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为了你们曾家的个人私欲,置上万三湘子弟的生死不顾!”
左工毫不妥协,当场戳破曾某人与曾家兄弟的私心,冷声道:“现在很明显,速战速决打湖口已经不可能了!”
“左某提议,马上撤回九江大营,重新讨论东进、亦或是北上,”
“总之,不能心急,应当从长计议!”
“不行!”
曾某人大急,毫不犹豫的拒绝,“东进计划势在必行,不可改变!”
面对固执己见的曾某人,左工眉头紧皱,只能期待其他人反对。
只可惜,
退出战场的杨载福、罗泽南乘船靠近,上来主舰之后,他失望了。
虽然进攻失败,虽然杨载福也不赞同曾某人不惜代价的进攻。
但是水陆主将都不赞同撤回。
他们都不想半途而废。
理由也简单,
第一,北上的理由上次已经否定,且宿松县虽然与黄梅县临近,但是中间隔着大别山山脉,陆军支援极为困难。
(更正一点,前文把黄梅县写成江淮省了,黄梅县属于荆楚省。)
太平军在此之前已经全部退出了荆楚省,现在在宿松构筑防线。
大别山东南段支脉延伸至黄梅、宿松两县北部,形成低山丘陵地带,
部分路段需翻越山岭(如程晃岭、大古岭)或穿越河谷,陆军行军速度受限。且极容易被太平军设伏。
新军的火炮也不利于翻山越岭。
左工提议北上打宿松,然后再东进太湖,最后打安庆,以新军为靠山。以荆楚为大后方,这个设想并不可靠。
第二点,即使现在进攻受挫,他们这些湘军主将,依旧想打闪电战。
也就是闪电战术,快速拿下湖口、彭泽,然后奇袭东流小镇。
在这三个地方,不仅能获得粮草补给,给湘军留下退路。
最后猛攻安庆。
打下安庆这个太平天国西大门,湘军就是此时清廷的第一大功臣。甚至他们都没有考虑过自己变成了孤军深入。
在他们看来,
只要奇袭东流成功,兵临安庆城下,就能牵动整个中原局势。
只要兵临安庆,李世安就不得不奉旨支援,文俊也不得不跟随。
他们的想法就是,打下湖口、彭泽,就用红旗捷报,送上京师。
到时候上报打安庆的计划,皇帝必定会下旨湖广、两江配合。
不恰当的举例,
现在湘军就是李云龙。
打安庆,就是打平安县城,只要打起来,周围的人,就不得不动。
李世安的新军,文俊的赣军,江淮的皖军,要是配合还好,不配合的话,只要他打下来,这些人都得倒霉。
因为这就是清文宗的个性。
面对一群迷失了心智的湘军主将,左工除了急得抓耳挠腮,就只能给出自己最大力度保障湘军的建议。
“既然诸位一意孤行的要东进,左某也确实拦不住,那么左某只能建议,要速战速决,那就把这个执行到底!”
“越过湖口、彭泽,直接打东流,甚至是直接沿江而下打安庆!”
“趁着现在长毛兵力空虚,此时打东流和安庆,是唯一的机会!”
“一旦在中间环节耽搁了,别说打安庆了,能不能回来都是问题!”
左工为了湘军也是苦口婆心了,只可惜李世安出现之后,湘军少了胡林翼这个润滑剂,两个急性子不对付。
左工自以为抓住了重点,却不知曾某人根本看不上,“简直是笑话!”
“亏你左季高还自比诸葛孔明,刚刚还在说什么北上稳扎稳打…。”
“说背靠荆楚省,背靠新军这个大后台,现在又在这里出馊主意?”
“不打湖口、彭泽,就这么直接深入长毛腹地安庆?这不是找死吗?”
“到时候九江、湖口、彭泽三地出兵,咱们可就腹背受敌了!”
“一下子面对四地的,久战是必须的,到时候粮草何在?”
“一旦被两面夹击,安庆必然久攻不下,到时长毛京师再派出重兵西征,咱们湘军哪里还有活路?”
曾某人说完,数名将领点头认可,这让他不自觉的嘴角上扬。
“愚蠢至极!”左工见状怒极反笑,拍案而起:粮草不足你倒清楚!”
“既然如此,还敢在湖口滞留?左某若没算准退路,怎会提议直捣安庆?
他猛地甩袖指向舱外,“九江、湖口、彭泽三地太平军,水师如今只剩百余艘小拔船,陆路虽有数万兵马——。”
声音停顿,手臂回转,指尖重重叩在深浅地图上的长江天堑处,隔着这道天堑,他们拿什么夹击我湘军?
左某说的是奇袭!他突然抓起茶盏倒扣在北岸安庆位置,长江水道在我军掌中,南岸长毛就算插翅——。
话音戛然而止,俯身逼视曾某人,你猜他们分别从湖口、彭泽得到消息,然后集结,再到到安庆渡江要多久?
帐内死寂。
左工冷笑一声直起身:湘军水师顺流而下,最快一日可达安庆。”
“长毛陆军就算轻装急行军,绕过彭泽丘陵,再找船渡江...
他屈指连敲七下桌面,“至少七日!这可是六天时间差——。”
“这还是最保守的估算,如果你行动够快,行动足够隐蔽,安庆被围的消息传到江宁,这里都不一定能知道!”
“按照你计划先打这里的计划,这中间可是有着至少十日时差!”
突然抓起狼毫狠狠戳在安庆城标上,你若十日还拿不下安庆,天京的太平军早该给你收尸了!
“至于后方...”
他突然将狼毫掷进砚台,墨汁飞溅中,抓起案上两封急件,
鲍超的水师已驻防九江,新军的水师最多三日也能抵达湖口!”
“你若还怕长毛抄后路——抓起一张信笺,“现在就派人求援!”
“只要你豁出去脸面,李世安不同意,新任总督花沙纳也会帮忙!”
此话一出,船舱里头再次寂静起来,一个个的在思索谁更有道理。
众人沉默间,左工抓起披风大步走向舱门。临出舱时猛然回头:“这是湘军唯一能与新军平起平坐的机会!”
“能不能抓住,你们自己思量!”
话音未落,舱门被狂风撞开,他的身影消失在众人眼前。
杨载福好一会才反应过来,快步追出去,却发现左工登上了小船。
那是返回九江大营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