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局在“投票荐储”后渐趋明朗,几日后康熙正式下旨,复立二阿哥胤礽为太子,同时任命胤禛“协助打理兵部事务,统筹京城防务”,却意外下旨将十三阿哥胤祥圈禁于宗人府,理由是“牵涉旧案,需闭门思过”。旨意下达当日,双鱼玉佩的蓝光映出乾清宫内外复杂的氛围——有人为胤礽复储欢呼,有人为胤祥圈禁叹息,更多人则看懂了康熙“制衡”的深意。
小星禾随虫洞落在四阿哥府,看到胤禛接到旨意后,虽震惊却未失态——他想起乌思道此前“缓冲”的点拨,瞬间明白康熙圈禁胤祥的用意:既是为了避免“胤祥与胤禛结党”引发非议,也是为了保护胤祥远离储位纷争的漩涡,更是借“削其羽翼”的举动,让太子胤礽放松警惕,同时考验自己“顾全大局”的定力。
胤禛刚安抚好府中上下,康熙又派太监传旨,令英台即刻入宫,住进颐和园的畅和轩养胎,理由是“宫中太医更擅安胎,可随时照料皇孙弘历”。英台望着腹中胎儿,又看向胤禛,眼中虽有不舍,却也明白这是康熙的双重考量:既为保护她与弘历的安全,避免八阿哥党再下黑手,也是借“将皇孙生母置于宫中”的举动,进一步巩固胤禛一脉的地位,向朝野传递“重视弘历”的信号。
入宫前,英台拉着胤禛的手,轻声叮嘱:“十三弟圈禁之事,你莫要急着求情,皇阿玛自有安排;兵部事务繁杂,你需步步谨慎,莫要被人抓住把柄;李卫刚任副提督,你多提点他,让他守住京城防务,便是为我们多留一份保障。”胤禛点头,将一枚贴身玉佩塞到她手中:“你在宫中安心养胎,凡事多听少说,我会常入宫探望你与孩子。”
英台入宫后,康熙命太医院院判每日问诊,还派了贴身嬷嬷照料起居,待遇远超其他皇子福晋。颐和园的畅和轩成了“半公开的禁地”,除康熙与胤禛外,任何人想见英台都需经皇帝批准,这无形中隔绝了八阿哥党接近她的可能。而被圈禁的胤祥,虽失去自由,却在宗人府中免受纷争干扰,每日读书练字,反而避开了朝堂上的明枪暗箭。
胤禛在协助兵务期间,始终保持“中立”姿态——既不刻意讨好太子胤礽,也不与八阿哥党产生冲突,只专注于梳理兵部旧案、整顿军纪,将京城防务打理得井井有条;李卫则在他的提点下,迅速熟悉九门提督事务,暗中清除了八阿哥党安插在京城防务中的眼线,成了胤禛在宫外的“隐形屏障”。
小星禾看着玉佩映出的画面:英台在宫中散步时,康熙偶尔会来畅和轩与她闲聊,多是询问孕期情况,偶尔提及弘历的未来,言语间满是期许;胤禛每次入宫探望,都会带来府中消息,夫妻二人虽隔宫墙,却始终心意相通;而宗人府内,胤祥透过窗棂望向天空,眼中没有怨怼,只有对未来的平静等待。
虫洞的光芒渐渐柔和,像是在为这段“制衡与守护”的布局叹息,却也藏着对未来的笃定。
回到现代后,小星禾将这段“复储、圈禁、入宫”的记忆制成串联式展陈,还原了太子复储的圣旨、宗人府的场景与颐和园畅和轩的安胎环境。游客们看到康熙看似矛盾的安排,纷纷感叹:“每一步都是帝王的深谋远虑——复储是为了稳朝局,圈禁是为了护亲信,入宫是为了保血脉,康熙用看似零散的旨意,为胤禛铺好了一条‘隐忍前行’的路。”
如今,每当有人在展柜前驻足,玉佩上“复储圣旨”“宗人府门”“畅和轩窗”的画面印记会依次发亮,像是在诉说那段藏在制衡与守护背后的往事——真正的权力布局,从不是一蹴而就的直白安排,而是用“退一步”的隐忍、“舍一时”的牺牲,为最终的目标搭建稳固的根基;而身处局中的人,唯有读懂背后的深意,才能在看似被动的安排中,守住初心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