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上午,王卓顶着宿醉带来的沉重头痛,强打精神来到工业发展部衙门坐班。
案牍上堆积的公文仿佛都带着重影,他正揉着太阳穴,试图集中精力处理一份关于淮南煤矿增产的奏报时,门外传来了熟悉的脚步声。
太孙朱高炽迈步走了进来,脸上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玩味笑容。
王卓心里咯噔一下,隐约想起昨晚在东宫似乎有些失态,他放下笔,有些尴尬地问道:“太孙殿下,这个……我昨晚喝多了,没胡说什么吧?”
朱高炽闻言,脸上的笑意更浓了,他模仿着王卓昨晚的样子,用手比划着刨地的动作,促狭地说:“姑父您倒没多说,就是一直哼着‘挖呀挖呀挖’,非要在东宫大殿那金砖地上演示怎么挖鸟粪,拉都拉不住……”他说着,自己先忍不住笑出了声。
王卓老脸一红,佯装恼怒地作势要打:“好你个胖小子,敢取笑你姑父!”
朱高炽连忙笑着举手求饶:“不敢不敢,姑父息怒!”玩笑过后,王卓暗自摇头,真是喝酒误事,形象尽毁,以后还是少喝为妙。
言归正传,王卓请朱高炽坐下,问道:“太孙殿下今日过来,是有什么要事?”
朱高炽收敛了笑容,眉头微蹙,显露出与年龄不符的凝重:“还是为了耕种之事。姑父,虽然黑山峡大工程已经启动,各地官府也在遵照您的指导,大力修缮沟渠、水库等水利设施,但这都是长远之计,远水解不了近渴啊。”
“今年入伏以来,黄淮海地区降雨极少,旱情严峻,若再不想办法,今年计划推广的玉米将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我实在是心急如焚,特来向您讨个主意。”
王卓的神色也严肃起来,他沉声道:“天大地大,吃饭最大。常规手段不行,就只能采取非常规措施了。抽地下水抗旱!”
“大规模开采地下水?”朱高炽先是一愣,随即提出现实困难,“这……我们北方广大地区都还未通电啊!现在别说修建火电站,就是立刻铺设光伏板也来不及,更何况还要架设庞大的输电线网?”
“不是用电。”王卓摆摆手,早已成竹在胸,“用柴油泵抽水!我们将柴油通过油罐车运到干旱严重的州县,直接通到田间地头。西北地区有我们的延安炼油厂,油料供应可以保障。其他地区的油料缺口,由我直接从东大采购调运。”
“你再去请示太子殿下,将军队里所有会驾驶卡车、操作机械的士兵暂时抽调出来,组成抗旱突击队,派往各地,帮助农民安装、维护柴油泵,指导抽水灌溉。”
他继续部署:“今年春天,我们未雨绸缪,在北方不少州县打了一批深井,但数量还远远不够。根据东大的经验,一个中等规模的村庄,要满足基本的农业灌溉需求,至少需要十口以上的深井。今年务必不惜成本,加大打井力度,确保玉米能够成活、丰收!”
王卓站起身,走到墙上挂着的大明疆域图前,指着广袤的北方地区:“眼下是救急。等熬过今年,明年开始,我们可以在北方部分地区,尤其是干旱贫瘠之地,推广大规模种植大豆。”
“大豆产量虽不及小麦,但它耐旱、耐瘠薄,管理相对粗放,非常适合北方的自然条件。而且,东大那边对有机大豆的需求极大,无论是榨油还是作为饲料原料,市场缺口巨大,我们种出来根本不愁销路,还能为农民开辟新的财源。”
朱高炽仔细听着,心中渐渐有了底,他点头道:“目前看来,也只能先按姑父这个法子来了。虽然耗费巨大,但总比颗粒无收要强。我这就去禀明父王,调派军队和物资。”
王卓最后总结道,目光中带着对未来的笃定:“太孙殿下,基础设施建设非一日之功。水利、电力、道路,这些都需要时间。但我们正在做的,就是为大明打下这千秋之基。等到这些网络全面建成,遍布州县乡野,我大明的百姓,才能真正摆脱看天吃饭的命运,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朱高炽深深一揖:“姑父高瞻远瞩,侄儿受教了。我这就去安排抗旱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