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秋阳初升,微凉的空气中夹杂着巷口桂花树的淡淡香气。
用罢早饭,赵母和赵攸便提着菜篮子准备出门采买。
玉娘拿了二两银子递给赵母:“娘,明日便是中秋,多备些好东西,咱们也好好过节。”
赵母笑着接过银子:“行。”
说罢,便与赵攸出了门。
玉娘关上大门,让小鲤和团团在院子里玩,开始收拾赵惊弦书房隔壁的那间空房。
玉娘和赵惊弦隔壁的屋子暂时用作赵惊弦的书房,不过他很少用到,只偶尔在里面写些书信给赵大伯和书院的师长,多是玉娘在里面画图稿。
书房再隔壁还有一间空屋,刚搬进来时仔细打扫过,玉娘现在再简单整理,铺上新被褥,预备明日虞兴安来用饭,能歇个午觉。
整理妥当,玉娘见日头尚早,便寻了个破旧的簸箩,抱了捆干草,招呼两个孩子:“来,咱们给狸奴搭个窝。”
小鲤立时雀跃着跑来帮手,团团也摇摇晃晃地学着姐姐的样子递草料。
三人正忙活着,忽听院门响动,原是虎子送赵惊弦上值回来了。
虎子见见赵母和赵攸还未归家,便道:“赵伯娘她们买的东西多,怕是提不动。我不急去铺子,先去寻她们,帮着提一提。”
反正赵母和赵攸肯定是在离图柳巷最近的南口集市,离这不远,他很容易就能寻到她们。
玉娘也是见她们久不回来,担心她们买的东西多,可要家中两个孩子,总得有个大人在家。
见虎子要去寻她们,也就点头。
不过一刻钟功夫,虎子便提着两个沉甸甸的菜篮子回来:“伯娘和小攸还在糕点铺排队,我先将这些东西提回来。”
玉娘忙和虎子把篮子的东西拿出来,但见其中排骨、猪肉、鲜鱼俱全,还有一篓活蹦乱跳的小鱼,桃李梨樱桃各色时令果子俱备。
小鲤看红珠翠枝的樱桃,眼睛发亮,玉娘洗了几颗递给她。
小姑娘吃得心满意足,忽见那狸奴正惬意地窝在新搭的窝里,不禁拍手笑道:“娘你看,它好喜欢这个窝!”
玉娘一边应着,一边提了那篓小鱼到井边清洗。
“小鲤,”玉娘忽然想起什么,抬头笑问:“你不是说要给狸奴起个名字?”
小鲤认真想了许久。
直到玉娘将小鱼洗净沥干,她忽然眼睛一亮,道:“它的颜色像金元宝,就叫元宝吧!”
那猫儿金黄的毛色在秋阳下泛着光泽。
玉娘笑着,予以肯定:“这名字既吉利又贴切,取得真好。”
灶火生起,油锅渐沸。
小鱼下锅时发出“滋啦”声响,香气瞬间弥漫了整个院子。
元宝闻香而来,蹲在灶房门口细声细气地叫着。
玉娘先盛了一碗炸得金黄酥脆的小鱼放在它面前,看它吃得津津有味,这才将其余的装盘留给家人。
炸过鱼的油香气扑鼻,玉娘仔细滤净后倒入瓷罐收好,心想日后给元宝拌饭时添上一勺,定能让它吃得更加香甜。油差不多用完了,她又将新买的猪板油切成小块,放入锅中慢慢熬炼。
厨房里香气愈发浓郁,乳白的猪油在锅中滋滋作响,渐渐熬成澄澈的金黄色。
玉娘正拿着铜勺仔细撇去油渣,就听得院门吱呀一响,伴着赵攸清亮的笑语声:“嫂子是不是在熬油,隔着小半条巷子就闻见香味了!”
玉娘放下手里的东西,走出厨房,见赵母和赵攸手里提着满满两篮蔬菜点心果脯。
她忙接过赵母手中的篮子,笑道:“是啊!方才炸了些小鱼,娘和小攸你们快尝尝。”
赵攸净了手,捏起一条炸得金黄的小鱼,咬了一口便连连称赞:“又香又酥,嫂子的手艺越发好了!”
赵母也尝了一条,确实香得很。
不过毕竟是重油的食物,她没敢多吃。
赵母坐着歇了片刻,笑着看小鲤正蹲在屋檐下逗弄元宝,团团也摇摇晃晃地想要摸猫尾巴。
歇得差不多了,她没像往常去巷子里和几个大娘闲聊。
而是起身走进堂屋,取过软布,仔细擦拭起供桌和牌位来。
缅怀了一会儿家人后,见玉娘和赵攸仍在灶间忙碌,她也不闲着,搬了个小板凳坐在廊下择菜。
午食和平日一样简单,今晚和明日才是重头戏。
玉娘午后小憩片刻,便又起身张罗晚食。
和赵攸一起,姑嫂二人在灶房忙活了整整一个下午,待到日头西沉,五菜一汤终于齐齐备好。
清蒸鲈鱼白嫩鲜香,炸丸子金黄酥脆,酱汁排骨浓油赤酱,另有一盘清炒时蔬、一碟腊味合蒸,并一道热气腾腾的豆腐菌菇汤。
每样菜都细心盛出一小碟,整齐供在堂屋。
玉娘刚盛了两大碗白面饺子摆到供桌上,便听得院外由远及近传来熟悉的马车声响。
她知道定是赵惊弦他们回来了,手上动作快了几分。
果然,不过几息功夫,便见赵惊弦和虎子回来了。
赵惊弦手里还拎着两节腊肠、一扇猪肉,虎子也从车厢里拿了几只沙果和一匹鲜艳的布。
赵母讶然问道:“怎么买了这许多东西?”
赵惊弦温声解释:“不是买的,是署衙里发的节礼。”
赵母顿时笑逐颜开,哎呦一声拍手道:“我儿当了官就是好!每月有米面俸禄不说,过节还发这许多好东西。”
她眉梢眼角尽是得意之色。
赵惊弦点头:“朝廷宽厚,往后日子会越发好的。”
玉娘见他面露疲色,接过他手里的东西,柔声道:“饿了吧?净手换衣裳,先用饭。”
赵惊弦看了眼桌上满满当当的菜:“确实是饿了,辛苦娘子和妹妹张罗了这么多菜。”
说完,他回屋换了衣裳。
一家人整整齐齐围坐桌旁,赵惊弦称赞玉娘的手艺:“这排骨烧得入味,火候正好。”
小鲤也啃得欢快,小脑袋点个不停。
玉娘笑着给赵惊弦夹了一块:“既合口味,就多用些。”
赵惊弦温声道:“明日也做这道菜可好?”
玉娘眉眼弯弯地应了声“好”。
晚食后,天色已完全暗了下来,一轮明月高悬天际,虽只是十四,却已圆润皎洁,清辉洒满院落。
玉娘将各色水果洗净,精心摆放在一个浅宽的瓷盘中,又配了几样果脯点心置于另一碟中。
一家人围坐在院中,品着瓜果点心,赏月、说家常闲话,不时传出阵阵笑声。
赵惊弦看着月光下家人笑语晏晏的模样,心中满是暖意,只愿岁月静好,永远如此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