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仁宫大殿里,皇后娘娘看着远去的背影落下了伤心的眼泪。她的女儿啊,明明在面前却不能相认。
只能偶尔见见一解相思之苦。
本来该是当今皇上的嫡公主的,可是如今却变成一个官员家的女儿,见到地位稍微高一点的人就得屈膝请安,甚至跪拜请安。
她擦了擦眼泪“李嬷嬷,你去看皇上下朝没,让他闲了来一趟本宫这里,就说本宫有话要说”
看着娘娘又落泪了,李嬷嬷心疼的不行“是,奴婢这就去请皇上”
霓凰乘着轿子一步步出了宫,在上马车时,也不知道今日是不是退朝延迟了,如今时间已经过了巳时都快午时了,那些文武大臣三三两两的才准备出宫。
大老远的老十眼尖的看见霓凰,大声嚷嚷着“九哥,是霓凰姑娘,她今日是也进宫了吗,”
胤禟闻言立即转身看去,远远的就见霓凰一身藕粉色绣银纹蝶恋花锈纹,头上梳了一个一字头,用了一些精致的绒花还有些应季鲜花点缀。
耳朵上则是是戴着一对白玉金莲耳坠。
这不同往日明艳大气的装扮。倒是中和了她平日里明媚张扬的样子,反而给她增添了几分温婉贤淑的气质。
而此时的正准备在上车的霓凰,显然也听到老十那咋咋呼呼的声音了。
转头看去就看到老十和胤禟还有一个温润如玉的男子正往这边走来,与此同时还有不少的目光往这边看来,偶尔还能听见几声吸气的声音,那是被霓凰惊人的容貌所震慑了。
远处的十三阿哥看胤禟和胤俄径直朝着麻将马车过去,当下便对身边一个略显冷漠的男人道“四哥,看来那女子是九哥认识的,倒是好容貌,也是好气质,九哥好福气”
四爷点头“好了人家女孩子也不是我们可以品头论足的,我们走吧”
十三阿哥点头,两人也走了。
与此同时胤禟几人也到了霓凰的马车前,胤禟介绍道“王姑娘,这是我八哥,八哥这是弟弟未来的福晋,皇阿玛已经答应近日给我们赐婚了。”
霓凰屈膝“见过八爷”
八阿哥点头,笑的温柔道“姑娘请起,既然是自己人也不必客气”
笑道“我说九弟你这些日子总是忙的不见人影,原来是有好事相近了”
这就是九弟跟自己疏远的原因吗,皇阿玛都要下旨了,自己才知道他要娶亲了。九弟,我把你当弟弟,你把我当什么?老八面上高兴,心里一阵不悦。
胤禟笑道“这也是没办法,八哥也体谅体谅弟弟好不容易有了要娶回家的人,所以最近和兄弟们都见的少了”
胤禩闻言一笑“哈哈哈,有机会可以带她来我贝勒府玩,看她正好和若曦一般大,想来小女孩都有共同语言”
胤禟笑“有时间一定会带她去你府上,那今天弟弟看来要先走一步了,八哥你们慢走”
看自家九哥也要走了,老十有些不高兴“九哥也带着我去好不好,正好我回家也没啥事”
去了王家最起码可以有好吃的好玩的,老十实在不想回去,
还没等胤禟拒绝,谁料旁边的胤禩笑意如初“十弟不去八哥府上吗,若曦前几天还问你了呢”
胤俄一愣“啊,真的吗,若曦还问我了?呵呵。
那九哥算了我就不打扰你们了,我去八哥府上玩玩吧”
旁边除了刚开始打招呼,一直安静的霓凰正巧把八贝勒刚才微妙的神色看在眼里,心里好笑。
也不知道被人称为心思深沉的胤禟看见了那一幕没,但她知道老十应该没有发现。
霓凰的院子里,胤禟说到“还有几天就是十弟的生辰,十弟会在他府里设宴,到时候你也去吧”
霓凰有些不想去“这不好好吧?听说都是你们兄弟们,我一个未嫁女不好去。要不我提前把生辰礼物送给他好了”
胤禟一笑“说是兄弟们,可是我那几个嫂子应该都会去,还有十弟喜欢的若曦,你不是前几天还好奇吗?正好可以出去散散心,要是到时候你不喜欢了我们可以先回来的”
霓凰无语,她不过就是上次无意间问了一次而已。
不过去看看戏也好,正好近日也有些无聊了。
院子里霓凰和胤禟吃了午膳,两人在后院的凉亭子里喝茶叙话家常,胤禟和霓凰商量着,他到底该从哪方面发展立功让皇上看重他。
他把自己想做的事情跟霓凰说了
霓凰听了他的打算,对他这举动赞赏万分,发明?除了他想要发明的战车,霓凰提示还可以发明农具,或者水车,纺织车,甚至是蒸馏酒,或者水泥也不是不可能让他弄出来。只要他愿意万物皆可发明。
到时候自己可以助他一臂之力。毕竟自己会的那些还真不少,只要能帮助老百姓的她都愿意做。
至于他想进户部,当然可以,但是他要考虑他赚的有没有人家花的快,而且户部经常有官员借银子,就怕他挣的不够人借的。
尤其还有个借钱大户太子殿下,他要用钱谁敢不给他。说不得没了胤禟这个钱袋子,老八胤禩以后也会变成借钱大户。
所以要是这问题不解决,胤禟还不如他自己挣了银子,然后在大清有需要的时候在捐出去,这可是给自己扬名的事,古代有个好名声是很重要的。
所以进户部这个决定被两人给否了。
说来当初的四大家族也没少在国库借银子,也不知道王家借了多少,看来该写信去给父亲问问,要是有可能在康熙让老四讨债的时候做个领头人赶紧还了,还能给康熙留个好印象。
至于提前还那是不可能的,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那样王家会成为众矢之地的。
至于胤禟说他有创造新的字体的想法,霓凰表示她支持他。这个以后有时间了可以慢慢弄。
不仅是创造字体,还可着书立传啊,比如写一部关于治河的书籍,收集古代先贤的事迹再加上她这么多世脑子里关于治河的书籍还是不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