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宜接过诗集,指尖拂过书页,心里有些欢喜。
她很想买下,却又想起规矩。
未出阁女子外出,不可随意购买物品,尤其是书籍,需经家人同意。
她轻轻把书放回原处,对着掌柜道。
“多谢掌柜,我下次再来买。”
离开书铺,时宜心里忽然有些怅然。
她看着街上自由走动的寻常女子,她们不用戴纱帽,可以随意和小贩讨价还价,可以在铺子里挑选自己喜欢的东西,不用处处想着规矩,不用时时记着自己是漼家女。
而她,从出生起就被这些规矩束缚着,言行举止、穿衣打扮,甚至出门的次数,都有严格的规定。
就像此刻,她明明很喜欢那本诗集,却不能随意买下。
明明想多看看街上的热闹,却又怕停留太久失了分寸。
“姑娘,风好像大了些,我们快些回府吧。”
成喜担忧地说。
时宜点点头,加快了脚步。
走了没多久,她看到一辆装饰华丽的马车从身边经过,车帘被风吹起一角,她隐约看到车里坐着一位女子,也戴着纱帽,身边的侍女正低声说着什么。
想来也是哪家的世家小姐,和她一样,出门需遵规矩,处处谨慎。
回到王府时,夕阳已经西斜,金色的余晖洒在王府的朱红大门上,给庄严的府邸添了几分暖意。
成喜帮她取下纱帽,又接过她手里的糕点,时宜揉了揉有些发僵的脸颊,忽然觉得轻松了些。
只有在王府里,她才能卸下这些规矩的束缚,不用时刻想着自己是漼家女,只用做师父的徒弟,做师姐们的师妹。
她提着裙摆往厨房走,刚走到庭院,就闻到阵阵香味。
厨娘已经开始炖红烧肉了,浓郁的肉香混着青菜的清香,让人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时宜把糕点交给成喜收好,又去厨房看了看,见厨娘正往锅里放香菇,笑着说。
“婶子,凤俏师姐爱吃香菇,您多放些。”
厨娘笑着应道。
“姑娘放心,都记着呢!我还炖了晓誉姑娘爱喝的银耳羹,等晚上让她们好好尝尝。”
时宜满意地点点头,走出厨房,靠在廊柱上望着远处的天空。
夕阳把云朵染成了橘红色,庭院里的老梅树在暮色中显得格外挺拔,廊下的灯笼已经被点亮,暖黄的光透过纸罩洒下来,落在青石板上,映出淡淡的光影。
她想起方才在街上看到的热闹景象,想起那些被规矩束缚的瞬间,心里忽然有些庆幸。
幸好有王府这样一个地方,能让她暂时卸下规矩的重担,能让她和师父、师姐们一起享受这样的温暖。
她知道,这样的安稳和热闹,都是师父用尽全力守护的。
而她能做的,就是好好珍惜这份温暖,守好自己的本分,陪着这些她在意的人,让这份烟火气,能一直留在王府里,留在每个人的心里。
晚风轻轻吹过,带着梅花的清香,时宜拢了拢披风,嘴角扬起一抹浅浅的笑意。
她想着,等晚上师姐们来了,大家围在一起吃着热气腾腾的饭菜,分享着桂花糕和核桃酥,说着笑着,肯定会很热闹。
这样的日子,虽然简单,却足够温暖,也足够让她满心欢喜。
暮色渐沉时,王府外传来熟悉的马蹄声与说笑声。
时宜正靠在廊柱上望着天边的晚霞,听到声音瞬间直起身,快步往门口走去,裙摆扫过青石板,带起细碎的声响。
刚到影壁前,就见周生辰走在最前面,墨色常服沾了些晚风的凉意,却难掩挺拔身姿。
他身后跟着凤俏、宏晓誉与谢云,凤俏手里还提着一把长枪,肩上落了片不知从哪沾来的枯叶。
宏晓誉牵着马,与身旁的谢云低声说着什么。
萧宴一身素衣,手里转着串佛珠,慢悠悠地跟在后面,眼角带着几分笑意。
“师父!师姐!”
时宜迎上前,声音里满是欢喜,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周生辰身上,轻轻弯了弯眉眼。
周生辰看着她站在灯笼下的模样,眼底柔和了几分,颔首道。
“等很久了?”
“没有,刚出来没多久。”
时宜摇摇头,又转向萧宴,屈膝行礼。
“萧军师。”
萧宴笑着点头,指尖佛珠停了停。
“十一姑娘倒是比从前开朗些了,看来在王府住得自在。”
凤俏早已蹦到她身边,一把拉住她的手腕,语气雀跃。
“师妹!我跟你说,军营里新来了批小马,等过几日我带你去看,特别乖!”
“好啊。
”时宜笑着应下,目光又看向宏晓誉,见她身旁还站着个熟悉的身影。
竟是漼风。她愣了愣,随即反应过来,阿兄定是听闻师姐们回府,特意从营地过来的。
宏晓誉见她看过来,脸上泛起浅红,轻轻推了推漼风。
“你看你,来都不提前说一声,让小师妹受惊了。”
漼风笑着走上前,揉了揉时宜的头发。
“这不是想给你们个惊喜嘛,再说,我也想尝尝王府厨娘的手艺了。”
时宜望着两人相视而笑的模样,眼底闪过一丝狡黠,凑到漼风身边,小声说。
“阿兄,我懂的。”
漼风被她逗得耳根发红,无奈地瞪了她一眼,却没反驳。
他对宏晓誉的心意,或许旁人没察觉,却瞒不过自己的妹妹。
“好了,都进屋吧,菜该凉了。”
周生辰的声音传来,打断了几人的嬉闹。
他率先往正屋走,萧宴跟在他身旁,低声说着什么,偶尔传来几句轻笑。
众人跟着进屋,屋内早已摆好了圆桌,桌上摆满了菜肴。
红烧肉油亮诱人,清蒸鱼冒着热气,还有翠绿的青菜与炖得软糯的银耳羹,满满当当摆了一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