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没想到,他竟只是稳稳立于船头,却毫无下水之意!
隐约听得他对自家丫鬟提及“不通水性”之语,她心头又恼又急,不过没事,山若不肯就她,她便主动去就山,又有何难?
她自可借着挣扎,暗暗凫水过去。
于是,她一边继续装出费力挣扎、即将溺毙的惨状,一边暗暗凫水,终于够到了那光滑的船沿。
她奋力仰起头,泪水混着湖水滑落,气息微弱,朝着船上那清隽男子哀哀求助:“公、公子、救、救命……”
每一个字都拿捏着恰到好处的惊恐与柔弱。
眼见手指即将攀住那木质边缘,指尖已触及木头的微糙质感,不料手背骤然传来一阵尖锐痛楚,似被何物重重击打了一下!
她惊痛交加,下意识地缩回了手。
赵惊弦淡然自若收回扇子,仿佛刚才那迅疾一击并非出自他手。
他的视线未曾在水中女子身上停留分毫,只对老翁颔首:“划开些。”
那老翁在湖上讨生活多年,眼力最是毒辣。此刻他早已瞧出端倪,这女子落水后半晌未沉,还能游到船边,哪里是真不会水?分明是水性不错呢!他应了一声,竹篙轻点,小船便灵巧地向后退开数丈。
玉娘静坐一旁,面上淡淡。
她也看出来了,十分确定这女子就是冲着自家夫君来的。
也正因如此,当赵惊弦用扇骨打落那攀附的手时,她并未出言阻拦。
这女子水性不差,眼下天热,湖水也是温的,也不怕她冻出什么毛病来。
既然她执意要在水中作态,那就由着她去罢。
那女子顾不上细想方才变故,又一次伸手想要扒住船沿,却扑了个空。
睁眼一看,方才近在咫尺的小船竟已离她数丈之远。
她心中暗恼,却不得不继续装作挣扎模样,奋力向那边游去。
这番动静早已引得湖上其他游船侧目,好几艘船正往这边划来。
虎子的船本就离得最近,最快划到这边。
见有人落水,他却并未急着下水。
在府城时他常与赵二哥去河里凫水,自然看得出这女子根本不曾真正溺水。
他抬眼看向赵惊弦,见赵二哥神色平静,当即对身旁忧心忡忡的李盼芙低声道:“莫慌,那女子会水。”
李盼芙这才宽心。
赵惊弦与虎子两船的人虽未施以援手,却也不好在这时谈笑风生,只得看着那抹蓝色身影在水中起伏。
不过几息,一艘船往女子的位置划去。
船头立着个五大三粗的汉子,满脸络腮胡,纵身跃入水中。
不过三两下便游到女子身边,粗壮的手臂一把揽住她的腰肢,轻松将人带回了船上。
那女子本已体力不支,此刻抬眼看清救她之人的模样--
满脸虬髯,很是粗狂,与那位清隽公子判若云泥。
她只觉一阵天旋地转,在湖里本就耗了大半体力,终究受不了这般打击,眼睛一翻,彻底晕厥过去。
那络腮胡大汉将昏迷的蓝衣带至青衣丫鬟的船上,见她衣衫尽湿,紧贴身躯勾勒出曼妙曲线,忙将自己的外衫脱下,仔细将她从头到脚裹得严严实实。
他对青衣丫鬟沉声道:“这位姑娘呛了水,需尽快清理胸腔积水,你可懂得如何处置?”
青衣丫鬟眼见事态完全偏离了预想的轨道,早已慌了心神。急令老翁快往岸上划。
她心中不免怨怼这大汉多事,小姐分明即将得手,偏被他坏了计划!
小姐水性极佳,若非受惊怎会呛水?
可面对这魁梧汉子慑人的气势,她哪敢多言,只得低垂着头嗫嚅应道:“我、我会的。”
其实她不怎么会,可这里除了她,再没有其他女子了,总不能让那划船的老翁或是这粗手粗脚的陌生大汉触碰小姐的身子吧?
说完,她忙侧身挡住视线,双手生疏地在小姐胸前按压着。
\"这样不对,\"大汉浓眉紧皱,\"若耽误久了,你家小姐怕是要窒息。\"
他简单说了按压的要领,可青衣丫鬟依然不得其法,急得眼圈都红了。
\"可要我帮忙?\"大汉问道。
青衣丫鬟咬着唇,内心天人交战。
这男子身份不明,相貌粗犷,若让他冒犯了小姐可如何是好,要被老爷知道会打死她的。
可眼看小姐呼吸越来越急促,见方才聚在周围的船只都已散开,离得不近,她终于咬牙道:\"好,有劳了。\"
日头渐西,晚霞浮在空中,倒影映在湖面上,使湖水也变得五彩斑斓起来。
“在湖上看风景,确实别有一番意境。”赵惊弦望着掠过船头的几只水鸟,对玉娘温声笑道。
湖风轻拂,带着湿润的清新水汽,令人心旷神怡。
玉娘闭目感受着这份惬意,唇角漾开浅淡笑意:“嗯,这般景致确实怡人。”
团团扯着玉娘的衣袖雀跃道:“娘,我想划桨!”
玉娘看了眼老翁手中那根长大的木桨,正要拒绝,老翁却笑呵呵道:“小公子想试试?船上有备着的小木桨哩。”
一旁的小鲤眼睛发亮,跃跃欲试。
玉娘见两个孩子这般期待,柔声笑问:“可有两根?”
“有有有,小的这就取来。”老翁说着,从船舱底下取出两根小巧的木桨,长短正合孩童使用。
小鲤和团团欢喜地接过,谢过老伯,一左一右在船边划动起来。
一家人在湖上尽兴游玩。
约莫半个时辰,一行人陆续返回岸边的亭子。
宜七见众人回来,适时上前笑问:“各位客人可要用些吃食?前头不远处有家面馆,手艺极是地道,可要去尝一尝?”
众人嬉游半日,早已腹中空空,自是齐声应好。
许是因着腹中饥饿,众人的步子快了不少,很快就到了宜七所说的面馆。
面馆不大,但因着考虑客人身份贵重,设了十个雅间。
正好有空的,馆子小二殷勤将一行人引进一间空雅间,分为内外两间,赵惊弦等男客在外间,玉娘等女客在内间。
玉娘点了碗银丝面,其余人也各择了合心意的面食。虎子抢在笔山前头付了银钱。
不过一盏茶的工夫,跑堂便端着朱漆食盘鱼贯而入。
玉娘看着青瓷碗中汤色清亮,银丝面如缕缕素绢静卧其中,佐料也很是讲究。
她拿筷子挑起一绺银丝面。
眼睛一亮,面食竟也能做得如此好吃!
众人吃了面食,腹中的饥渴得以缓解,便起身返回住的院子。收拾等会儿泡汤池所需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