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板上精细的地图和符号被送往河滩,带去了这边的信息和期盼。等待回应的日子,营地内弥漫着一种新的期盼。与族人生存的确认,如同在黑暗的隧道尽头看到了确凿的光点,激励着每一个人。
陈景行没有浪费任何时间。他意识到,与白土部落(Saclu'um)的交流不能永远停留在沙画和手势的层面。更深度的合作,需要更精准的沟通。
“我们需要学习他们的语言,哪怕只是最简单的部分。”他对阿图和卡努姆说,“下次交易,不要只带东西,带上耳朵和脑子。记住他们说的每一个词,观察他们指着什么说的。”
他找来一些平整的树皮,用炭笔在上面记录下已知的少数词汇:“Yuum bo'otik”(谢谢)、“ha'”(水)、“báalam”(美洲豹,也是那位失踪老猎人的名字,或许是巧合,或许有联系)、“K'áax”(森林)。
下一次交易,阿图和卡努姆的任务发生了变化。他们依旧带着礼物,但更专注于倾听和观察。他们故意放慢交易节奏,拿出各种物品——水囊、兽皮、鱼、盐——观察纳波和其族人如何称呼它们,并默默记下发音。
纳波显然注意到了他们的意图。这位智慧的老者非但没有抵触,反而似乎觉得很有趣。他放慢语速,清晰地重复着词语,甚至主动指着天空、云朵、河流,说出它们的名称。
“Ka'anaan”(天空)、“muul”(云)、“ha'”(水,但他们发现了更具体的“Lu'um ha'”指地下水,“Yáax ha'”指河水)。
交易结束时,阿图的树皮纸上已经记录了数十个新词。虽然发音古怪,难以模仿,但意义逐渐清晰。
返回营地后,学习白土部落语言成了新的日常。陈景行凭借学者对语言的敏感,试图分析出简单的语法结构。阿图和卡努姆则努力练习发音。甚至陈沐阳和基利也加入了进来,营地里时常响起磕磕绊绊的异族词汇声,带来些许苦中作乐的轻松。
语言的学习迅速拉近了双方的距离。下一次交易时,阿图尝试着用生硬的发音说出“bix a beel?”(大致意为:怎么样?\/你好吗?)。
纳波先是一愣,随即脸上绽放出大大的笑容,露出稀疏的牙齿,用一连串飞快的话语回应,虽然听不懂,但其中的友善和欢迎显而易见。他也开始更积极地指着物品,说出名称,仿佛在教导好奇的学生。
除了语言,另一个突破来自狩猎。
卡努姆注意到白土部落的猎人使用的是一种短小的、看似简陋的弓,射程不远,但箭矢却异常精准,常常涂有不同用途的草药或毒液。他们狩猎更依赖对地形和动物习性的极致了解,以及无声的潜近技巧,而非武器的威力。
一次交易后,纳波那边的一位年轻猎人(名叫“Ek”,意为“星星”)对卡努姆背负的长弓流露出好奇。卡努姆大方地递过去让他试射。Ek费力地拉开长弓,箭矢歪歪斜斜地飞出,远不如他用自己短弓的准头,但他对长弓的射程和力量惊叹不已。
卡努姆则对Ek箭囊里那些用途各异的箭矢很感兴趣,尤其是几种能模仿动物叫声、吸引猎物的诱哨箭。
一种基于共同技能的欣赏悄然滋生。
几天后,营地附近出现了一头凶猛的美洲豹,袭击了陷阱,拖走了猎物,对营地构成了威胁。卡努姆追踪其踪迹,发现这头豹子异常狡猾,难以用常规陷阱对付。
在下一次交易时,卡努姆用新学的词汇夹杂着手势,向纳波和Ek描述了这头美洲豹的情况和大致活动范围。
纳波听后,神情严肃。他和Ek低声交谈了几句,然后Ek用力点了点头。
纳波对卡努姆做了一个“跟随”和“合作”的手势。
一场跨部落的合猎,就此约定。
次日黎明,卡努姆和Ek在预定地点汇合。没有过多言语,仅凭手势和眼神,两位优秀的猎人便理解了彼此的意图。
卡努姆负责利用长弓的射程和威力,在开阔地驱赶和威慑。 Ek则利用对地形的熟悉和潜行技巧,带着他的短弓和特制箭矢,潜入豹子最可能逃窜的密林小路,设置障碍和伏击点。
狩猎过程惊心动魄。美洲豹异常凶猛,几次险些突破包围。但卡努姆的远程精准射击和Ek诡异的毒箭与诱哨完美配合,最终成功将这头猛兽逼入绝境,由卡努姆一箭射穿眼眶终结。
胜利的时刻,两位猎人站在庞大的猎物前,相视一笑,互相捶了捶肩膀,一切尽在不言中。一种基于相互尊重和实力认可的、男人间的友谊悄然建立。
他们合力将豹子拖回河边,平分了猎物。豹皮和一部分肉给了卡努姆,珍贵的豹骨、胆囊和最好的肉则被Ek带走,这是猎人间的规矩。
这次成功的合猎,意义远不止于一顿丰盛的肉食。它证明了两支队伍可以在实际事务中进行有效合作,建立了超越交易的、更坚实的信任基础。
当卡努姆拖着硕大的豹皮回到营地时,他带来的不仅仅是食物和荣耀,更是一个强烈的信号:他们与白土部落的关系,已经从谨慎的物物交换、情报传递,迈入了更具实质性的、肩并肩合作的阶段。
语言的壁垒正在被一点点凿穿,合作的模式正在实践中摸索成型。
希望,不再仅仅是遥远的信号和等待,它变成了树上新增的词汇,变成了猎人间默契的手势,变成了共同分担危险与分享收获的坚实情谊。
重返家园的道路上,他们或许不再只是逃亡的幸存者,更正在成为联结不同部落、汇聚各方力量的种子。雨林深处,新的联盟正在孕育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