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顺着茅檐垂落,在泥地上凿出深浅不一的坑洼。墨衍坐在窗边,屋外是磐石镇边缘惯有的灰蒙蒙的天色,屋内是纸张腐朽的微酸气息。一本《西境风物志》摊在他面前,薄脆的纸页粘连在一起,边缘卷曲发黑,被蠹虫啃噬出细密的孔洞,如同某种蔓延的疾病。他指尖悬在纸页上方,几乎不曾触碰,只有一点极其微弱的、近乎错觉的淡白微光在指尖氤氲。这不是灵能,磐石镇上但凡有点身份的人都瞧得出来,它太飘渺,太微弱,与那些能开碑裂石、催动符箓的煌煌灵光截然不同。
墨衍称之为“感知”。它无法赋予他力量,却能让他“触”到纸张最细微的肌理,感受每一丝纤维的走向,每一次虫蛀留下的空腔边缘,每一处霉变粘连的薄弱点。此刻,他全神贯注,微光如同无形的刻刀,顺着粘连处最脆弱的缝隙悄然探入,轻柔地剥离开纠缠百年的书页。动作行云流水,带着一种近乎艺术的韵律,与他身处的环境格格不入——歪斜的梁柱,漏风的板壁,堆叠着破旧工具和泛黄书卷的杂乱空间。
“笃笃笃!”
急促的敲门声撞碎了屋内的凝滞。墨衍指尖微光倏然敛去,动作却未停,稳稳地将分离出的那页脆弱纸张移到一旁晾干。
门被推开一道缝,带着湿气的冷风灌进来。红姐半个身子探进来,蓑衣上的雨水滴滴答答落在门槛上。她是镇上“磐石酒馆”的老板娘,风韵犹存的脸上此刻带着赶路的潮红和几分市侩的精明。
“哎哟喂,我的小墨先生!可算找到你了!”红姐声音响亮,压过了窗外的雨声,“救急!天大的急活儿!”她挤进门,一股脂粉混合着厨房油烟的味道顿时弥散开来。
墨衍抬起头,眼神平静无波,等着下文。
“吴镇长家的宝贝疙瘩,祖上传下来的《磐石筑城录》,祭祖压轴要用的!不知招了什么邪,叫虫子啃得不成样子了!三天,就三天!祭祖大典上要是拿不出来,他吴仁义的脸往哪儿搁?我这酒馆的供奉怕也要泡汤!”红姐语速飞快,一边说一边从怀里掏出一个用油布裹得严严实实的包袱,小心翼翼地放在墨衍面前唯一还算干净的桌角上,“老规矩,活计紧,酬金嘛……这个数。”她伸出三根手指,在墨衍眼前晃了晃,又飞快地补上一句,“管饱!热腾腾的饭菜,酒馆里最好的灶头给你留一份!包你吃到祭祖那天!”
墨衍没看那三根手指,目光落在油布包袱上。镇长吴仁义,磐石镇说一不二的人物,他的“急单”,酬金从来象征意义大于实际价值,红姐附赠的那顿饭,恐怕才是真正的报酬。他默默点了点头,算作应承。
红姐脸上立刻绽开笑容,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就知道小墨先生靠得住!那……我先回?酒馆里还一摊子事儿呢!”她风风火火地转身,蓑衣甩出一串水珠,消失在门外,只留下潮湿的脚印和渐渐远去的脚步声。
屋内重归寂静,只剩下单调的雨声。墨衍解开油布包袱,露出里面的古籍。书册比《西境风物志》厚重得多,封面是某种深色的硬皮,边缘磨损严重,露出里面的麻布衬底。一股更浓烈的陈腐气息扑面而来,其中还夹杂着一丝极其隐晦的、难以言喻的冷意。
他戴上薄薄的棉布手套,动作轻缓地翻开封面。内页的情况触目惊心。大片大片的孔洞遍布纸张,绝非寻常蠹虫啮痕。那些孔洞边缘并非锯齿状的啃噬缺口,反而呈现出一种诡异的……晶体状?如同某种暗紫色的微小冰晶,深深嵌入纸张的纤维里。墨衍的指尖隔着布料,轻轻拂过一处孔洞边缘。
一股冰冷的寒意,瞬间穿透薄薄的手套,沿着指尖的神经直刺上来!
墨衍猛地缩回手,眉头紧紧锁起。这不是虫蛀,也不是霉变。这种晶体状的侵蚀痕迹,以及那股刺骨的寒意……他从未在任何一本古籍修复的记录里见过类似的东西。心头莫名地沉了一下。
他定了定神,重新凝聚起那微弱的“感知”之力,指尖再次泛起那几乎看不见的微光,小心翼翼地探向另一处稍小的蚀痕。这一次,他刻意放缓了速度,让感知如同最细的探针,尝试接触那暗紫色的晶体边缘。
嗡——
仿佛有一根无形的冰冷钢针,狠狠刺入他的脑海!眼前瞬间炸开一片混乱的黑暗,无数尖锐的嘶鸣和低沉的咆哮在意识深处轰然作响,带着一种纯粹的、令人作呕的恶意!
“呃!”墨衍闷哼一声,身体剧震,猛地向后仰去,撞在吱呀作响的椅背上。那本《磐石筑城录》脱手而出,重重摔在桌面上,发出沉闷的响声。
冷汗瞬间浸透了他的后背。他急促地喘息着,心脏在胸腔里狂跳,仿佛要挣脱束缚。刚才那一瞬间的接触,那冰冷意念中蕴含的毁灭与死寂,让他如同坠入冰窟深渊。
就在这时,又一阵敲门声响起,比红姐的更沉重,也更急促。
“墨衍!开门!”一个粗豪的声音穿透门板,是猎户石莽。
墨衍强压下翻腾的气血和残留的惊悸,深吸一口气,努力让声音听起来平稳:“门没闩。”
吱呀一声,门被大力推开。石莽高大的身躯几乎堵住了门口,带着一身山林间的寒气和浓重的汗味。他穿着兽皮坎肩,头发胡子乱糟糟地纠结在一起,肩上扛着一头刚剥了皮、还在滴血的岩羊,血水混着雨水淌了一地。
“喏,上次托你描的那张祖传的‘镇宅符’,画的不错!老头子说看着就心安!”石莽咧嘴一笑,露出一口黄牙,随手将一块沉甸甸、沾着泥土和暗红血渍的东西丢在墨衍脚边的地上,“哐当”一声脆响。
那东西在地上滚了两圈,停了下来。是一块兽骨,看形状是某种大型猛兽的肩胛骨。骨头上用某种尖锐器物,深深地刻划着一圈圈扭曲、繁复、毫无规律的纹路。那些纹路线条歪斜狂放,仿佛某种癫狂的呓语被强行烙印在骨骼之上,透着一股原始的野性和难以言喻的诡异。
墨衍的目光,从桌上那本散开的、布满暗紫色蚀痕的《磐石筑城录》,缓缓移到了地上那块刻满狂乱纹路的兽骨上。
磐石镇边缘的雨,似乎更冷了。那本摊开的古籍上,暗紫色的蚀痕在昏暗的光线下,如同凝固的毒血。而地上那块新来的兽骨,其上的狂乱刻纹,正无声地散发着泥土、血腥与一种难以名状的气息。
石莽抹了把脸上的雨水,大大咧咧地一脚踩在门槛上,浑然不觉自己带来的东西有何不妥:“雾瘴林边上捡的,邪性得很!骨头硬得石头似的,凿都凿不动!想着你鼓捣这些古里古怪的玩意儿,兴许能用上?抵工钱了!”
他指了指地上那根粗壮的羊腿:“这羊腿新鲜,算添头!走了!”话音未落,人已扛着剩下的岩羊转身,沉重的脚步声混着雨声,迅速远去,只在门槛留下几个湿漉漉的泥脚印和浓重的血腥味。
门被风带得晃动了一下,吱呀作响。
屋内重归寂静,只剩下雨水敲打屋檐的单调背景音。墨衍没有立刻去动那块兽骨,他的目光在桌上的古籍和地上的骨头之间来回逡巡。一种莫名的直觉,如同冰冷的藤蔓,悄然缠上心头。
他缓缓站起身,走到桌前,重新拿起那本《磐石筑城录》。这一次,他翻得格外仔细,跳过那些讲述先祖筚路蓝缕开垦荒野、建立家园的激昂文字,直接寻找关于磐石镇建立之初的隐秘记载。指尖在发脆的纸页上滑过,终于停留在某一页被蚀痕侵蚀得尤为严重的章节。
“……地龙翻身,山峦崩摧,沃野裂谷……镇民惊恐,掘穴以求庇护……于地脉深处,得见……不祥纹路……非金非石,色若凝固之淤血,触之寒彻骨髓……其状诡谲,蔓延不绝,似有活物藏匿其中……大长老惊惧,斥为地邪之痕,恐招灾祸……遂倾全镇之力,采青石之精,筑城基以镇之,永封其下……”
墨衍的手指,在“色若凝固之淤血,触之寒彻骨髓”这几个字上反复摩挲。古籍上的描述,与他指尖残留的寒意何其相似!而“不祥纹路”……他蹲下身,目光锐利地投向地上那块兽骨。
兽骨上的刻痕,线条粗犷扭曲,毫无章法,与古籍记载中可能被“永封地下”的纹路似乎并无直接关联。但墨衍心中那根弦却绷得更紧了。磐石镇建立之初,封镇地下的“不祥纹路”……雾瘴林边缘捡到的、刻着邪异纹路的坚硬兽骨……
他伸出带着手套的手,小心地避过那些狂乱的刻纹,指尖触碰到兽骨冰凉的表面。
没有古籍蚀痕那种刺骨的、直透精神的寒意。但一种更深沉、更原始、仿佛沉淀了无数岁月与血腥的阴冷气息,却顺着指尖悄然渗透上来。这骨头本身,似乎就承载着某种不祥。
墨衍的目光再次落回桌上摊开的《磐石筑城录》。那暗紫色的蚀痕,在昏暗中仿佛微微搏动了一下。他猛地想起刚才感知接触蚀痕时,脑海中炸开的黑暗、嘶鸣与那纯粹的恶意。这兽骨上的纹路,与那被“永封”之物,与这蚀痕……三者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令人不安的、未知的关联?
屋外的雨,下得更急了。豆大的雨点砸在屋顶的茅草上,噼啪作响,像是无数冰冷的手指在敲打。屋内的阴影被摇曳的烛光拉长,扭曲地投在墙壁和堆满旧纸的书架上,仿佛蛰伏的兽。
墨衍拿起桌上的小镊子,极其小心地从《磐石筑城录》一处较大的蚀痕边缘,夹取下一粒比针尖还细小的暗紫色结晶碎屑。这碎屑几乎无法用肉眼看清,只有在他的“感知”微光下,才呈现出晶体特有的、微弱的棱面反光。他将这粒碎屑凑近鼻端,那股熟悉的、几乎能冻结思维的寒意再次袭来,远比触摸时更清晰,更纯粹。
他放下镊子,又拿起那块沉甸甸的兽骨。这次,他将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那些狂乱的刻纹上,尝试调动起那微弱的感知之力,像解读古籍残页一样,去“触摸”这些刻痕的“纹理”。指尖的微光再次亮起,比之前修复古籍时似乎更凝实了一丝,小心翼翼地探向骨头上一条最深的扭曲刻痕。
嗡!
并非刺骨的寒意,而是一种截然不同的冲击!一股狂暴、混乱、充满了原始兽性与嗜血渴望的意念碎片,如同决堤的洪流,顺着感知之力狠狠撞入墨衍的脑海!眼前瞬间闪过模糊的景象:扭曲晃动的黑暗森林,参天巨木在视野中疯狂地摇晃,震耳欲聋的、非人的咆哮声浪几乎要撕裂耳膜,腥臭的热气喷在脸上……视野的边缘,似乎有几点极其黯淡的、一闪而逝的暗紫色光芒……
“咳!”墨衍身体一晃,扶住桌沿才勉强站稳。额头渗出细密的冷汗,太阳穴突突直跳,精神如同被粗暴地揉搓过,传来阵阵疲惫和刺痛。这次的冲击更偏向于狂暴的兽性,与蚀痕那种冰冷、纯粹的毁灭恶意不同,但两者都带着一种令人极度不适的“污染”特质。而且……那幻象边缘一闪而逝的暗紫色光芒……
墨衍的目光锐利如刀,猛地投向窗外——那是雾瘴林的方向。石莽说,这兽骨是在雾瘴林边缘捡到的。古籍中记载的“不祥纹路”被封镇在磐石镇地下。而雾瘴林边缘的兽骨上,却刻着能引动狂暴幻象的纹路,并且在幻象中,出现了与古籍蚀痕极其相似的暗紫色光芒?
一条冰冷而危险的线,似乎正从磐石镇的地底,悄然延伸向那片终年被毒瘴笼罩的、死亡禁地般的森林。
他将兽骨轻轻放在桌上,紧挨着那本摊开的《磐石筑城录》。昏黄的烛光下,泛黄脆弱的纸页上,暗紫色的蚀痕如同凝固的毒疮;旁边,沾着泥土和干涸血迹的苍白兽骨上,狂乱的刻纹则像是某种野蛮的献祭符文。
一纸,一骨。一个封镇于地下的古老恐惧,一个暴露在荒野边缘的现世狰狞。磐石镇这方小小的天地,在这连绵的阴雨里,仿佛被这两样东西撕开了一道缝隙,露出其后深不见底的、令人心悸的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