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国寺画像供奉仪式后的第三日清晨,京城上空突然传来一阵奇异声响——既非雷鸣,也非风声,那声音低沉而绵长,像是从天际深处传来,引得百姓纷纷走出家门,抬头望向天空。
此时康熙正与胤禛、英台、弘历在御花园议事,听到异响也不禁驻足。弘历紧紧拉住英台的手,眼中满是好奇:“额娘,天上是什么声音呀?是不是有神仙要下来了?”英台轻轻拍了拍他的手,目光望向天空,若有所思:“这声音来得蹊跷,或许是天象示警,也可能是自然之兆,咱们先看看动静,切勿慌乱。”
没过多久,钦天监监正匆匆入宫禀报:“陛下,臣等观测天象,发现西北天际有异常光晕,那异响正是光晕扩散时所发,并非凶兆,反而似‘天地和鸣’之象——古书记载,此象多现于‘四海升平、民心归一’之时!”
康熙闻言,心中豁然开朗,指着宫外对众人笑道:“看来连上天都在为我大清的安稳喝彩!自收复台湾、平定西北与藏地,又建忠功塔、供英雄像,百姓安乐,君臣同心,这‘天地和鸣’,正是对咱们这些年努力的印证啊!”
胤禛也点头附和:“父皇所言极是。此象虽奇,却也提醒我们,江山安稳来之不易,需更加用心治理,方能不负天意、不负百姓。”英台则看向弘历,轻声道:“你看,上天都在为‘为国为民’的人庆贺,以后你更要记得,唯有守护好百姓,才能让这样的安稳长久。”
弘历似懂非懂地点头,突然指着天空喊道:“额娘你看!光晕变成彩色的了!”众人抬头望去,只见西北天际的光晕渐渐散开,化作七彩霞光,映得整个京城都染上了一层暖意。百姓们见状,纷纷跪地叩拜,口中念着“天佑大清”,欢呼声传遍街巷。
小星禾看着玉佩映出的画面:七彩霞光下,康熙携文武百官登上城楼,向百姓挥手致意;英台牵着弘历的手,站在城楼一侧,看着下方欢庆的人群,眼中满是欣慰;胤禛则与胤祥、胤禵等人商议,要借这“天地和鸣”之象,进一步推行利民新政,让百姓日子过得更好。玉佩在霞光中泛着奇异的光芒,像是在与天际的异象呼应,将这份“天人共庆”的画面永远定格。
虫洞的光芒渐渐与七彩霞光交融,恢弘而温暖——这场天空异响,不仅是对大清四海升平的印证,更像是历史的回响,为这段跨越台湾、西北、藏地的守护故事,画上了圆满的句点。从英台举荐贤才,到祖孙三代同心治世,再到百姓安居乐业,所有的努力,都在这一刻化作了“天地和鸣”的祝福。
回到现代后,小星禾将这段“天现异响”的记忆补充进展区,还原了京城百姓仰望霞光、康熙登城楼致意的场景,并陈列了钦天监记录天象的文书复刻本。游客们看到七彩霞光与百姓欢庆的画面,纷纷感叹:“所谓盛世,不仅是朝堂的安稳,更是民心的归向与天地的认可。这场异象,像是历史对‘以民为本’理念的最好奖赏,也让这段故事更添了一份传奇色彩。”
如今,每当有人在展柜前驻足,玉佩的光芒会映出七彩霞光的画面,与天象文书交相辉映,像是在诉说:江山的长久,从来不是靠天意眷顾,而是靠一代又一代人“为国为民”的坚守;当民心与天道相合,便是盛世真正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