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的大船在运河上平稳地行驶,两岸的景色从金陵的繁华渐渐变为深秋的萧索。
船队抵达通州码头时,已是薄暮时分。庞大的皇家船队缓缓靠岸,旌旗招展,侍卫肃立,引得码头上的人群纷纷侧目,却又被官兵拦在远处,不敢靠近。
英哥儿跟着探春,在水曜亲卫的护送下下了船。水曜转过身,目光落在英哥儿身上。他蹲下身,与英哥儿平视,冷峻的脸上难得地露出一丝温和。他伸手,轻轻揉了揉英哥儿的头发:“这次,多亏了你。”
英哥儿仰着头,能清晰地看到水曜眼中的赞赏:“殿下过奖了。”
水曜看着他懂事的样子,心中莫名一动,忽然冒出一个念头:若这是自己的儿子,该多好。
他与探春微微颔首,便登上了自己的车驾,他要去进宫复命,英哥儿和探春则被侍卫分别护送回贾府和郡王府。
越是靠近熟悉的宁荣街,英哥儿的心跳得越快。两年多了,他无时无刻不在想念母亲。
一踏进荣国府大门,英哥儿就感觉气氛不同往常。下人们行色匆匆,见到他却都露出惊喜的表情。
“英哥儿回来了!”
“快去通报太太!”
”是娘回来了么?“英哥儿听到“太太”两个字,利落地翻身下马,把缰绳扔给迎上来的小厮,冲进了大门,直奔大观园而去。
刚进园子没多远,就见一个身影从蘅芜苑的方向疾步走来,不是王熙凤又是谁!
“我的儿!你可算回来了!”王熙凤飞奔过来,一把将英哥儿搂进怀里,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往下掉。
她比两年前清瘦了些,眉眼间的锐气被风霜磨去了些许,却更添了几分干练。
“娘!”英哥儿大喊一声,直冲过去一头扎进王熙凤怀里,紧紧抱住了她的腰。
王熙凤捧起他的小脸,左看右看,又哭又笑:“长高了,瘦了,但更精神了!听说你连中三元,都是案首?我的儿啊,真是给娘长脸!”
她笑得欢喜,眼泪却忍不住一个劲儿的往下掉,毫无平日里精明泼辣的样子。
英哥儿也红了眼圈,把小脸埋在母亲温暖的颈窝里,声音闷闷的:“娘,我好想你。”
“娘也想你!”王熙凤哭了好一阵,才稍微平复下来,却依旧拉着英哥儿的手不肯放开,一遍遍地摸着英哥儿的小脸,仿佛怎么都看不够,摸不够。
“在金陵有没有人欺负你?吃得好不好?考试累不累?”她的问题一个接一个,心里是满满的骄傲和心疼。
“娘,我没事,我好着呢。刘山长和苍爷爷把我照顾得很好。”英哥儿笑着回答,任由母亲打量。
“好!好!我儿子有出息!连中小三元!看以后谁还敢小瞧我们!”王熙凤又忍不住抱着英哥儿亲了两口,这才想起关键的事,“对了,你父亲也回来了!”
“父亲回来了?”英哥儿惊喜道,“他在家吗?”
“一早就出去跑动去了。”王熙凤拉着英哥儿往屋里走,“这次是回京参加大计考核,刚到家十来天。一到家就惦记你,立马就派人往金陵送信了,让你考完就赶紧回家。怎么,你没碰到信使?”
英哥儿摇摇头:“我们坐殿下的官船回来的,走得快,怕是错过了。”
母子俩回到王熙凤如今住的蘅芜苑。院子里多了些南宁带来的花草,显得更有生气。
坐下后,王熙凤的嘴就没停过,一边吩咐平儿赶紧拿好吃的来,一边又忙不迭地告诉英哥儿:“还有呢,你干娘黄夫人,带着少峰、少云也到京城了!”
“真的?”英哥儿眼睛一亮,更加高兴了。峰哥哥和云姐姐也到了!
“可不是嘛!皇上接见了他们,表彰他们协助你父亲改土归流、安定地方的功劳,还在京城赏赐了府邸给他们呢。不过那府邸还得收拾修缮,我就请他们先在大观园里住下了,就在暖香坞那边,热闹!”王熙凤笑道,“少云那孩子没少念叨你,快去看看他们吧!”
英哥儿立刻跳起来,刚要跑出去,又转身回来,认真地对王熙凤说:“娘,等我见了干娘和峰哥哥他们,再回来好好陪您说话。”
王熙凤心里甜得像是灌了蜜,挥挥手:“快去快去!就知道你坐不住!”
英哥儿笑着跑了出去,熟门熟路地往暖香坞去。
暖香坞里果然比往日热闹许多。还没进门,就听见一个清脆活泼的女声在说:“哥,你就让我试试嘛!我看你练好久了!”
英哥儿一听,就知道是黄少云。他笑着喊了声:“云姐姐,峰哥哥!”
院内的声音戛然而止。下一秒,一个洋溢着活泼气息的身影率先出现在门口,正是黄少云:“英哥儿!你回来啦!快跟我讲讲考试难不难?金陵好不好玩?”她叽叽喳喳地问个不停,像只快乐的小鸟。
英哥儿被她的热情感染,笑着回道:“云姐姐!好玩的事可多了,等我慢慢讲给你听。”
黄少峰跟在她身后,穿着利落的青色劲装,身姿如松,眉眼间带着常年习武形成的锐利,但看到英哥儿时,那锐利瞬间化为了温和的笑意。
“英哥儿!”黄少峰伸手揉了揉他的头发,“可算回来了!听说你小子在金陵又闹出大动静了?不错!”他的动作亲昵自然,带着兄长般的关爱。
英哥儿被他揉得脑袋晃了晃,脸上却笑得开心:“峰哥哥!我好想你!”
他又看向黄少峰身后的黄夫人,黄夫人见到英哥儿,慈爱地拉过他:“快让干娘瞧瞧!长高了,也更精神了!在金陵一切都好?你娘前几日可是天天念叨你。”
英哥儿心里暖洋洋的,一一回答。黄少峰拍拍他的肩膀:“走,进去说话。正好我新得了一本剑谱,有些地方还想跟你琢磨琢磨。”他知道英哥儿虽小,但悟性极高,常能给出意想不到的见解。
英哥儿在暖香坞待了好一会儿,和黄少峰讨论剑招,听黄少云叽叽喳喳地说着京城的见闻,笑声不断。直到估摸着父亲快回来了,他才辞别黄家母子,返回母亲的院子。
果然,刚进院门,就听见贾琏的声音。
“父亲!”英哥儿快步走进屋。
贾琏正坐在榻上喝茶,听到声音转过头来。他比在南宁时更显沉稳了些,看到英哥儿,他立刻放下茶盏,站起身,脸上绽开笑容:“英哥儿!快过来让父亲瞧瞧!”
英哥儿走到他跟前。贾琏大手按在他的肩膀上,仔细端详着他,连连点头:“好小子!长高了!也壮实了!好!真好!”他的喜悦溢于言表,“你娘都跟我说了,好样的!没给老子丢脸!”
虽然语气粗豪,但那眼中的骄傲和欣慰却无比真实。他用力拍了拍英哥儿的肩膀,那力道里充满了父亲的肯定。
英哥儿心里暖洋洋的,问道:“父亲,您考核的事怎么样了?会留在京城吗?”
贾琏闻言,笑容淡了些,重新坐下,叹了口气:“还在等信儿。这次回来就是等吏部考评的结果。你父亲我这几年在南宁,政绩是实打实的,神种推广开了,粮食增产,百姓受益,考评想必不会差。只是……”
他顿了顿,脸上露出一丝无奈:“终究你父亲我这个官身是捐来的,并非正途出身。即便有了政绩,到了这京城,吏部铨选时,那些有进士功名、正经科举出身的,自然排在前头,优先补缺。好的实缺岗位,一个萝卜一个坑,哪里那么容易轮到我们这些捐官出身的人?最后如何,还得看上面的意思。”
他语气里带着几分遗憾,看向英哥儿的目光却带着鼓励:“不过你不一样,你是正经读书科举的好苗子,连中小三元,将来前程必定比为父强!你刚回来,好生歇息,多陪陪你娘便是。”
英哥儿点点头,心中明了。他能感觉到父亲是真心为他这个儿子感到骄傲。
夜幕降临,贾府大观园内灯火次第亮起。英哥儿陪着父母和姐姐用了晚膳,席间尽是欢声笑语。王熙凤不停地给英哥儿和巧姐儿夹菜,看着他们吃,比自己吃了还香。贾琏也难得地没有出门应酬,享受着这久违的天伦之乐。
与此同时,皇宫深处。
御书房内灯火通明。水曜褪去了戎装,换回郡王常服,正躬身向皇帝详细禀报江南之行的最终结果,包括查抄出的巨额赃款、钦差被害之事、与盐政亏空的关联、以及与前朝余孽勾结的线索。
皇帝听着,脸色阴沉如水。尤其是听到谭承业这个他曾经无比信任的伴读,竟然贪墨至此,甚至涉及谋逆,他的拳头不由自主地握紧了。
“……涉案官员共计二十三名,均已押入大牢,等候父皇发落。相关账册、书信等证据也已封存送达。”水曜汇报完毕,垂首而立。
良久,皇帝才缓缓开口,声音里带着疲惫:“朕知道了。你做得很好,退下吧。”
“儿臣告退。”水曜行礼,退出了御书房。
他走在寂静的宫道上,心中并无多少喜悦。谭承业的案子,牵扯太深,也伤了父皇的心。
然而,次日早朝,皇帝的旨意却震惊了朝野。
皇帝并未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过多谈论江南案子的细节,但在最后,却以“办事得力,忠勇可嘉”为由,下旨晋封皇七子水曜为宝亲王!
旨意一下,朝堂之上顿时响起一片嗡嗡的议论声。亲王!这可是如今诸位皇子中的头一份!其意味不言自明。
水曜自己也有些意外,但立刻上前一步,跪地谢恩:“儿臣谢父皇恩典!定当竭尽全力,不负父皇厚望!”他的声音沉稳,不见丝毫慌乱。几位支持他的大臣面露喜色,而其他几位皇子的拥趸则脸色微妙,心思各异。
退朝后,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飞遍京城。七皇子晋封亲王!这意味着在未来的储位之争中,他已占据了明显的优势。
最高兴的莫过于水曜的生母邵贵妃。自己儿子成了亲王,这简直是天大的喜事!她立刻在自己的宫苑里设下小宴,邀请了交好的宫妃和几位宗室女眷,名义上是小聚,实则就是要大肆庆祝一番。
宫内丝竹声声,欢声笑语不断。邵贵妃穿着簇新的宫装,头戴赤金点翠大凤钗,容光焕发,接受着众人的恭维,脸上的得意藏都藏不住。
“贵妃娘娘真是好福气啊!”
“宝亲王殿下文武双全,将来必定是大器的!”
“可不是嘛,这可是皇上头一个亲封的亲王呢!”
邵贵妃听着这些奉承话,笑得合不拢嘴,连连吩咐宫人上好酒好菜,又让乐师演奏更欢快的曲子。她享受着众人羡慕的目光,只觉得扬眉吐气,风光无限。
然而,在这片浮华的喜庆之下,潜流也开始悄然涌动。一些原本中立的朝臣,也开始重新审视这位新晋的宝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