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雪压得村落的茅草屋顶往下塌,几处茅草已经被雪浸成深褐色,风一吹就簌簌掉雪粒。阿图推开磨坊门时,看到村口的铁匠正踩着木凳,用干草填补屋顶的破洞——木凳晃得厉害,他妻子在下面扶着,手里还攥着一把冻硬的麦秆;教堂的石墙根下,几个孩子围着一堆融雪玩,雪水顺着石缝渗进泥土里,冻成薄薄的冰壳,反射着微弱的晨光。
“咱们的帐篷顶快塌了!”塔卡从帐篷里钻出来,头上还沾着茅草,“夜里的雪积得太厚,帐篷的木架弯了,再不想办法,今晚就得在磨坊里挤着睡;还有,连着吃了三天熏肉干和黑麦饼,嘴里发苦,村民说后山有耐寒的‘雪根菜’,能煮着吃,就是得挖开半尺厚的雪才能找到;铁匠家的屋顶补了一半,木凳不够高,还缺个稳当的梯子,说愿意用半块腌猪肉换咱们帮忙。”
雅兰正用布擦拭陶碗,碗里还剩一点昨晚的豌豆汤,汤面上结了层薄油:“雪根菜挖回来得赶紧处理,不然会冻坏,得做个烘干架,把菜晒干了存着,冬天能吃很久;帐篷的木架得加固,光靠撑木杆不行,得做个能承重的支架;梯子也得做,帮铁匠修完屋顶,还能用来清理咱们帐篷上的积雪。”
奇伯坐在磨坊的陶灶旁,手里拿着一块新换的铁锭,正用磨石打磨边缘:“先做三件事:帐篷雪载支架、野菜烘干架、便携木梯。支架撑帐篷,烘干架存菜,梯子帮村民修屋顶换腌肉;上午做好支架和烘干架,下午去后山挖雪根菜、帮铁匠修屋顶,傍晚回来烘干野菜,煮一锅野菜汤,解解嘴里的苦。”
族人们立刻在磨坊旁的雪地里忙活起来,雪粒落在铁锭上,很快就化成水珠,却没人停下手里的活——
奇伯和塔卡先动手做“帐篷雪载支架”。他们找了四根三尺长的硬木杆,每根杆的一端削成尖,钉进帐篷四周的地里一尺深,作为固定桩;然后在每两根固定桩之间,绑一根横木杆,横木杆离帐篷顶半尺高,形成一个方形框架;框架的四个角,各斜绑一根木杆,一头连固定桩,一头连横木杆,形成三角形支撑(三角形更稳固,能扛住积雪重量);最后在横木杆上,每隔一尺绑一根细藤条,藤条垂下来系在帐篷的木架上,将积雪的重量分散到框架上,避免帐篷架直接受力。
支架搭好后,陈沐阳用木铲铲掉帐篷顶的积雪——积雪顺着支架滑下来,帐篷架果然不再晃动,之前弯了的木杆也慢慢弹直,比单纯撑木杆稳固太多,就算再下两天雪,帐篷也不会塌。
陈沐阳和阿图则做“野菜烘干架”。他们找了块两尺长、一尺宽的硬木板,木板上钻满半寸大的小孔(方便通风,让野菜快干);然后用四根一尺长的木柱,钉在木板的四个角,做成支架,让木板离地面半尺高(避免地面潮气);支架的外侧,围一圈细藤网(挡住风吹雪落,还能透光);最后在支架的下方,放一个陶盆,陶盆里装着从陶灶里掏出来的热灰(利用余温烘干野菜,不用额外烧柴,符合中世纪省柴的习惯)。
烘干架做好后,雅兰放了几片新鲜的雪根菜在木板上——过了一个时辰,菜片就变得半干,摸起来不粘手,比放在雪地里冻着强,还能保留菜里的水分,吃起来不柴。
上午的日头刚爬过教堂的尖顶,众人带着木铲、烘干架,往后山出发。后山的雪没到小腿,走一步就陷进去半尺,阿图用木铲挖开雪层,果然看到贴地生长的雪根菜——菜叶子呈深绿色,带着锯齿,根部粗短,挖出来带着泥土,却很新鲜;塔卡用木铲挖了满满两布袋,足够烘干后吃半个月。
下午的日头偏西时,众人扛着雪根菜回到村落,先去铁匠家修屋顶。陈沐阳和塔卡组装“便携木梯”——木梯是用两根四尺长的硬木做梯架,梯架上每隔一尺钉一根横木做梯级,梯级的两端用铜钉固定,梯架的底部绑一块厚兽皮(放在屋顶不打滑);木梯能拆开成两根木杆,方便携带,组装起来又稳当,比铁匠的木凳好用太多。
陈沐阳踩着木梯爬上铁匠家的屋顶,用干草和泥土填补破洞,塔卡在下面递材料;铁匠的妻子则在屋里煮豌豆汤,还切了一小块腌猪肉放进汤里——这是中世纪村民招待客人的方式,有肉的汤就算是厚待了。修完屋顶,铁匠果然给了半块腌猪肉,肉皮上还挂着盐粒,是用粗盐腌了一个月的,能放很久。
傍晚时分,众人回到磨坊,开始烘干雪根菜。雅兰将雪根菜洗干净,切成半寸宽的条,铺在烘干架的木板上,陶盆里的热灰还带着温度,菜条很快就开始变软;陈沐阳则在陶灶里烧火,煮了一锅野菜黑麦粥,粥里加了几片熏肉干和新鲜的雪根菜,粥的香气混着野菜的清香,飘满了磨坊。
村民们闻到香味,有几户人家端着陶罐过来,想用黑麦换点野菜干——雅兰给每个陶罐里装了一把干菜,换回来的黑麦刚好放进防虫箱里,储物架上的谷物又多了不少。教堂的钟声敲了五下,晚祷的歌声从石墙后传来,混着雪粒落在茅草屋顶的沙沙声;磨坊的陶灶里,粥还在冒泡,烘干架上的野菜干已经变得干脆,用手一掰就断,带着淡淡的清香。
没人说话,阿图正用木铲清理帐篷支架上的新雪,雪粒落在支架上,顺着横木滑下来;雅兰将烘干的野菜干装进陶土密封罐,罐口用蜡封好,放进储物架;陈沐阳则帮奇伯打磨新的铁锭,铁锭在火光里泛着冷光,明天就能用它做一把新的伐木斧;塔卡坐在陶灶旁,喝着热粥,粥里的野菜带着微苦,却解了多日吃熏肉的腻。
远处村落的灯火渐渐暗了,只有教堂的窗口还透着一点光,雪还在下,却没了之前的狂劲,变得细密起来。他们知道,只要帐篷稳固,食物充足,这个冬天就能安稳地撑下去,在这个中世纪的欧洲村落旁,每多做一件工具,每多存一点食物,就多一分活下去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