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门声和警卫的通报像一把冰冷的匕首,抵在了陈时的后心。技术团队提前到了?!在这个距离最终验证只剩不到八小时的关键时刻?
是巧合?还是军方已经察觉到了什么,故意提前部署,压缩他所有可能的操作空间?
巨大的危机感如同冰水浇头,瞬间让他从破解谜题的短暂兴奋中彻底清醒。他迅速合上日志,关闭电脑屏幕上的密码学工具窗口,同时将手机界面切换回普通的平台管理后台。
“请进。”他尽量让声音听起来平静,甚至带着一丝被打扰的不悦。
书房门被推开,一名穿着蓝色技工服、戴着黑框眼镜、看起来三十岁出头的年轻男人走了进来,手里提着一个沉重的银色工具箱。他面容普通,表情有些技术员特有的专注和一丝拘谨。
“陈先生,抱歉这么晚打扰。我是王珂,技术支援组的。”男人推了推眼镜,语气客气,“接到通知,部分监测设备需要提前进行基线校准,以确保明天正式工作时的数据准确性。不会占用您太多时间。”
王珂?这个名字似乎有点耳熟?陈时快速搜索记忆,但一时想不起来。他的目光扫过对方的工作服和工具箱——标准制式,看不出特别。
“没关系,请便。”陈时站起身,让开位置,看似随意地将那部军方手机屏幕朝下放在桌上,自己则走到书架旁,假装继续翻阅那些旧书,实则用眼角的余光紧紧盯着王珂的一举一动。
王珂放下工具箱,打开,里面是各种精密的检测仪器和线缆。他首先走向那台台式电脑。
陈时的心提到了嗓子眼。电脑机箱里那个无线网桥适配器还在!虽然设定了自毁程序,但如果现在被仔细检查,很可能会被发现!
王珂熟练地打开电脑主机箱侧板,探身进去检查。陈时的手指无意识地捏紧了书脊。
几分钟后,王珂抬起头,语气平常:“基础硬件连接正常,无外部物理接入痕迹。系统日志需要等联网后深度抓取。”
他似乎没有发现那个被巧妙隐藏的适配器?是没仔细看,还是……?
接着,王珂又拿出一个手持式频谱分析仪,开始扫描房间内的无线信号和电磁环境。仪器发出轻微的嗡鸣,屏幕上的数据不断跳动。
陈时的心再次悬起。虽然无线网桥目前处于静默状态,但万一有微弱的待机信号被捕捉到……
王珂拿着仪器,看似认真地扫过房间每一个角落,包括书桌、书架、甚至沙发底下。当仪器扫过电脑主机箱后方时,屏幕上的波形似乎出现了一个极其细微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波动。
王珂的动作几不可察地停顿了零点一秒,眉头微不可见地皱了一下,但随即又恢复了正常,仿佛那只是仪器本身的背景噪音。他没有停留,继续扫描其他地方。
最终,他关闭了仪器:“电磁环境干净,未见异常传输信号。”
陈时暗自松了口气,但心中的疑虑却更深了。王珂刚才那瞬间的停顿,是巧合吗?
完成环境检测,王珂又从工具箱里拿出几个小巧的、象是传感器的小设备,开始安装在书房的几个隐蔽角落——空调出风口、窗帘盒上方、书架顶层。
“这是增强型的环境监测传感器,用于更精确地记录温度、湿度和空气微粒变化,确保日志保存环境的最佳稳定性。”王珂一边安装一边解释,理由听起来无懈可击。
但陈时注意到,其中一个传感器安装的位置,恰好能清晰地俯瞰到他书桌的大部分区域,包括电脑屏幕和手机放置的位置。
全方位的监控升级。
安装完传感器,王珂似乎完成了工作。他收拾好工具箱,准备离开。
走到门口时,他象是忽然想起什么,停下脚步,转过身,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比U盘稍大一点的、造型奇特的黑色金属外置硬盘盒,接口是最新的thunderbolt协议。
“对了,陈先生,这是军方数据中心专用的高速离线存储盘,加密等级最高。赵将军吩咐,如果您在日志解读过程中有任何需要临时备份或导出分析的数据,可以使用这个,绝对安全。直接连接电脑的USb接口就行。”王珂将硬盘盒递给陈时,眼神平静无波。
专用离线存储盘?在这个时候?让他备份数据?
陈时接过硬盘盒,入手冰凉沉重。他心中警铃大作。这简直就象是故意递给他一个“合规”的、看似安全的对外数据传输渠道!军方是想试探他是否会立刻迫不及待地导出日志里的敏感内容?还是想看看他会不会用这个盘做别的?
“谢谢,有需要我会用的。”陈时不动声色地接过,放在桌上,与那部手机并排。
王珂点了点头,没有再说什么,转身离开了书房。
门再次关上。
陈时独自站在原地,看着桌上那个黑色的硬盘盒,又看了看手机上显示的时间。
距离凌晨四点四十七分零三秒,还有七小时三十八分钟。
王珂的提前到来,安装的监控传感器,以及这个突如其来的离线硬盘……这一切都透着一股浓浓的、精心设计的试探和压迫味道。军方对他的怀疑显然没有消除,反而加强了。他们张网以待,等待着他出错。
他几乎可以肯定,此刻,书房内的一切,包括那个新安装的传感器画面,都正被实时传输到某个监控屏幕上。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能在分秒不差的时间点完成那个精准的操作?任何异常的手机操作都会被立刻记录和分析!
绝境似乎再次降临。
陈时缓缓坐回椅子上,目光扫过书房。书架上厚重的书籍、窗外漆黑的夜空、桌上冰冷的设备……他的大脑在绝望中逼迫自己寻找一线生机。
他的目光最终落在了那个黑色的外置硬盘盒上。
军方给的……离线存储……thunderbolt接口……最高加密……
一个极其冒险的念头如同黑暗中划过的闪电,骤然照亮了他的思绪!
thunderbolt接口……这种高速接口协议,在提供极速数据传输的同时,也因其直接与pcIe总线通信的特性,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尤其是在连接非完全可信的外部设备时,理论上可能存在极短时间的、芯片级的数据缓冲溢出漏洞……虽然概率极低,且需要极其精确的时机和特定的触发信号……
而这个硬盘盒是军方提供的,其驱动和加密固件必然经过严格审查,监控系统会对它的数据读写视为“合规”操作,警惕性会相对降低……
如果……如果他能在那个精准的时间点(Utc20:47:03),不是直接用手机操作,而是通过电脑,向这个军方提供的“安全”硬盘盒,写入一个经过精心构造的、包含了那串md5校验码的特定数据包呢?
这个数据包的大小和结构,恰好能够触发那个微乎其微的thunderbolt芯片缓冲溢出漏洞,从而在极短时间内(可能只有几毫秒),将一段伪装成硬件驱动指令的、真正的验证请求代码,直接注入到与硬盘盒连接的系统底层!
这段注入的代码,可以劫持一个合法的系统进程,利用其权限,向“余温”平台发出最终的验证请求!由于请求发自系统底层,且披着合法进程的外衣,极有可能绕过军方监控应用层的过滤!
而所有的操作痕迹,在监控系统看来,只是一次正常的、向离线硬盘的数据写入动作!
这是一个理论上可行,但实践中近乎天方夜谭的漏洞利用方案!成功率可能不到万分之一!并且一旦失败,引发的系统异常会立刻暴露他的所有意图!
但是……这是目前唯一一个可能避开层层监控,完成那秒级精准操作的方法!
赌吗?
用几乎必败的风险,去赌那万分之一的可能性?
陈时看着屏幕上那串决定命运的md5校验码,又看了看那个黑色的硬盘盒。
窗外,夜色浓重如墨。
陈时是否会实施这个疯狂的计划?
thunderbolt漏洞利用能否成功?
即便成功,最终验证又会指引他向何方?
军方布下的天罗地网,能否察觉这毫秒间的异常?
距离凌晨四点四十七分零三秒,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