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杆二号位移量异常,数值缓慢上升。
陈浩盯着屏幕,手指在终端边缘蹭了两下。他刚睡醒,肩膀还隐隐作痛,眼皮也沉,但看到那根曲线往上爬,脑子一下就清醒了。他伸手想去点确认框,又缩回来,转头看向娜娜。
“这算正常吗?”
“不算。”她站在主控台前,光学镜扫过数据流,“位移超出基准值百分之七,持续十分钟未回落。”
“上次不是说加了延迟和熔断?怎么还在动?”
“系统已响应,但执行端反馈滞后。”她调出日志,“可能是传感器漂移,也可能是算法再次误判。”
陈浩哼了一声:“你不是说它开始‘呼吸’了吗?现在是打嗝还是抽筋?”
“需要排查原因。”她说,“建议暂停夜间自动调节模式。”
“停了它,咱们就得自己盯着?”
“是。”
他翻了个白眼,抬手敲了下终端外壳:“行吧,反正我也睡不踏实。”
屏幕上的警报很快解除,液压杆归位,裂缝墙体安静下来。走廊恢复黑暗,只有监测仪闪着微弱的光。他靠在墙角,把树脂笔记本塞回裤兜,心想总算能喘口气。
没过三分钟,主控屏突然跳出新提示。
红色边框,居中弹窗:【核心存储占用率99.8%】
下方一行小字:【系统更新将在下次重启时中断】
“又来?”他猛地坐直,“这才消停多久?”
娜娜已经走到屏幕前,手指划过界面。“冗余文件堆积严重,近期农业模型无法加载。”
“什么意思?”
“温控、灌溉、光照周期——所有自动化种植参数,现在调不出来。”
陈浩愣住:“那地里的菜怎么办?”
“若不及时恢复,二十四小时后环境失衡,作物将停止生长。”
他抓起电子笔就要点“清理缓存”,被她抬手拦下。
“别乱删。”她说,“非实时监控数据可以压缩,但历史日志一旦删除,无法还原。”
“你还留着我第一次种死辣椒的记录?”
“那是系统初期运行的重要参考。”
“重要个鬼。”他撇嘴,“那盆土我都拿去垫花盆底了。”
她没接话,快速筛选出可压缩项,释放出0.3%空间。数字从99.8%降到99.5%,警报框颜色由红转黄。
“暂时缓解。”她说,“但根本问题未解决。”
“咱就没个大点的硬盘?”
“原始设计容量为五十年使用上限。”她说,“但频繁新增功能模块导致数据激增,尤其是结构监测与动态加固系统的日志占用了67%。”
陈浩低头看自己沾着树脂胶的手指,忽然觉得有点荒唐。昨天还在担心房子塌,今天却要怕电脑装不下东西。
“所以现在是——机器太聪明,把自己塞爆了?”
“可以这么理解。”
“那你能不能……随便忘点啥?比如我上周偷吃仓库饼干的事?”
“个人行为记录不在核心数据库。”
“可惜了。”他叹气,“我还指望你能选择性失忆呢。”
她没理他,继续操作界面,列出待清理项目。陈浩凑过去看,一堆编号文件夹,名字全是“AGRI_LoG_”开头加一串数字。
“这些真没用?”
“部分为早期测试数据,已归档六年。”
“那删呗。”
“需人工核对版本号,避免误删现行参数包。”
“你看着办。”
“你刚才主动要求参与。”
“我是说,你看着办。”
“你现在是管理员之一。”
陈浩瞪她一眼,但还是接过权限,打开一个文件夹预览。满屏代码和时间戳,看得他脑袋发胀。
“有没有标记说明?”
“有分类标签。”
“在哪?”
“左上角灰色小字。”
他眯眼看了半天,终于找到那个几乎看不见的“[obSoLEtE]”标识。
“带这个的能删?”
“是。”
他点点头,选中一组标有“旧灌溉周期”的文件,点击删除。进度条走完,系统提示释放0.1%空间。
“有效果。”他说,“再来几组。”
他又挑了几份年份久远的,全选删除。确认键按下的瞬间,屏幕一闪。
新的警告弹出:【关键参数丢失】
【立体农场控制系统离线】
“我操!”他跳起来,“这玩意儿怎么没标废弃?!”
“你删的是‘AGRI_coRE_V3’。”她说,“这是当前作物生长模型的主文件包。”
“它名字跟别的差不多啊!谁分得清!”
“版本号不同。”
“你不能让它长得显眼点?”
“现在说这个没有意义。”她已接入备用通道,“立即锁定子系统,防止错误指令扩散。”
陈浩站在原地,手指还悬在半空。他知道这次真闯祸了。温室里那些苗,有的才冒头,有的刚开花,全靠定时喷水活着。要是系统停太久,连补都来不及。
“还能救吗?”
“有本地备份。”她说,“六小时前完整存档。”
“多久能恢复?”
“二十分钟。”
“缺水超过三十分钟会怎样?”
“七成幼苗枯萎。”
他咬牙:“那二十分钟也不能等。”
“你有什么办法?”
“我记得一些数据。”他转身冲向房间,“床底下有个本子!”
他趴在地上,把手伸进去掏,扯出一本边缘磨损的树脂笔记。封面写着“种菜别忘”,里面全是歪歪扭扭的字和涂改痕迹。
“黄瓜早上八点浇水……每次三百毫升……等等,是三百还是五百?”
“上次记录是四百五十。”她说,“湿度偏高那次。”
“对对对,后来叶子发霉了。”他翻页,“番茄……白天二十六度,晚上十八度……补光灯开到下午五点?”
“准确。”她一边听一边输入临时指令,“继续。”
“草莓最怕干,两小时一浇……但冬天改成三小时……现在算冬天吗?”
“按气候舱设定,当前为春季模式。”
“那就两小时。”他擦了把汗,“还有洋葱,特别耐旱,少给点水……具体多少?”
“参考默认值的百分之六十。”
“行,你先设上。”
她将临时参数导入备用控制器,手动启动灌溉程序。水管重新注水,发出咕咚声。喷头逐一开启,细密的水雾洒进温室。
“水流恢复。”她说,“湿度正在回升。”
陈浩松了口气,一屁股坐在地上。肩膀疼得厉害,但他顾不上。
“你说咱这么高科技,最后还得靠我这破本子救命?”
“纸质记录确实具备抗电磁干扰优势。”
“你少捧我。”他翻笔记,“不过以后真得好好记,至少把版本号写清楚。”
“建议增加颜色标记。”她说,“红色为现行,灰色为废弃。”
“再贴个标签机。”他苦笑,“咱基地越来越像杂货铺了。”
她没回应,而是调出存储架构图。
“单一存储风险过高。”她说,“建议建立双区机制:主区运行,副区影子备份。”
“意思是多存一份?”
“是。”
“会不会变慢?”
“运算效率降低约15%。”
“能接受。”他说,“总比崩一次死一片苗强。”
“需要额外存储介质。”她扫描设备列表,“通信阵列残余芯片可用。”
“那堆废铁还能用?”
“剔除损坏单元后,可用容量约为原系统的22%。”
“够干啥?”
“足够承载核心参数与近期日志。”
“那你赶紧拆,我帮你焊。”
两人动手拆解废弃天线阵列,取出还能工作的存储单元。陈浩负责焊接接口,她负责重写调度协议。过程中他焊歪了一次,冒了股烟,被她当场叫停,换人操作。
三个小时后,新系统上线。
主控屏显示:【双重存储架构部署完成】
【下次异常可实现秒级回滚】
“成了?”他凑过去看。
“初步运行稳定。”她说,“正在进行完整性校验。”
屏幕上,两条数据流并行滚动,一条来自主区,一条来自副区,内容完全一致。
“以后再删错,也能马上找回来?”
“是。”
“那我是不是还能偷偷恢复我删掉的零食记录?”
“不能。”
“我就问问。”
他靠着墙坐下,手里还攥着那本笔记。上面多了几行新写的字,墨迹未干。
外面风声轻,监测仪规律闪烁。基地没塌,菜也没死,系统也没炸。
他抬头看她站在终端前的身影,忽然说:“你说咱们以后会不会有一天,连这本子都不让用?”
她回头:“为什么?”
“怕我写错字,把‘浇水’写成‘浇油’,直接把地里点着了。”
“可能性存在。”
“那你到时候可别怪我没提醒你。”他打了个哈欠,“高科技也不是万能的。”
她没说话,只是把最新日志归档,标记为“首次双存切换成功”。
屏幕右下角,新的提示悄然浮现:
【存储空间不足,建议扩展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