着炭盆的暖阁。
寒暄落座,送上年礼后,朱高炽捧着热茶,看似随意地提了一句:“姑父,昨夜你们在这营地守岁,甚是热闹啊。皇爷爷今早听闻,很是欣慰。”他顿了顿,声音压低了些,带着一丝意味深长,“尤其是……后世诸位先生对皇爷爷‘缝合南北,再造华夏’、‘千古一帝’的评价,皇爷爷听了,很是……受用。”
王卓心中了然,这营地周围果然少不了锦衣卫的耳目,他面上不动声色,恭敬道:“陛下功业,彪炳千秋,后世子孙感念,乃是常情。”
朱高炽笑了笑,不再纠缠此事,话锋一转,终于道明了来意:“姑父,新年伊始,万象更新。这大明皇家银行之事,孤思前想后,仍觉千头万绪。最难的便是,这银行网点,该如何铺设至全国州县?总不能在每个县衙旁再盖一座银行衙门吧?这人员、这开销……而且,懂金融运作的人才,更是凤毛麟角。”他眉头微蹙,显是为此事困扰已久。
王卓闻言,也是一愣。他一个程序员出身,搞搞技术对接、倒卖物资还行,真要设计一套遍布全国的金融机构运营体系,那真是触及他的知识盲区了。他下意识地摩挲着茶杯,喃喃道:“这确实是个难题……需要一个现成的、能深入到基层的体系来承载……”
就在这时,一直安静坐在旁边翻阅资料的荀史墨忽然抬起头,推了推眼镜,轻声问了王卓一句:“卓哥,你忘了咱们那边的……邮政储蓄是怎么起家的了?”
一语惊醒梦中人!
王卓猛地一拍大腿,眼睛瞬间亮得吓人,兴奋地几乎要跳起来:“驿站!对啊!大明的驿站系统!”
他激动地对朱高炽说道:“殿下!现成的网络就在眼前啊!我大明驿站,星罗棋布,贯通南北东西,直达州县乃至重要卫所!还有比这更完美的银行网点雏形吗?就让驿站兼办银行业务! 驿站本身就有官署、有人员、有安保、有传递系统,驿丞皆由吏部铨选,识文断算。稍加改造培训,便能承担起货币兑换、小额存取、甚至是朝廷政策性的放贷和收款业务,还有比这更现成的银行网点吗?这是最快、最省成本将银行开到全国的办法!”
朱高炽先是一怔,随即胖胖的脸上也涌上狂喜的红光,但很快又冷静下来,提出疑虑:“驿站?!妙啊!可是……姑父,驿站人员多是驿丞、驿卒,让他们迎来送往、传递公文尚可,这金融之事,他们一窍不通啊!而且,驿站系统庞大,人员良莠不齐,若借此机会贪腐舞弊,岂不是祸害更烈?”
王卓早已想过这个问题,从容答道:“殿下,初期业务可以很简单,主要就是新旧宝钞和银元的兑换,以及针对农户购买粮种、农具的小额低息贷款。存取业务都未必需要立刻大规模开展。这些操作并不复杂,经过短期集中培训,识文断字的驿丞完全可以胜任。至于贪腐……”
王卓顿了顿,语气带着几分对洪武朝特色的微妙感慨:“在陛下……嗯,在当今陛下雷霆万钧的反贪手段之下,洪武朝的吏治,可以说是华夏有史以来最为清明的时期了。有此赫赫天威震慑,宵小之辈纵然有心,也未必有那个胆量。即便有,以锦衣卫之能,查处起来也比分散设立新衙门要容易得多。此举,至少能将风险控制在最低,且效率最高!”
朱高炽仔细思量,越想越觉得此计大妙,兴奋地搓着手:“若能成,开春便可通过驿站,向急需的农户发放贷款,助他们购买高产粮种和化肥!这真是雪中送炭!” 但他随即又想起史书上的教训,担忧道:“只是……前宋王安石相公的‘青苗法’,本意亦是惠民,奈何执行之下,反成害民之政。孤恐下面官吏强行摊派,反而加重农人负担。”
“所以需要严密的监督,”王卓沉声道,“除了常规的御史巡查,或可让锦衣卫暗中查访,确保贷款自愿,用途真实。不过,眼下可能还有一个问题……”他皱起眉,“千百年来,普通农户习惯了量入为出,畏惧借贷。即便我们利息再低,他们恐怕也不敢轻易向我们‘借钱’。”
这时,荀史墨再次开口,他的声音依旧平静,却给出了一个极具操作性的方案:“农民不敢借钱,往往是因为没有稳定的还款来源,对未来缺乏信心。我们可以给他们创造‘源头活水’。”
他条分缕析地说:“比如,北方地区,开春后不是有大量水利、铁路、工厂等基建项目要上马吗?可以改变沿用千年的无偿服徭役制度,试行‘有偿招工’每日给现钱三十文。让参与建设的青壮劳力获得实实在在的工钱,他们有了稳定收入,自然就敢贷款改善生活、投入生产,也还得起贷款。”
“至于南方,特别是竹林茂密之地,”荀史墨看向王卓,“卓哥,你忘了?东大每年都需要进口天量的纸浆原料。我们可以发动农户砍伐竹子,初步加工成竹片。再提供简单易用的竹片机,一日可加工毛竹二百斤,按每10斤一文收购,一户一日至少可得二十文,然后由朝廷……或者由即将成立的皇家银行下属的贸易部门,统一收购这些竹片,销售给东大。这等于是在农闲时节,为南方农户开辟了一条全新的财路。有了这笔预期收入,他们还怕贷点款买种子化肥吗?”
王卓听得目瞪口呆,像第一次认识荀史墨一样,上下打量着他:“老墨……你……你怎么连怎么发动农民创收都懂?你这知识面也太杂了吧?!”
荀史墨挑了下眉毛,脸上露出一丝难得的、略带傲娇的表情,淡淡说道:“我大学本科修的是社会工作,硕士研究方向是农村经济发展。懂得多一点,不是很正常吗?”
朱高炽看着荀史墨,又看看王卓,胖胖的脸上笑容彻底绽放,仿佛看到了无数的粮仓被填满,无数的银钱在驿道上畅通无阻地流动。他站起身,对着荀史墨郑重地拱了拱手:“荀先生大才!孤受教了!如此,这银行与惠民之事,便真有可行之基了!”
一条依托古老驿站、联通现代金融、旨在盘活整个大明基层经济的脉络,在这个大年初一,逐渐清晰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