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笛声如同潮水般涌至,红蓝闪烁的灯光撕裂了西郊荒地的夜幕,最终停在了那扇敞开的、锈迹斑斑的铁门附近。脚步声、呼喊声、对讲机的电流噪音打破了之前的死寂。
陈时和沈余趴在冰冷的土坡后方,屏住呼吸,透过枯草的缝隙紧张地观察着。几名警察小心翼翼地靠近入口,手电光柱探入黑暗的通道,随后更多的警力开始封锁现场,呼叫支援。
地下基地暴露了。
但陈时并不特别担心基地本身会直接牵连到他们。那里面的设备古老且难以追踪,唯一可能留下生物痕迹的只有他们和那两名行动队员,而后者显然会更急于掩盖自己的存在。
真正的风暴,此刻正在看不见的电波和信息网络中酝酿。
“他们……会找到我们吗?”沈余的声音压得极低,带着劫后余生的微颤。
“暂时不会。他们的注意力都在下面。”陈时同样低声回应,目光却并未离开那些警察,“但这里不能久留。我们必须在天亮前离开这片区域。”
他现在更关心的是那条短波广播的效果。他拿出那部备用手机——它无法接收短波,但可以连接互联网查看公众层面的反应。
他连接了一个公共wiFi热点(极其不安全,但此刻顾不上了),快速浏览本地的新闻网站、社交媒体和无线电爱好者论坛。
果然!
一些边缘的无线电论坛和本地社交媒体群组里,已经开始出现零星的、无法被证实的讨论:
【有人收到奇怪的应急频段广播吗?全是代码和坐标?】
【创世纪数据中心?什么情况?恶作剧?】
【听起来像电影情节……数字永生?】
讨论还很少,大多被视为恶作剧或干扰信号,但种子已经播下。只要有一个足够有份量的人或者机构注意到并开始调查,雪球就会滚起来。
突然,陈时的目光被一条刚刚刷新出来的、来自本地一家知名科技媒体的快讯标题牢牢吸住:
【突发:网传创世纪数据中心涉及极端实验,官方暂无回应】
点进去,内容还很简略,只是提及网络上出现传闻,称创世纪数据中心内隐藏进行着名为“永恒沙漏”的极端数字生命实验,并附上了模糊的坐标(已被小编打码处理),表示已向创世纪官方求证,目前尚未得到回复。
速度好快!已经有媒体捕捉到了风声!
几乎与此同时,沈余也轻轻吸了口气,指着自己的手机屏幕。她登录了一个小众的数字遗产从业者内部论坛,里面一条被迅速顶起的帖子标题是:
【求证:林婉婷老师(森林阿姨)的意外去世,是否与某前沿神经科技项目有关?】
发帖人显然也是圈内人,隐约听到了些风声,将林婉婷的数字遗产处理、那条诡异的告别信、以及刚刚开始流传的“永恒沙漏”传闻联系了起来!
消息正在以超乎他们预料的速度,沿着不同的圈子扩散、发酵!
陈时立刻关闭了网络连接。“够了。我们该走了。”
效果已经达到,甚至超出了预期。现在,他们必须再次消失。
两人借着夜色和地形的掩护,悄悄远离了警灯闪烁的区域。他们不敢走大路,只能在荒野和废弃厂房间穿行,直到天色蒙蒙亮,才终于看到一条早班公交车的路线。
像两个最普通的早起者,他们混入寥寥无几的乘客中,投币上车。坐在最后一排肮脏的座椅上,疲惫如同潮水般涌来,几乎要将他们淹没。
公交车摇晃着驶向逐渐苏醒的城市。
陈时靠在车窗上,看着窗外掠过的景象,内心却无法平静。短波广播引发了涟漪,但最终能掀起多大风浪,仍是未知数。创世纪和秦瀚的能量巨大,完全可能将舆论压下去。
而那个落入m手中的U盘诱饵……此刻更像是一把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就在这时,他的备用手机突然震动了一下。是一条新的加密信息,来自一个完全陌生的号码。
信息内容只有一句话,却让陈时瞬间坐直了身体,睡意全无:
“广播收到。‘神明’已知晓。盲区即将失效。欲知‘沙漏’为何倾覆,今日下午三时,旧港区三号仓库,一人前来。”
信息是谁发来的?是秦瀚的人?还是钟敏的试探?或者是m的又一个圈套?
“神明”已知晓——指的是秦瀚已经知道了吗?
“盲区即将失效”又意味着什么?钟敏要转移?还是创世纪要内部清理?
这条突如其来的会面邀请,是陷阱,还是他们唯一能揭开“永恒沙漏”最终秘密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