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翻涌的云雾间,大理院的朱漆大门在金光中若隐若现。
猪悟能攥着大雷音寺净坛管理办公室的文书,望着门前高悬的“明镜高悬”匾额,心中七上八下。
自从被太白金星“指点”来此,他总觉得自己像是被推进了一个深不可测的漩涡。
“太白金星前世一定是只……”猪悟能边叨念着边忐忑不安地走向大理院正门。现在只能期望包拯这位天庭学院第三期学员会给一些薄面。
守门衙役看到这位身着锦缎袈裟的使者,立即恭敬通传。
片刻后,包拯亲自迎出,玄色官袍在风中猎猎作响,虽然面色黝黑如铁,但眼中却带着难得的笑意。
“老院长大驾光临,有失远迎!”
这声“老院长”叫得猪悟能一愣。他差点忘了,自己还挂着天河分院名誉院长的虚衔。
包拯快步上前,执礼甚恭,这让猪悟能原本紧绷的神经瞬间放松了几分,脸上也不由得露出了笑容。
“包院长客气了,客气了!”
两人步入正堂,包拯亲自为猪悟能斟茶,茶香氤氲中,猪悟能终于进入正题。
他将文书郑重递给包拯,语气中带着几分委屈。
“包院长,您看看吧。这六栋别墅,明明是我当天蓬元帅时,用自己的俸禄购置的私产。如今却被天河水师占着,这事儿总得有个说法吧?”
包拯接过文书,表脸霎那间凝重起来,他快速浏览着上面的内容。
当看到天庭曾承诺用天河河畔房产置换齐天大圣府作为西天取经纪念馆时,他微微皱眉——这件事牵扯的不仅是个人私产纠纷,更涉及天庭与佛门的约定,处理不好,极有可能引发两界矛盾。
“老院长放心,”包拯放下文书,语气沉稳,“此事本院定会秉公处理。不过,审理案件讲究证据,不知老院长可有当年购置别墅的契约、文书?”
猪悟能闻言,脸上的笑容僵住了。当年意气风发的天蓬元帅,哪里会想到有朝一日要为这些房产扯皮?
他挠了挠头,有些尴尬地说:“实不相瞒,当年并未留下太多书面证据。不过,我在任时的俸禄、军饷记录都有存档,包院长可派人去查,这些别墅确实是我用个人收入所建!”
包拯点点头,沉吟道:“俸禄记录虽可作为旁证,但终究不够直接。老院长可还记得,当时参与建房的工匠、负责交易的中间人?若能找到他们作证……”
猪悟能苦着脸摇头:“当年建房的工匠,怕是早已不知去向。那些琐事,我也都是交给手下办理……”说到这里,他突然眼睛一亮:“对了!天河水师里还有不少我当年的旧部,他们应该都知道这些别墅是我的!”
包拯的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意味。关于天河水师驻扎别墅一事,王勃早已向他透露过内情。这些旧部名为“守卫”,实则也让事情变得更加复杂。
但此刻,他只是不动声色地说:“若有这些证人,自然再好不过。不过,天河水师驻扎一事,想必也有天庭的安排,其中缘由,还需细细查证。”
猪悟能见包拯态度认真,心中的不安也消去了几分。他拍着胸脯说:“包院长尽管去查!我相信大理院一定能还我一个公道。此事若不解决,不仅是我个人的损失,更会影响天庭与大雷音寺的关系,这责任可不小!”
包拯起身,双手抱拳:“老院长所言极是。本院定会尽快审理,给各方一个交代。只是这期间,还望老院长稍安勿躁,静候结果。”
离开大理院时,猪悟能的脚步比来时轻快了许多。包拯的热情接待和郑重承诺,让他觉得自己胜券在握。
然而,他没有看到,在他离开后,包拯立即召集了心腹,开始查阅天蓬元帅时期的所有档案,同时派人暗中调查当年别墅的交易细节。
夜幕降临,天河波光粼粼。大理院内灯火通明,包拯对着满桌案卷,眉头紧锁。这起看似简单的私产纠纷,实则盘根错节。既要维护天庭法度,又不能破坏与佛门的关系;既要查明真相,又要安抚各方情绪。如何在这重重矛盾中找到平衡点,考验着这位铁面无私的包青天。
而此时的猪悟能,正在净坛使者府中,翘首以盼着大理院的消息。他不知道,自己即将卷入一场远比想象中更加复杂的博弈,而这场博弈的结果,将深刻影响天庭与佛门之间微妙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