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历周岁抓周“不选权财选平安”的消息传遍京城,八阿哥胤禩在府中听闻后,起初只当是寻常趣事,直到他暗中派去观察的人回报详情——弘历不仅对玉玺、金元宝视若无睹,还将朴素的平安扣举给康熙,引得康熙当众称赞“守得住百姓平安才是江山根基”,胤禩手中的茶盏终是重重摔在桌上,脸色瞬间惨白。
小星禾随虫洞落在八阿哥府书房外,听到胤禩对心腹叹道:“我原以为,太子复储只是缓冲,只要熬到康熙年迈,总能寻到机会……可今日才知,我从一开始就输了。”心腹不解:“爷,不过是个孩童抓周,何必如此沮丧?”
“你不懂!”胤禩猛地起身,语气中满是绝望,“康熙看重的从不是‘谁会争’,而是‘谁能守’!弘历抓周选平安,看似无意,却恰恰应了康熙‘以民为本’的心思——他要的是能护住百姓平安的继承人,而不是像我这样,满脑子权谋算计的皇子。”
他走到窗边,望着皇宫的方向,眼中满是不甘:“你没见康熙对弘历的态度吗?未出世先赐名,让英台入宫养胎,连周岁宴都邀满朝文武见证……这哪里是疼皇孙,分明是在为胤禛铺路!弘历就是康熙为胤禛埋下的‘定海神针’,有这孩子在,朝野上下都会认定胤禛一脉是‘天命所归’,我再争,不过是自寻死路。”
心腹还想劝他“再等等”,胤禩却摆了摆手,颓然坐下:“不必了。康熙圈禁胤祥,是为藏住丰台大营的兵权;让胤禛协管兵务,是为练他的能力;连英台都能影响九门提督的人选……这盘棋,康熙早就下好了,我不过是他用来磨砺胤禛的棋子罢了。”
自此之后,八阿哥彻底收敛了争储的心思,不再暗中联络官员、布局势力,反而将府中事务交给儿子打理,自己则整日闭门读书,偶尔去寺庙祈福,摆出一副“不问政事”的姿态。消息传到宫中,康熙只是淡淡点头,未再对他有任何安排——他知道,胤禩终是懂了“大势已去”,无需再费心思制衡。
而四阿哥府中,胤禛从李卫口中得知八阿哥的转变后,只是对英台笑道:“他终是想通了。”英台抱着弘历,轻轻抚摸孩子的额头:“争来斗去,不如守住眼前的安稳。你看弘历,他都懂的道理,我们这些大人,却要绕这么多弯路。”
小星禾看着玉佩映出的画面:八阿哥府渐渐冷清,再无往日门庭若市的景象;而四阿哥府与宫中的联系愈发紧密,胤禛每日处理完兵务,便入宫探望英台与弘历,一家三口在畅和轩的温馨场景,成了宫中人人称羡的画面。
虫洞的光芒渐渐黯淡,却带着一丝释然——像是为这场持续多年的储位之争,画上了一个无声的句号。
回到现代后,小星禾将这段“八阿哥断妄念”的记忆补充进展区,还原了八阿哥府书房的场景与那枚引发热议的平安扣。游客们看到胤禩从不甘到绝望的转变,纷纷感叹:“真正的大势,从不是权谋能逆转的。康熙用弘历这颗‘棋子’,不仅稳住了民心,更彻底断了其他皇子的争储之心,这才是最精妙的帝王心术。”
如今,每当有人在展柜前驻足,玉佩上八阿哥府冷清的窗景与畅和轩温馨的画面会形成对比,像是在诉说那段藏在绝望与安稳背后的往事——真正的成功,从不是靠算计与争夺,而是靠守住初心、赢得人心;当大势已成,所有的挣扎都只是徒劳,唯有顺应民心,才能获得真正的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