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3月8日清晨,薄雾还未完全散去,金陵东路旧货市场已经渐渐热闹起来。
摊位一个挨着一个,摆满了琳琅满目的旧物,喧闹的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
陈宇站在旧货市场门口,身上背着军用挎包,里面装着二十斤全国粮票。
这些粮票在如今这个逐渐迈向市场经济的时代,虽然已经不再是生活的必需品,但却是他进入这场特殊交易的敲门砖。
穿中山装的摊主满脸堆笑,掀开油布,露出整箱泛黄的真空电子股权证。
一股霉味混着樟脑丸的气息扑面而来,陈宇皱了皱眉头,但眼中却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这些看似破旧的股权证,在他眼中却是开启财富大门的钥匙。
“老板要多少?”摊主一边用报纸扇着青烟缭绕的煤球炉,一边问道,“这些可都是职工内部股。”
陈宇蹲下身,小心翼翼地拿起一张股权证,指尖轻轻掠过边沿的毛边。
前世那个暴雨夜,他在档案馆翻到过真空电子的清算报告。
他深知,这些本该作废的凭证,会因国企改制突然获得流通资格。
想到这里,他的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自信的笑容。
“全要了。”陈宇果断地说道,同时拍出三捆用《解放日报》包着的现金,
“不过得麻烦您跟我去趟公证处。”
他做事向来谨慎,如此大的一笔交易,公证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这笔财富的尊重。
三月中旬,静安证券营业部里人头攒动,嘈杂的人声和键盘敲击声交织在一起。
陈宇在交割窗口前排了四十分钟队,身后的东北口音汉子不停地抱怨着:
“真空电子这破股,十年没见涨!”
汉子怀里抱着印有“上海无线电十八厂”字样的搪瓷杯,指缝里嵌着洗不掉的焊锡膏,一看就是在工厂里辛勤劳作的工人。
他对真空电子股票的失望溢于言表,在他看来,这只股票就像一块烫手的山芋,毫无价值可言。
“同志,办过户。”
陈宇终于排到窗口,将鼓囊囊的档案袋推了过去。
女办事员戴着套袖,眼神专注地用放大镜核对着每张股权证的钢印,惊讶地说道:“哎呦,这些是1986年的老凭证啊?”
就在这时,一个穿皮夹克的黄牛突然挤了过来,脸上带着一丝狡黠的笑容:
“小阿弟,这些废纸我八折收!”
他袖口露出的金表链闪着油光,似乎在炫耀着自己的财富,
“真空电子要破产重组......”
黄牛试图用虚假的消息来误导陈宇,让他低价出售手中的股权证。
“我赌它能造出彩色显像管。”
陈宇突然提高声音,眼神坚定地扫视着周围。
他的声音在嘈杂的大厅里格外响亮,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前世记忆中,正是这个月国务院将发布《电子工业振兴条例》。
他相信,真空电子在这个政策的推动下,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他的这一表态,不仅是对黄牛的回应,更是对自己判断的自信宣告。
四月五日,清明节。
细雨如丝,打湿了外滩防汛墙上的寻人启事,给这座城市增添了一丝忧伤的氛围。陈宇在和平饭店套房里,静静地摆弄着新买的东芝彩电。
屏幕里雪花点跳动,仿佛是命运的信号在闪烁。
突然,张华冲了进来,满脸兴奋地喊道:“陈总,真空电子涨停了!”
陈宇的眼神瞬间亮了起来,他迅速抓起电话拨通营业部:
“21号到30号账户全部挂单,单价十二块八。”
听筒里传来此起彼伏的键盘声,仿佛是财富涨潮的轰鸣。
窗外的黄浦江上,运载显像管生产线的货轮正缓缓靠岸。
这一切都预示着,陈宇的投资即将迎来丰厚的回报,他的财富之路正越走越宽。
四月十八日,上海无线电十八厂。车间里机器轰鸣,工人们忙碌地穿梭在生产线之间。
陈宇穿着白衬衫,穿梭在车间里,衬衫上已经沾了不少油污,但他毫不在意。
流水线上崭新的显像管泛着幽蓝光泽,仿佛是未来的希望之光。
王厂长擦着汗,热情地介绍道:“这是引进的日本生产线......”
“国产化率多少?”陈宇突然用改锥敲了敲传送带,目光犀利地问道,
“听说显像管玻璃还要进口?”
他深知,技术瓶颈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
前世记忆在脑海中闪回——正是这个技术瓶颈让真空电子错失良机。
他掏出笔记本,写下三个电话号码:“这是洛阳玻璃厂总工家的电话,他儿子今年要考复旦大学。”
陈宇试图通过这种方式,为真空电子解决技术难题,同时也为自己的投资创造更大的价值。
他的这一举动,不仅展现了他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力,更体现了他为实现目标而不择手段的决心。
五月,股市迎来了一场风暴。
当“真空电子突破三十元”的横幅挂上营业部时,整个市场都为之震动。
陈宇正在城隍庙绿波廊宴请券商代表,酒桌上摆满了丰盛的佳肴,酒香四溢。
穿的确良衬衫的股评家醉醺醺地举杯:“陈老板真是点石成金!”
他对陈宇的投资眼光佩服得五体投地,在他看来,陈宇就像是一个神奇的财富创造者,能够将看似毫无价值的东西变成巨额财富。
张华突然递来电报,赵刚的钢笔字力透纸背:“拖拉机全装收音机,今早全村听你上证券广播。”
陈宇望向窗外,九曲桥上拍照的游客举着夏普摄像机,镜头反光里映出他腕上的上海表——表盘已换成镀金劳力士。
这一变化不仅象征着他财富的增长,更是他成功的标志。
他从一个普通的投资者,逐渐成为了股市中的传奇人物。
六月,伏天的炎热笼罩着整个城市。
陈宇在银行保险库签完最后一张存单时,冷气出风口突然飘进槐花香。
“陈总,赵队长押车回来了。”
王强捧着冰镇盐汽水冲进来,“说农场新建的烘干塔能存五千吨粮食!”
农场的发展也在蒸蒸日上,这让陈宇感到无比欣慰。
他不仅在股市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还通过自己的努力,带动了身边的人共同发展。
暴雨突然倾盆而下,陈宇站在营业部台阶上,看着穿塑料雨衣的股民在积水里抢拾交割单。
那个东北口音的汉子正举着搪瓷杯接雨水喝,杯身上“工人阶级有力量”的标语在雨中愈发鲜艳。
这一幕让陈宇陷入了沉思,他深知,股市的风云变幻虽然带来了财富,但也让人们的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
他希望自己的成功,能够为这个时代带来一些积极的影响。
七月,流火的季节。
当真空电子因彩电下乡政策突破五十元时,陈宇在锦江饭店顶层旋转餐厅召开庆功宴。
餐厅里灯火辉煌,音乐悠扬。
他特意换上回力鞋,给每位服务员发了百元红包:“今天收盘时,记得给家里打电话。”
他的这一举动,不仅是对服务员的感谢,更是对生活的感恩。
赵刚拎着麻袋进来,五百万现金在波斯地毯上堆成小山。
陈宇抽出三捆钞票拍在钢琴上:“这是给洛阳玻璃厂子弟学校的赞助费。”
他突然掀开琴盖,弹奏起《春天的故事》,琴键上还沾着显像管车间的硅粉。
他用音乐表达着自己对这个时代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同时也展现了他的社会责任感。
八月,未央的时光。
陈宇站在外滩新竖起的证券广告牌下,bp机突然震动。
屏幕显示着真空电子最新股价:68.88元。他摸出最后一张职工股凭证,轻轻塞进黄浦江的浪涛里。
对岸陆家嘴工地的塔吊正在吊装证券大厦的钢梁,打桩机的轰鸣中,新时代的铜钟就要敲响。
他知道,自己在股市的这段传奇经历,只是这个伟大时代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