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地里的雨声持续了一夜,清晨掀开帐篷门帘时,积水已经漫到脚踝,排水沟虽在流动,可雨势太大,沟里的水快要溢出来。远处的溪水暴涨,浑浊的水流裹挟着断木和碎石,在山谷里“轰隆”作响,离营地越来越近——雨洪要来了!之前挖的排水沟只能排营地积水,挡不住山洪,得赶紧做导流和防洪的工具,不然营地会被洪水冲毁。
“溪水离营地只有半里,按这涨势,半个时辰就会淹过来!得先做‘洪水导流堤’,把洪水引向旁边的洼地,再做‘防冲挡板’,护住栅栏,不然栅栏一倒,营地就没屏障了!”阿图踩着积水,走到营地最高处,看着远处奔腾的洪水,语速都快了几分。
族人们顾不上吃早饭,立刻在营地旁的高地分工,雨水顺着头发往下流,没人在意——
奇伯和陈沐阳负责做“防洪沙袋”。他们找了几十块粗麻布(从破损帐篷拆的,洗干净后还能用),每块布缝成两尺长、一尺宽的袋,袋口留一尺长的布,方便装完沙子后打结;然后去营地附近的沙坡,用木铲往袋里装沙子,每个沙袋装到七成满,既够重,又能灵活堆放;装完后,用粗藤将袋口牢牢扎紧,再在沙袋外侧涂一层防水胶(从储水罐旁拿的,能防止雨水渗进沙袋,让沙子变沉);最后在每个沙袋的角落,缝一根短藤(方便搬运时抓握,堆放时也能互相绑在一起,增加稳固度)。
半个时辰内,众人装了三十个防洪沙袋。阿图指挥着将沙袋堆在营地西侧,也就是洪水来的方向,堆成三尺高、两尺宽的导流堤,堤的内侧倾斜,能将洪水引向旁边的洼地;沙袋之间用短藤绑紧,缝隙里填进碎石,防止洪水从缝隙渗进来。刚堆好,洪水就到了导流堤前,被堤一挡,果然转向洼地,营地前的积水渐渐退去,导流效果比预想中好。
“栅栏还得加‘防冲挡板’,洪水的冲击力大,光靠沙袋不够。”塔卡和雅兰去营地附近的林子里,砍了十几块三尺长、一尺宽的硬木板,是松树木料,耐冲击;他们在木板的外侧,贴一层暗能蜥金属片(从之前的碎片拆的,增强硬度,直接承受洪水冲击),金属片用铜钉固定,接缝处涂防火泥(防洪水渗入,还能增强密封性);木板的内侧,每隔一尺钉一根木柱,木柱的另一端固定在栅栏柱上(将挡板的受力分散到栅栏,避免单块木板被冲垮);最后在挡板的底部,堆上防洪沙袋,压住挡板底部,防止洪水从底部冲起。
防冲挡板刚固定好,一股洪峰就冲了过来,“轰隆”一声撞在挡板上,金属片只发出闷响,挡板没晃动,连木柱都没松动,栅栏也稳稳立着,防冲效果远超预期。
洪水带来了不少断木和腐枝,这些东西扔了可惜,还能做成“燃料储备堆”。陈景行和阿图趁着雨势变小,去营地外的洪水里捞断木——他们做了“捞木钩”:用粗藤绑着一根长木杆,杆的一端绑一个金属钩(从暗能蜥碎片弯的,锋利且能勾住木头);钩的内侧贴一层防滑胶(树脂藤刮的,勾住木头后不会滑掉);木杆的另一端绑一块厚兽皮握柄,防手滑。
两人捞了二十多根断木,堆在营地东侧的高地上,远离洪水;然后将断木劈成一尺长的小段,堆成“井”字形,中间留通风口;断木堆的底部铺三层火山灰(防潮),周围堆上防洪沙袋(防止雨水渗进);最后在断木堆的顶部,盖一层厚兽皮(防雨水淋湿),做成的燃料储备堆,够营地烧半个月,比之前去林子里砍木方便太多。
雨渐渐停了,洪水也退去,营地外的地面一片泥泞,却没被淹,栅栏和帐篷都完好。众人松了口气,才想起还没吃东西,雅兰赶紧用净化器净化了些水,煮了锅野鸡汤,加了点剩下的紫果果干,香味飘满营地。
饭后,阿图看着营地外的泥泞,皱了皱眉:“泥泞里不好走路,还容易陷进去,得做‘泥泞踏脚石’,铺在营地到取水点的路上。”奇伯和塔卡立刻动手——他们找了些洪水冲来的平整石块,石块表面用石斧削平,边缘磨光滑;然后在石块的底部,凿四个小孔,孔里插进短木柱(一尺长,能扎进泥里,固定石块);石块的表面刻“人”字形纹路(防滑,就算沾了泥也不会滑);最后将踏脚石按两步一块的距离,铺在营地到取水点的泥路上,路两旁再堆上防洪沙袋,挡住泥水,形成一条“干爽路”。
阿图走在踏脚石上,脚没沾半点泥,走起来稳当,比在泥泞里深一脚浅一脚舒服太多。
夕阳落下时,营地已经恢复了秩序:防洪沙袋和防冲挡板还堆在栅栏旁,随时应对可能的再次洪水;燃料储备堆堆得整齐,断木干燥;踏脚石铺的路干爽;储水罐里的水又满了,净化器还在旁边待命;捕猎陷阱检查了一遍,有两组还兜住了猎物,是两只兔子。
众人围坐在篝火旁,吃着野兔肉和果干饼,没人说话,却都能感觉到安稳。营地外的泥泞里,几只小鸟在啄食被洪水冲来的种子,远处的山涧又恢复了清澈,只是水流比之前急了些。明天,他们还要去检查捕猎陷阱,更换净化器的滤材,把洪水冲乱的储粮笼整理好——野外的生活从不会完全安稳,但只要手里有工具,彼此配合,就能应对所有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