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乡与抉择
建安二年 十一月二十 风雪交加
离家越近,心越慌。
我已经五年没回武威了。这些年在外面装神弄鬼,周旋于各路诸侯之间,差点忘了自己原本是什么人。
马车在雪地里艰难前行,车夫嘟囔着这鬼天气。我却觉得这场雪来得好——至少能洗净路上的血迹。
建安二年 十一月廿五 雪后初晴
终于到家了。
母亲比想象中好很多,只是染了风寒。看到我回来,她激动得直抹眼泪,然后第一句话是:“我儿瘦了。”
天下母亲都一样,总觉得孩子在外面吃不饱。
家里的老狗居然还认得我,摇着尾巴蹭我的腿。只有它,不管我在外面是贾尚书还是贾军师,在它眼里,我永远都是那个偷藏肉包子喂它的少年。
建安二年 十二月初一 严寒
武威的冬天比长安冷得多,但心里踏实。
今天去见了几位族老,他们对我毕恭毕敬,称我“贾大人”。我让他们直呼名字,他们连连摆手说不敢。
唉,身份这东西,一旦变了就回不去了。现在的我,在乡亲们眼里已经是“大人物”,再也不是那个逃学的贾文和。
建安二年 十二月初八 腊八
母亲熬了腊八粥,还是小时候的味道。
喝着粥,我突然想起一件事:母亲的信是谁送的?她只说是个“好心人”,描述含糊。
我让管家暗中调查,果然有蹊跷——送信人根本不是武威本地人,而是从许都方向来的。
曹操的人?他在试探我?
建安二年 十二月十五 大雪
调查有了结果:送信人是张绣派的。原来他怕我一去不回,故意夸大母亲病情,骗我回家探亲,顺便试探我的忠诚。
好个张绣,学会耍心眼了。
不过这也说明他真的信任我了——否则不会用这种小手段试探。
但我该怎么回应?直接回宛城,显得太急切;拖延不归,又会引起猜疑。
难啊!
建安二年 十二月廿三 小年
今天我做了个决定:过了年就回宛城。
不是因为我多忠诚,而是算准了时机——曹操正在和袁绍残余势力作战,无暇南顾。现在回宛城最安全。
母亲听说我要走,又哭了。我答应她,等天下太平了,就回来陪她安度晚年。
这话我说得心虚——天下何时能太平?
建安三年 正月初一 元旦
新年第一天,郭通来找我喝酒。
他如今是武威郡的一个小吏,娶妻生子,日子平淡但安稳。酒过三巡,他红着脸说:“文和,还是你厉害,在乱世中混得风生水起。”
我苦笑:“什么风生水起,不过是苟全性命罢了。”
他摇头:“你别谦虚。咱们这帮同窗,就数你最有出息。”
我看着他真诚的眼睛,突然很羡慕——他虽然官职卑微,但活得真实。而我,看似风光,却每天都在演戏。
建安三年 正月初七 晴
今天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
郡守派人请我赴宴,说是为给我饯行。宴席上,他委婉提出,希望我在张绣面前为他美言几句。
我含糊应承,心里明镜似的:这是要借我搭上张绣,进而巴结曹操。
现在的我,成了别人眼中的阶梯。
建安三年 正月十五 元宵
离家前的最后一个夜晚。
母亲絮絮叨叨嘱咐了很多,最后说:“儿啊,娘不指望你大富大贵,只求你平平安安。”
我点头答应,心里酸楚。这乱世,平安才是最大的奢侈。
建安三年 正月二十 启程
终于启程回宛城。
母亲站在门口目送,身影越来越小。我忽然想起《诗经》里的句子:“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来去匆匆,人生几何?
建安三年 二月初二 龙抬头
回到宛城,张绣亲自出迎,热情得过分。
宴会上,他频频敬酒,感谢我“化解危机”。我表面谦逊,心里冷笑:要不是我机灵,你现在还能在这里喝酒?
不过这话不能说,还得装出感激涕零的样子:“将军厚恩,诩万死难报。”
建安三年 二月初十 阴
宛城局势有变。
曹操打败袁绍后,势力如日中天。张绣整天忧心忡忡,生怕曹操秋后算账。
今天我委婉提醒他:“将军,曹丞相如今势大,我们宜早作打算。”
张绣紧张地问:“先生有何高见?”
我笑而不语。有些话,点到为止。
建安三年 三月十五 月圆
今夜无眠。
我站在院子里看月亮,忽然想明白一件事:张绣这棵大树靠不住了,得找新的避风港。
最佳选择当然是曹操。但怎么投靠才能既保命又保名节?
直接劝张绣投降?不行,太明显,会被视为背主求荣。
得让张绣“主动”产生这个念头。
建安三年 四月初一 春雨绵绵
机会来了。
曹操派曹丕来宛城劳军,明为赏赐,实为施压。
宴会上,曹丕特意提到:“家父常夸贾先生乃当世奇才。”
我连忙谦虚:“丞相过奖,诩愧不敢当。”
余光瞥见张绣脸色微变。很好,种子已经种下。
建安三年 四月初八 晴
果然,曹丕走后,张绣来找我:“文和,曹操似乎很赏识你啊。”
我叹气:“丞相不过是客套罢了。倒是将军,曹丕此行,用意颇深啊。”
张绣紧张地问:“先生何意?”
我压低声音:“丞相派儿子来,既是示好,也是警告——若再不表明心迹,恐怕...”
张绣脸色发白:“那该如何是好?”
我欲言又止:“这个...容诩再想想。”
吊足他的胃口,才能掌握主动。
建安三年 四月十五 阴
这几天我称病不出,张绣天天派人来问安。
管家不解:“老爷真不舒服?”
我笑:“病是真的,但不在身上。”
在心里。我在盘算下一步棋该怎么走。
建安三年 四月二十 雨
张绣亲自来探病,屏退左右后,直接问:“先生,我们是否应该...归顺曹操?”
我故作惊讶:“将军何出此言?”
张绣叹气:“如今曹操一统北方已成定局,我们若再犹豫,恐怕...”
我沉吟良久,才说:“将军所虑极是。只是...要寻个合适的时机。”
张绣急切地问:“何时为宜?”
我微笑:“等曹操再来招安时。”
建安三年 五月初五 端午
曹操的招安使者果然来了。
这次的条件更优厚:封张绣为侯,允许他保留部分兵权。
张绣喜出望外,来问我意见。我点头:“此乃天赐良机,将军不可错过。”
其实我早知道会这样——曹操现在要集中精力对付乌桓,不想南方生事。
建安三年 五月初十 晴
我们又要去许都了。
这次和上次不同,是正式归顺。张绣很兴奋,我却忧心忡忡——这次去了,恐怕就回不来了。
收拾行装时,我特意把日记藏在暗格里。这些文字若被曹操看到,我就死定了。
建安三年 五月十五 途中
在路上,曹丕亲自来接应。这个年轻人不简单,看似温文尔雅,实则心机深沉。
他特意与我同车,谈古论今。我小心应对,生怕说错话。
最后他忽然问:“先生以为,天下何时可定?”
我答:“此乃天意,非诩所能知。”
他笑笑,不再追问。
建安三年 五月二十 许都
又见许都,心情复杂。
曹操这次更加热情,当场封张绣为宣威侯,封我为都亭侯。
宴会上,荀彧悄悄对我说:“文和兄终于来了。”
我明白他的意思:我这条鱼,终于游进了曹操的网里。
建安三年 六月初一 酷热
在许都安顿下来了。
曹操给我安排的府邸很气派,仆人成群。但我总觉得有人在监视我——可能是错觉,也可能不是。
张绣很高兴,整天和曹操的将领们饮酒作乐。他还没意识到,兵权被慢慢剥夺了。
建安三年 六月初十 夜不能寐
今夜失眠,起床读书。
读到《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的故事让我心惊——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自古皆然。
我现在就像当年的韩信,看似受重用,实则如履薄冰。
建安三年 六月十五 月圆
曹操召我议事,问对乌桓用兵之策。
我谨慎回答:“丞相明鉴,乌桓癣疥之疾,袁氏余孽才是心腹大患。”
曹操点头:“文和所见略同。”
其实我早知道他要打乌桓,这么说只是投其所好。
建安三年 七月初一 暴雨
张绣出事了。
他在宴会上醉酒失言,提到当年曹操长子曹昂之死。虽然曹操当时没发作,但据说回府后摔了杯子。
我听说后暗道不好,连夜去找张绣,让他明天一早就去请罪。
建安三年 七月初二 阴
张绣去请罪,曹操笑着说“酒后之言不必在意”。
但我知道,这事没完。曹操最是记仇,张绣恐怕凶多吉少。
建安三年 七月初七 七夕
今天许都热闹非凡,我却无心过节。
张绣被派去征讨山贼,明升暗降,兵权彻底被夺。临行前,他来找我,泪流满面:“悔不听先生之言。”
我安慰他:“将军宽心,或许这是转机。”
其实我心里清楚:他这一去,恐怕回不来了。
建安三年 七月十五 中元节
今夜祭祖,我偷偷给张绣烧了纸钱——虽然他还活着,但我觉得有必要提前准备。
乱世之中,人命如草芥。
建安三年 八月初一 秋风起
消息传来:张绣征讨山贼时“意外”身亡。
我听到后,手抖得端不住茶杯。虽然早有预料,但还是心惊。
曹操亲自祭奠,痛哭流涕,说失一臂膀。我在下面看着,脊背发凉。
建安三年 八月初八 阴
曹操召见我,态度和蔼:“文和不必悲伤,今后就在我帐下效力吧。”
我恭敬回答:“谨遵丞相之命。”
走出相府,秋风萧瑟,我裹紧衣服,还是觉得冷。
这种冷,是从心里透出来的。
建安三年 八月十五 中秋
在许都的第一个中秋节,我称病没有赴宴。
独自在院里赏月,想起张绣,想起在宛城的岁月。虽然提心吊胆,但至少活得真实。
而现在,我成了曹操的谋士,看似风光,实则每一步都走在刀尖上。
月亮还是那个月亮,但我已不是当年的我。
建安三年 八月二十 晴
今天开始正式为曹操效力。
第一件事:分析荆州形势。我早有准备,说得头头是道。
曹操很满意:“得文和,如虎添翼也。”
我谦虚谢恩,心里想:但愿我这只翅膀,不会被轻易折断。
乱世求生,如履薄冰。贾诩啊贾诩,你一定要更加小心,活到天下太平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