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声催旧岁长,红灯漫卷映轩窗!
阖家守岁温情满,饺子包福喜气扬!
瑞雪衔来新愿景,春风唤醒老梅香!
千门共饮屠苏酒,笑向星河祈泰康!
经过一整天马不停蹄的忙碌后,当第一缕月光悄然爬上医院的天台时,所有迎春的准备工作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这个平日里充满了病痛与哀伤的地方,此刻却用一种最温暖、最令人感动的方式,迎接着新春的到来。
距离新年春节仅仅只剩下一天的时间了,而这一天,便是传说中的“夕”。
关于除夕的来历,其实与古代的传说以及岁时习俗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相传在上古时期,有一种凶猛异常的凶兽,名为“年”。每到岁末之际,“年”就会出没人间,肆意伤人。然而,人们在长期与“年”的对抗中,逐渐发现了它的弱点——“年”特别惧怕红色、火光以及巨大的响声。
于是,为了驱赶“年”兽,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安全,人们便在除夕夜这一天,纷纷在门上贴上红纸(后来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春联),点燃爆竹,并且通宵达旦地守夜,以此来吓跑“年”兽。这种习俗一直流传至今,虽然“年”兽的传说并非真实的历史,但它却成为了除夕驱邪纳福的一种重要文化象征。
在古代,人们主要以农历来纪年,而除夕则是农历年的最后一天,因此也被称为“岁除”,其寓意着“旧岁至此而除”,象征着旧的一年即将过去,新的一年即将开始。
据《吕氏春秋》记载,早在周代,岁末就已经有了“傩仪”这样的祭祀仪式。这个仪式的主要目的是驱逐瘟疫,迎接新年的到来。可以说,这就是除夕“除旧布新”这一传统习俗的早期形态。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汉代以后,除夕的内涵逐渐发生了变化,开始融入了家庭团圆的元素。在这一天,人们会清扫房屋,祭祖拜神,然后全家围坐在一起享用“年夜饭”。这样的习俗既延续了驱邪的传统,也借助团聚的氛围祈求新的一年平安顺遂。
到了唐宋时期,这些习俗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守岁和年夜饭成为了主流。唐代诗人杜甫在他的《杜位宅守岁》一诗中,生动地描绘了守岁的场景:“守岁阿咸家,椒盘已颂花。”这里提到了饮椒酒、吃年饭的习俗。而白居易的“守岁阿咸家,椒盘已颂花”则更直接地描述了这一习俗。
宋代的《梦粱录》这部着作,犹如一位忠实的史官,将那个时代除夕的种种习俗一一记录在册。其中,特别提到了家家户户都会进行的一系列活动:“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这些习俗虽然历经千年岁月的洗礼,但与现代的除夕习俗相比,依然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除夕,这个特殊的日子,其本质就如同它的名字一样,是“辞旧迎新”的时刻。从远古时代开始,人们就对未知的世界充满敬畏,认为在新旧交替之际,会有各种妖邪出没,带来灾祸。于是,便有了驱邪避灾的习俗,如换门神、挂钟馗等,希望借助这些神秘的力量,将邪恶阻挡在门外,保护家人平安。
随着时间的推移,除夕的意义逐渐丰富起来。它不再仅仅是驱邪避灾的时刻,更成为了团圆祈福的日子。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共享丰盛的年夜饭,互道祝福,期盼新的一年里平安顺遂、幸福美满。这种对团圆和幸福的向往,成为了除夕这个传统节日最核心的价值所在。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除夕始终承载着中国人对“除旧布新”的深深期盼。它既是对旧岁的告别,也是对新年的热切迎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放下一年的疲惫,与家人团聚,共同迎接新的开始,期待着未来的日子里能够安康、团圆。
大张市的除夕之夜,寒风凛冽,窗外飘着细碎的雪花,仿佛给这座城市披上了一层银装。然而,在王大东的家中,却是一片热闹景象。
厨房里,王大东的父母正忙碌地准备着年夜饭。母亲系着围裙,熟练地擀着饺子皮,父亲则在一旁剁着馅料,两人配合默契,好不热闹。案板上,整齐地码放着刚包好的三鲜饺子,一个个饱满圆润,让人看了就垂涎欲滴。而锅里,正咕嘟咕嘟地炖着老母鸡汤,浓郁的香气弥漫在整个房间里,让人闻了就觉得温暖。
客厅里,茶几上早已摆满了各种零食和水果,这些都是郑艳最爱吃的。电视里播放着春晚的倒计时节目,欢快的音乐和主持人的笑声交织在一起,为这个夜晚增添了几分喜庆的氛围。红色的灯笼在暖黄色的灯光下轻轻摇晃,仿佛在诉说着新年的喜悦。
王大东坐在沙发上,不时抬头看一眼墙上的挂钟。离他和郑艳约定的时间还有一个小时,他的心里有些焦急,期待着她的到来。终于,他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起身走进了自己的小世界。
在小世界里,王大东仿佛变成了一个超人,他以风驰电掣般的速度向大张市东郊的一个山头疾驰而去。一路上,他穿越了茂密的森林,跨过了潺潺的小溪,终于来到了山头上。站在山顶,他俯瞰着整个大张市,车水马龙,美不胜收。
登上光秃秃的山顶,他的身影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辰一般,散发出强大而耀眼的神识。这股神识如同雷达一般,迅速地扫过四周,不一会儿,便准确地感应到了郑艳的气息。
郑艳的气息如同春天里的第一缕微风,轻柔而温暖。两人的神识就像两条灵动的溪流,在空气中交汇、融合,开始了一场无声的交流。
郑艳的身影如同仙女下凡一般,轻盈地御空而来。她的身姿曼妙,如同翩翩起舞的蝴蝶,不一会儿,便如两颗流星般与王大东相遇。
郑艳身披一件厚厚的羽绒服,宛如冬日里的一朵红梅,傲雪凌霜,独自绽放。她怀中抱着一大束鲜艳欲滴的红玫瑰,那红色如同燃烧的火焰,与她白皙的肌肤相互映衬,更显得她的美丽动人。
郑艳的眉眼弯弯,如同月牙一般,嘴角挂着一抹浅笑,宛如春天里盛开的花朵,让人感到无比的温暖和亲切:“大东师兄,新年快乐!”
王大东的声音温柔得如同春日的微风,轻轻地吹拂过郑艳的耳畔:“新年快乐,师妹!”他的目光如同春日里的阳光,温暖而柔和,轻轻地落在郑艳的身上。
王大东轻轻地为郑艳戴上项链,那项链如同夜空中的繁星,闪烁着微弱的光芒。他的动作轻柔而小心翼翼,仿佛在为一颗珍贵的明珠点缀,生怕一不小心就会破坏了这美好的瞬间。
“以后的每个春节,我都希望能与你共度。”王大东的话语如同春天里的第一声惊雷,在郑艳的心中激起层层涟漪。
两人手牵着手,一同迈入了那神秘的小世界!一进入其中,王大东便毫不犹豫地展开了自己强大的神识,如同一束探照灯,瞬间照亮了整个小世界。
他心念一动,仿佛整个小世界都在他的掌控之中。就在这时,他的目光落在了远处正在潜心修炼的王润红、李勇敢和王胜身上。
只见那三人如同三道闪电一般,疾驰而来。他们的速度快如疾风,仿佛眨眼之间,便已如飞鸟般穿越了空间的距离,来到了王大东和郑艳的面前。
王大东面带微笑,凝视着眼前的三人,心中涌起一股如潮水般的亲切之情。他缓缓开口,声音温和而亲切:“这位是王润红,是我新认的妹妹。”
说罢,他转头看向郑艳,眼中闪过一丝宠溺,继续介绍道:“润红,这是郑艳,是我的……朋友。”
紧接着,他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向郑艳介绍了李敢和王胜的基本情况,使得他们之间能够相互认识。
当李敢和王胜看到郑艳的修为竟然已经达到地仙境三级时,他们的眼中不约而同地流露出了如同星辰般璀璨的崇拜之色。毕竟,这样的修为可比他们高出太多了,简直是遥不可及。
而郑艳在得知王润红已经数千岁的高龄,以及李敢和王胜的一些事情之后,心情也如同春花绽放一般,格外高兴!她对王润红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亲切,甚至直接称呼王润红为姐姐。
听到郑艳如此称呼自己,王润红这只拥有四千多年寿命的火狐,竟然宛如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一般,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并笑着说道:“你这修为如此之高,可别再喊我姐姐啦,还是叫我妹妹吧!不过呢,我到底该喊你姐姐呢,还是嫂子呢?”
郑艳一听这话,顿时像一个熟透的苹果一样,满脸通红,羞涩得不知如何是好,急忙说道:“你别乱说啊,小心我打你哦!”
然而,火狐却并没有被郑艳的话吓住,反而调皮地眨了眨眼睛,继续说道:“哎呀,我看干脆一步到位吧,我直接喊你嫂子好了!而且呀,凭我的直觉,你们两个简直就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呢!”
王大东和郑艳听到这话后,脸上的红晕瞬间如晚霞般扩散开来,仿佛熟透的苹果一般。他们心中不禁感叹,这个四千岁的妹妹,竟然如此单纯,毫无心机,心里想什么就说什么,真是让人对她无可奈何啊!
就在这时,一旁的李敢和王胜也异口同声地夸赞起这个想法来,他们觉得这个主意简直绝妙无比,就像夜空中最璀璨的星辰一样,让人眼前一亮。李敢笑着说:“既然如此,不如我们趁着这次春节,让王大东的父母亲来做个决定,让他们两人就此订亲,这岂不是一桩美事?”王胜也点头表示赞同。
说话间,一行人已经来到了王大东家的门口。王大东和郑艳手牵着手,宛如一对神仙眷侣,从那个充满浪漫气息的小世界中飘然而出。王大东微笑着,轻轻地按下了门铃,“叮咚——”一声清脆悦耳的门铃声响起,仿佛是一首欢快的欢迎曲,在空气中回荡。
门铃的声音刚落,屋内就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弟弟王恒岩听到门铃响,犹如离弦之箭一般,三步并作两步地飞奔过去开门。
“快进来快进来,外面天寒地冻的!”王恒岩满脸笑容,热情地迎接着哥哥和郑艳的到来。他迅速地接过哥哥手中那束鲜艳的花束,仿佛那是一件珍贵无比的宝物。紧接着,他又像变魔术一样,从旁边拿出两双拖鞋,顺手递给了哥哥和郑艳。
郑艳柔声说道:“弟弟好!”她的声音如同春风拂面,轻柔而温暖。换好鞋子后,她的目光缓缓扫过这间被布置得焕然一新的屋子。房间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着温馨的气息,让她的心情也变得格外愉悦。
当她的目光落在墙上那张两人的照片时,眼眶不禁微微泛红,宛如熟透的樱桃一般。照片上的两人笑容灿烂,彼此依偎在一起,仿佛两颗心紧紧相连。这张照片不仅记录了他们的美好瞬间,更像是他们爱情的见证。
餐桌上摆放着一道郑艳最爱的糖醋排骨,那诱人的香味仿佛是一只无形的手,轻轻地拨动着她的心弦。她不由自主地走近餐桌,看着那盘色香味俱佳的排骨,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动。
“你准备了这么多……”郑艳轻声呢喃,声音中充满了感动。她原本以为这个春节会像往常一样平淡无奇,但王大东的用心让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和关怀。
“那是当然!”王大东嘴角挂着灿烂的笑容,如春日暖阳般温暖。他小心翼翼地将一碗热气腾腾的鸡汤端到郑艳面前,温柔地说:“这可是你来我们家度过的第一个春节,必须要有满满的仪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