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与燕青护送着伤势渐重的赵先生,日夜兼程赶回军营。越靠近军营,武松心中的不安就越发强烈——这一路太过平静,平静得反常。
果然,距军营尚有十里,前方便出现一队巡逻骑兵,带队的是个面生的将领,见到武松三人,立即拦住了去路。
\"来者何人?军营重地,不得擅入!\"那将领高声喝道,眼神锐利地扫过被搀扶的赵先生。
武松亮出身份腰牌:\"我是阳谷县都头武松,有要事求见王守备。\"
将领查验腰牌后,神色稍缓,却仍带着警惕:\"原来是武都头。但这二位是?\"他目光落在燕青和赵先生身上。
\"这位是燕青,我的朋友;这位是赵先生,重要人证。\"武松简略答道,\"我们有紧急军情需立即禀报守备大人。\"
将领沉吟片刻:\"既如此,武都头可随我入营。但这二位需暂时留在营外,待请示过守备大人后再做定夺。\"
武松心知这是规矩,只得同意。他暗中对燕青使了个眼色,示意他照顾好赵先生,随即随那将领入营。
一路行来,武松敏锐地察觉到军营气氛异常。守卫比往常多了数倍,且多是生面孔。士兵们神情肃穆,见到生人经过都格外警惕。
来到中军大帐,却见帐外站着两排禁军装束的士兵。带路将领低声道:\"武都头稍候,京城来了钦差,正与守备大人议事。\"
武松心中一惊。京城又派钦差来了?这速度也太快了!
等候期间,武松暗中观察,发现这些禁军士兵个个太阳穴高鼓,目光如电,显然都是高手。他们守卫的位置看似随意,实则封住了所有可能接近大帐的路线。
约莫一炪香时间,大帐帘幕掀开,王守备陪着一个身着绯色官袍的中年官员走了出来。那官员面白无须,神色倨傲,正是之前见过的李主事!但他此刻穿的竟是四品官服,显然已经高升。
王守备见到武松,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恢复平静:\"武都头回来了?正好,这位是新任提刑官李大人,奉旨查办梁山及相关案件。\"
李提刑打量武松,皮笑肉不笑地道:\"久闻武都头大名。听说你都头近日去了泰山?不知有何收获?\"
武松心中警铃大作。他去泰山之事极为隐秘,此人如何得知?
\"回大人,在下确是去了泰山,为的是追查一桩旧案线索。\"武松谨慎应答。
李提刑意味深长地\"哦\"了一声:\"可是与清风寨余孽有关?本官接到线报,说有清风寨逆贼逃往泰山一带活动。\"他忽然语气转厉,\"武都头既然知情,为何不先行禀报,擅自行动?\"
这话问得极重,武松立即单膝跪地:\"大人明鉴!当时情况紧急,来不及禀报。且在下追查的并非清风寨余孽,而是另一伙神秘组织...\"
\"够了!\"李提刑打断他,\"有什么话,稍后到审讯帐再说。王守备,带武都头下去休息吧。\"他特意加重了\"休息\"二字。
王守备面色不变,应了声\"是\",对武松道:\"武都头一路辛苦,先随我去歇息吧。\"
武松心知不妙,但眼下只能顺从。他跟着王守备走向一处营帐,身后跟着四名禁军士兵,分明是监视。
来到一处偏僻营帐,王守备示意武松进去,自己也跟了进来。四名禁军守在帐外。
帐内再无旁人,王守备突然压低声音:\"长话短说,情况有变。李提刑带来密旨,要彻底清查与梁山有牵连者。潘娘子也被牵扯进来了。\"
武松心头一震:\"金莲她怎么了?\"
\"暂时无事,但被软禁在她帐中。\"王守备神色凝重,\"李提刑似乎掌握了什么证据,指证她与梁山贼首暗中往来。更重要的是,\"他声音压得更低,\"泰山之事,你们是不是发现了什么?李提刑对此极为关注,已经派心腹前往泰山了。\"
武松立即明白过来。李提刑恐怕就是\"影墨\"组织的人,或者与他们有勾结!
\"守备大人,泰山之事确实重大。\"武松从怀中取出赵先生给的那本册子,\"这是我们找到的证据,涉及一个叫'影墨'的神秘组织,他们似乎与朝中高官有牵连...\"
王守备迅速接过册子藏入怀中,面色严肃:\"此事我知道了。但你切记,在李提刑面前,万万不可再提泰山之事和什么影墨组织,否则必有杀身之祸!\"
他顿了顿,又道:\"眼下最要紧的是保住潘娘子。李提刑似乎认定她知道什么秘密,暂时不会动她,但时间拖久了就难说了。\"
武松心急如焚:\"那我该如何做?\"
王守备沉吟道:\"你先在此稍安勿躁,我去周旋。记住,无论发生什么,都不要轻举妄动。\"说罢,他拍了拍武松的肩膀,走出帐去。
武松在帐中坐立难安,心中牵挂潘金莲的安危,又担心外面的燕青和赵先生。他从帐缝中向外望去,只见四名禁军如雕塑般守在帐外,显然是要将他软禁于此。
与此同时,潘金莲帐中的情况也不乐观。
她已被软禁两日,帐外有四人看守,不得随意出入。送饭的士兵沉默寡言,任她如何打听,都不透露半点消息。
这日午后,帐帘突然掀开,李提刑带着两个随从走了进来。
\"潘姑娘,别来无恙?\"李提刑笑容可掬,眼神却冷如寒冰。
潘金莲起身行礼:\"民女见过大人。不知民女所犯何罪,要被如此软禁?\"
李提刑自顾自地在帐中坐下:\"姑娘何必明知故问?你与梁山贼寇往来密切,真当无人知晓吗?\"
潘金莲心中一惊,面上却镇定自若:\"大人说笑了。民女与梁山只有仇怨,何来往来?\"
李提刑冷笑一声,从袖中取出一封信:\"这是从清风寨缴获的,是你写给宋江的信吧?信中可是提到了什么'墨家秘藏'?\"
潘金莲看向那封信,笔迹确实与她的有七八分相似,内容更是骇人——以墨家秘藏为诱,邀宋江合作云云。这分明是栽赃!
\"此信绝非民女所写!\"潘金莲斩钉截铁道,\"定是有人模仿笔迹,栽赃陷害!\"
李提刑不置可否,又取出一物:\"那这个呢?这可是从你帐中搜出的。\"
那是一个小小的墨家印记木牌,与武松在泰山找到的十分相似。
潘金莲心中雪亮,这是彻底要栽赃她了!她忽然想起王守备给她的那个锦囊和素绢,幸好她早已将那些东西藏在极隐秘处。
\"民女从未见过此物。\"她冷静地回答,\"想必又是有人暗中放置,欲加害民女。\"
李提刑眯起眼睛:\"好个伶牙俐齿的女子。不过...\"他忽然凑近几分,压低声音,\"你若肯说出墨家秘藏的下落,本官或可保你一命。\"
潘金莲心中一震。果然是为了墨家秘藏!
她故作困惑:\"民女不知什么墨家秘藏。大人是不是听了什么谣言?\"
李提刑盯着她看了半晌,忽然哈哈大笑:\"好!好!既然你敬酒不吃吃罚酒,那就别怪本官不客气了!\"他猛地起身,\"明日升帐问审,看你还能嘴硬到几时!\"
说罢,拂袖而去。
潘金莲跌坐榻上,心中波涛汹涌。明日问审,恐怕凶多吉少。必须想办法通知武松!
她环顾帐内,目光落在那个送饭的食盒上,忽然计上心来。
傍晚时分,送饭士兵准时到来。潘金莲故意打翻汤碗,弄湿了衣袖。
\"哎呀!真是抱歉!\"她急忙用布擦拭,同时对那士兵道,\"能麻烦你帮我取些清水来吗?这油腻太难擦了。\"
士兵犹豫了一下,还是点头出去了。
就这片刻功夫,潘金莲迅速从枕下取出一小块素绢,用眉笔匆匆写下\"危,速救\"三字,折成极小一团,塞入食盒的夹层中。
这是她与武松约定的紧急联络方式——若遇危险,将信息藏在食盒夹层中,武松的人自会发现。
士兵取水回来,潘金莲已收拾妥当,神色如常地道谢。
这一夜,潘金莲辗转难眠,武松也在帐中焦急万分。而他们不知道的是,那个送饭的士兵走出潘金莲帐后,并未直接回厨房,而是悄悄走向李提刑的大帐...
与此同时,军营外的一片小树林中,燕青正在为赵先生处理伤口。
赵先生的伤势越发严重,不时陷入昏迷。燕青心急如焚,却不敢贸然进入军营。
\"水...\"赵先生忽然醒来,虚弱地唤道。
燕青急忙取水喂他。赵先生喝了几口,精神稍振,忽然抓住燕青的手:\"小兄弟...我恐怕撑不了多久了...有件事必须告诉你...\"
\"先生请讲。\"
赵先生喘息着道:\"那个李提刑...我认得他...他根本不是朝廷命官...他是'影墨'的三当家...姓墨,叫墨文轩...\"
燕青大吃一惊:\"什么?\"
赵先生继续道:\"二十年前...他弑师叛出墨家...带走了大批秘典...如今冒充官员...必是为了寻找墨家秘藏...\"他猛地咳嗽起来,嘴角溢出鲜血。
燕青急忙为他输气续命:\"先生坚持住!我这就想办法送你去就医!\"
赵先生摇头:\"来不及了...重要的是...要阻止他...他若得手...天下必将大乱...\"他忽然瞪大眼睛,望向燕青身后,\"小心!\"
燕青猛地回头,只见数支弩箭破空而来!他急忙抱起赵先生滚到树后,原先所在之处已被箭矢钉满。
林中不知何时已围上来十余名黑衣人,为首者冷笑道:\"赵先生,你果然还活着。把东西交出来,留你全尸!\"
赵先生推开燕青,勉力站起:\"你们这些叛徒...墨家不会放过你们的...\"
黑衣人哈哈大笑:\"墨家?早就不存在了!现在只有'影墨'!\"
就在双方对峙之际,军营方向突然传来号角声——这是紧急集合的信号!
黑衣人们一怔,为首者犹豫片刻,终于挥手:\"撤!改日再取你狗命!\"说罢,带着手下迅速退入林中。
燕青松了口气,急忙查看赵先生情况,却发现他已气息奄奄。
\"小兄弟...\"赵先生用最后的气力从怀中摸出一枚玉符,\"把这个...交给武都头...这是墨家信物...或许有用...\"说罢,头一歪,气绝身亡。
燕青握着尚带体温的玉符,心中五味杂陈。他对着赵先生遗体郑重一拜:\"先生放心,燕青定不负所托!\"
他将赵先生遗体暂时掩藏,随后望向军营方向,神色坚定。无论龙潭虎穴,他都必须闯一闯了!
而此刻的军营中,武松和潘金莲都不知道,一场针对他们的阴谋已经悄然展开。明日升帐问审,将是生死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