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师船队出征后,宫中上下每日都盼着海疆传来消息。康熙每日清晨都会先查看福建送来的塘报,弘历则会守在御书房外,见康熙出来便踮脚追问:“皇爷爷,施将军的大船到台湾了吗?百姓们还好吗?”
这日,快马传讯的驿卒冲破宫门,在乾清宫前高声禀报:“大捷!施将军率领水师于鹿耳门登陆,攻克台湾府城,郑氏降了!台湾收复了!”
康熙手中的茶盏重重落在案上,却顾不上收拾,快步走到殿外,一把将奔来的弘历抱起,声音带着难掩的激动:“弘历,我们赢了!台湾回来了!”弘历睁大眼睛,随即拍手欢呼:“太好了!百姓能过好日子了!”
捷报很快传遍京城,街巷间张灯结彩,百姓们自发涌上街头,欢呼声响彻云霄。胤禛与英台站在宫墙上,看着下方欢庆的人群,英台轻声道:“从皇阿玛谋划,到弘历荐贤,再到将士们浴血,这一天终于来了。”胤禛点头,眼中满是感慨:“台湾归一,江山才算真正完整,往后百姓再无分离之苦。”
三日后,施琅派人将郑氏降表送入京城,还带回了弘历赠予的平安扣——平安扣被小心地装在锦盒中,边角虽沾了些海风的痕迹,却完好无损。弘历捧着锦盒,对康熙说:“皇爷爷,平安扣真的保平安了!以后我们要好好待台湾的百姓,让他们也有粮食吃、有衣服穿。”
康熙闻言,当即下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减免当地三年赋税,还选派熟悉农事的官员前往,指导百姓开垦荒地。同时,他特意命人将十四福晋兄长召京,封其为“海疆协办”,赏良田百亩——既是嘉奖其功,也是借此事向朝野传递“有功则赏、不论出身”的理念。
小星禾看着玉佩映出的画面:台湾府城的百姓牵着清军将士的手,将自家的粮食、水果往他们手中塞;京城的御花园里,康熙、胤禛、英台陪着弘历放风筝,风筝上画着“两岸同春”的图案,在蓝天中飞得又高又稳。
虫洞的光芒渐渐变得柔和而璀璨,像是将海疆的风与京城的阳光交织在一起,为这场跨越海峡的“归一”盛典,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三代人的努力,终让国土完整,让民心归向,也让大清的江山,在安稳中迎来了新的生机。
回到现代后,小星禾将这段“捷报庆归一”的记忆补充进展区,还原了京城欢庆、台湾百姓迎清军的场景,并展示了复刻的郑氏降表与那枚平安扣。游客们看到两岸欢庆的画面,纷纷感叹:“台湾回归不仅是国土的完整,更是民心的团聚。从康熙的坚持,到弘历的纯真期盼,这份对‘一统’的执念,早已融入民族的根脉,从未改变。”
如今,每当有人在展柜前驻足,玉佩上“两岸同春”的风筝与台湾百姓欢庆的画面印记就会一同发亮,像是在诉说那段藏在胜利与团圆背后的往事——真正的江山安稳,不仅在于疆域无缺,更在于民心相通;而这份“一统”的信念,历经岁月沉淀,终将成为跨越时空的共同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