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平元年五月,曹操率军返回陈留。与数月前出征时的意气风发相比,此时的军队虽显疲惫,却多了几分沉淀后的坚韧。城门外,留守的官员和百姓翘首以盼,迎接这支历经磨难而归的队伍。
周晏随着大军缓缓入城,目光扫过熟悉的街巷。比起联军大营中的勾心斗角,这里的烟火气息让人心安。然而他很快发现,这份安宁之下暗流涌动。
郡守府内,曹操立即召集所有文武。比起在联军时的些许迷茫,此刻的他眼神锐利如鹰,目标明确。
“诸位,”曹操环视堂下,声音沉稳,“联军之事已成过往。从今日起,我等当专心经营陈留,巩固根基。子廉,军中情况如何?”
曹洪出列,面色凝重:“将军,出征时五千兵马,如今折损近半,甲胄兵械损耗严重,战马更是短缺。”
枣祗紧接着禀报:“流民数量较离开时又增三成,库中存粮仅够一月之用,压力巨大。”
程昱冷声补充:“本地几家豪强,如张氏、李氏,见我军新败,态度已不如从前恭敬。此前答应供给的粮草,至今尚未足额送达。”
问题接踵而至,比出征前更为棘手。曹操的目光在众人脸上扫过,最后停在那个站在角落,仿佛神游天外的身影上。
“子宁。”曹操点名。
周晏仿佛被惊醒,缓缓转身,施了一礼:“将军。”
“如今百废待兴,诸事繁杂,你有何见解?”曹操带着期待问道。
周晏略一沉吟,走到堂中,语气依旧带着点提不起劲的味道,但条理却异常清晰:“诸位所虑,无非兵、粮、民、心四事。既然问题都摆在这里,一件件梳理解决便是,焦急也无用。”
他先看向曹洪:“子廉将军,可曾精确统计过,现有兵械尚能装备多少人?短缺之数具体几何?能否先从民间征集富余铁器,由军中匠坊统一修缮、打造?心中有数,方能补齐。”
又转向枣祗:“流民看似负担,实则是未来根基与兵源。可将青壮编入军中,严格操练;老弱妇孺则妥善安置,引导屯田。我观城东那片荒地,引水便利,正可开垦。授之以田,使其安身立命,方能化为己用。”
最后对程昱说:“豪强之事,或可换个思路。他们不是不愿痛快给粮草吗?那我们不妨换个索求。请他们各遣子弟、部曲入军中效力,美其名曰‘共保乡梓’。既能充实我军兵力,亦可……”他微微一顿,露出一个心照不宣的浅笑,“以示其诚意,互为质保。”
他一番话,没有引经据典,却如庖丁解牛,将纷乱的问题拆解成一个个可以着手处理的具体事务,让原本焦头烂额的众人眼前豁然开朗。荀彧眼中闪过赞赏,轻轻点头;程昱冷峻的脸上也掠过一丝认同。
曹操当即拍板:“善!便依子宁所言。文若总领政务,仲德协理;子廉整军,妙才协助;屯田安民之事,枣祗、任峻多费心;子宁……”他看向周晏,“你就在我身边,参赞机要,统筹协调。”
这个任命让周晏心里暗暗叫苦。本想回陈留后能清静几日,看来是奢望了。
待众人领命而去,曹操独留下周晏,从怀中取出一个用油布包裹的物件,递了过去。“听闻你在军中时,不惯此地饮食,时常自己弄些稀奇古怪的炊具。此物乃西域传来的‘孜然’香料,据说烤肉时撒上些许,风味独特。你拿去,闲暇时也可调剂一下口味。”
周晏微微一怔,接过那尚带着曹操体温的小包。他没想到,曹操竟连这等细微之处都注意到了。这份超越上下级的关怀,让他心中泛起一丝暖意,也感觉肩上的担子似乎又重了几分。
“谢将军。”周晏诚心道。
曹操摆摆手,神色转为凝重:“子宁,内政梳理初见框架,然执行起来,恐非易事。尤其豪强之辈,盘根错节,还需你与文若、仲德多费心思。”
“晏明白。”周晏点头。他知道,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