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曼谷,陆氏集团东南亚供应链中心的仓库里一片繁忙。工作人员正将一箱箱印有“校园易租”LoGo的教材、文具和日用品,分拣到前往泰国各高校的配送车上。仓库外,陆承宇和林薇薇并肩站在监控屏幕前,看着实时更新的物流信息——从这里发出的商品,最快2小时就能送达曼谷市内的高校,最远也能在3天内抵达泰国东北部的院校。这是陆氏与林薇薇校园业务部海外联动的首个落地成果,也是两家企业从“国内协同”走向“全球共生”的重要标志。
“上个月刚完成供应链中心的升级时,我还担心无法满足高校的高频配送需求,现在看来,效率比预期的还要高。”陆承宇指着屏幕上的配送数据,语气中带着满意。这个位于曼谷近郊的供应链中心,原本是陆氏为东南亚家电业务服务的仓储基地,在与校园业务部达成联动后,特意划分出3000平方米的专属区域,用于存放“校园易租”的教材和商品,还新增了6条自动化分拣线,将分拣效率提升了50%。
林薇薇笑着点头:“这多亏了陆氏的供应链支持。之前我们在马来西亚试点时,因为物流跟不上,学生下单后要等5天才能收到商品,投诉率很高。现在有了陆氏的本地化仓储和配送,泰国高校的学生满意度直接提升到了92%,复购率也涨了15%。”
这次海外业务联动的契机,源于三个月前的一次海外考察。当时林薇薇团队在泰国推进校园项目时,遇到了供应链的“双重难题”:一方面,本地供应商的教材和商品质量参差不齐,难以满足高校的标准化要求;另一方面,从国内调拨商品的物流成本高、周期长,无法及时响应学生的需求。陆承宇得知后,立刻提出将陆氏的海外供应链与校园业务部联动——陆氏负责提供“本地化采购+仓储+配送”的全链条支持,校园业务部则开放校园渠道资源,帮助陆氏拓展东南亚的学生消费市场。
为了让联动模式快速落地,陆承宇成立了“校园供应链专项小组”,由集团供应链副总裁直接牵头,协调海外各分公司的资源。专项小组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为“校园易租”搭建“本地化采购网络”:在泰国,与当地最大的教育出版社Sarasas和文具品牌NaRaYa签订长期合作协议,确保教材和文具的稳定供应;在马来西亚,联合本土美妆集团cARING和食品企业mamee,定制适合学生的平价商品;在新加坡,对接环保日用品企业EcoSprint,满足学生对绿色产品的需求。
“我们不仅帮‘校园易租’筛选优质供应商,还会对商品质量进行全程监控。”专项小组负责人王磊介绍,“比如教材到货后,我们会随机抽查30%的批次,检查印刷质量和内容完整性;日用品则需要提供当地的质量检测报告,确保符合学生的使用标准。”
除了采购支持,陆氏还对海外仓储和配送进行了“定制化升级”。在曼谷、吉隆坡、新加坡的供应链中心,专门划分出“校园专属仓储区”,采用“分仓管理”模式——将高频需求的教材、文具存放在靠近高校的前置仓,将低频需求的家电、数码产品存放在区域中心仓,既减少了库存压力,又缩短了配送距离。配送环节则与陆氏合作的物流企业极兔速递达成“校园专线”协议,优先配送校园订单,还在高校内设立“校园自提点”,方便学生取货。
“以前我们从国内发一批教材到泰国,要经过清关、转运等多个环节,至少需要10天才能到学生手里。”林薇薇的东南亚运营负责人张悦感慨道,“现在有了陆氏的本地化仓储,我们提前将教材存放在曼谷的前置仓,学生下单后当天就能发货,第二天就能收到,效率提升太多了。”
陆氏的供应链支持,不仅解决了校园业务部的运营难题,还大幅降低了成本。据统计,通过本地化采购,“校园易租”的商品采购成本降低了20%;借助陆氏的仓储和配送网络,物流成本减少了30%,整体运营效率提升了45%。泰国曼谷大学的学生娜帕对此深有体会:“之前租一本教材要花1200泰铢,现在只要800泰铢,还能当天拿到,太方便了。”
而校园业务部则为陆氏的海外供应链带来了“渠道红利”。作为深耕校园市场的平台,“校园易租”在东南亚3所试点高校拥有超过5万名注册用户,还与当地20多个校园社团建立了合作关系。借助这些资源,陆氏将自己的家电、数码产品引入校园市场,推出“学生专属优惠”——比如陆氏的笔记本电脑,通过“校园易租”平台租赁,每月租金比市场价低25%,还提供免费维修服务。
“东南亚的学生消费市场潜力很大,但之前我们一直找不到有效的切入方式。”陆承宇解释道,“通过与‘校园易租’联动,我们能直接触达目标用户,还能根据学生的反馈优化产品。比如我们发现学生对笔记本电脑的续航要求很高,就专门推出了续航时间长达12小时的‘校园定制款’,上市后销量很快突破了1万台。”
这种“双向赋能”的联动模式,很快产生了“1+1>2”的效果。在泰国,陆氏的家电销售额通过校园渠道增长了35%;在马来西亚,“校园易租”的商品复购率因为供应链升级提升了20%;双方还联合开发了“校园智能设备”,比如带有NFc功能的校园一卡通,既能用于租赁商品,又能作为门禁卡和支付卡,目前已在曼谷大学和吉隆坡大学试点使用,学生使用率超过80%。
为了进一步深化联动,陆承宇和林薇薇还计划在东南亚成立“联合创新实验室”,聚焦“校园智能供应链”的研发。实验室将由陆氏的技术团队负责开发智能调度系统,实现仓储、配送的自动化管理;林薇薇的团队则负责收集学生需求,为系统优化提供方向。“未来,我们希望通过智能系统,实现‘学生下单-系统自动分拣-无人机配送’的全流程自动化,将配送时间缩短到1小时内。”陆承宇在实验室筹备会议上提出了这样的目标。
联动模式的成功,也引起了东南亚当地政府和企业的关注。泰国商务部特意邀请陆氏和“校园易租”参加“东南亚青年创业论坛”,分享供应链联动的经验;马来西亚的零售集团AEoN也主动提出合作,希望借助陆氏的供应链和“校园易租”的渠道,拓展学生消费市场。
深秋的一个周末,陆承宇和林薇薇带着宝宝来到曼谷大学,参加“校园智能设备”的推广活动。活动现场,学生们围着展示台,好奇地体验带有NFc功能的校园一卡通——用卡片在租赁机上轻轻一刷,就能租到需要的教材;在食堂的支付终端上一碰,就能完成付款;甚至还能用于宿舍门禁,实现“一卡通用”。
“这太神奇了!以后再也不用带很多卡了。”学生拉蒂法兴奋地说,她当场就办理了一张校园一卡通,还推荐给了身边的同学。
看着学生们开心的模样,陆承宇握住林薇薇的手,轻声说:“我们的联动模式,不仅帮两家企业打开了海外市场,还真正帮到了学生。这大概就是合作的意义吧。”
林薇薇靠在他身边,看着不远处正在和学生互动的宝宝,心里满是幸福。她知道,陆氏与校园业务部的海外联动才刚刚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可能性——或许会拓展到欧美校园市场,或许会研发出更智能的校园产品,或许会带动更多中国企业走进东南亚。但无论走多远,他们始终会记得联动的初心:以学生需求为中心,用协同的力量,为全球校园创造更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