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贯……就为了这五百贯?”
监察院问询室内,钟离眛看着面前面如死灰的工部采买司副使,声音里听不出什么情绪,只是将一张字据轻轻推到他面前。字据上的墨迹清晰,写明田氏商号以“石料运输途中意外损耗补偿”为名,支付给这位副使五百贯钱,落款日期就在西市扩建主要石料采购合约签订后不久。
那副使原本还想狡辩,可在钟离眛那双仿佛能洞穿人心的目光注视下,在这铁证面前,他肩膀彻底垮了下去,瘫坐在椅子上,双手捂住了脸。
“是……是田氏那边主动给的……”他声音嘶哑,带着哭腔,“他们说……说新朝初立,采买规矩严,运输损耗难免,这点钱是……是贴补辛苦……我,我一时糊涂啊!”
钟离眛面无表情地记录着,继续追问:“西市扩建所用青石,报价高出市面三成,与你收受这五百贯,有无关联?”
副使猛地抬头,连连摆手:“定价!定价是工部依据石料标准和墨家匠人初步意见定的!我……我哪有那个胆子直接插手定价!我只是……只是在田氏递交的资质文书上,没有深究他们与我的姻亲关系,默许了他们参与竞标……那高出的价钱,一部分确实是石料工艺不同,另一部分……怕是田氏自己趁机加了上去……”
半日功夫,案情已然清晰。采买司副使借职务之便,默许姻亲商号参与工部采买并收受“补偿”,虽未直接操纵定价,但已构成渎职与贪墨。田氏商号则利用这层关系,在合理的工艺成本之上,违规加价牟利。
周亚夫拿到钟离眛的最终报告,仔细审阅后,提笔拟定了《田氏采买案审结报告》。处理方案明确:采买司副使革去现职,降为工部主事,追缴非法所得五百贯;田氏商号罚款两千贯,取消其三年内参与工部任何采买的资格。他将报告与那份象征风波起源的“茶渍审计页”副本一同封存,呈送大统君赵政,同时抄送刑部备案。
工部衙门内,宋礼几乎是迫不及待地将完善后的《工程采买回避细则》最终稿送到了行政院。这份细则不仅吸纳了墨家工匠的核验意见,更从田案中吸取了教训,新增了“采买人员需提前报备所有三代内血亲、姻亲关联商号,并于衙署公示三日”、“所有技术类物料采买,需留存标准样品,由工部与匠人共同封存备案,以便后续核验”等硬性条款。
萧何仔细翻阅后,眼中露出赞许之色,与宋礼联名签署,当日便提交议事院审议。得益于前期充分的沟通与田案带来的警示,细则在议事院顺利通过。
与此同时,曹参也将细化后的《行政院违规报备惩处细则》正式张榜公布。公告栏前围了不少属官,对着上面清晰列出的“清心茶罚则”指指点点,议论声中带着几分新奇与调侃。
“洛水居、清源阁、忘忧轩……嘿,曹副院正连茶肆都给定好了?”
“看这价目表,‘雨前粗叶’五十文,‘云雾茶’一贯,‘清心露’八百文……还真是不许超过一贯钱。”
“要是被罚了,选那五十文的粗茶,会不会太显小气?”
曹参正好路过,听到议论,笑着插话道:“规矩定了,就得守。选五十文的粗茶,合规!但若有人想耍小聪明,表面上点便宜的,暗地里让茶肆加什么蜜饯、点心额外算钱,那可不行!一经发现,罚他连喝三壶不加糖的苦丁茶!让他好好清清心,也清清不该有的心思!”众人闻言,顿时哄笑起来,气氛轻松。
……
万民宫偏殿,香炉中青烟袅袅。赵政召集了三院正官及六部尚书,气氛庄重。他手中拿着周亚夫呈上的《田氏采买案审结报告》,目光扫过在场众人,最终在萧何与周亚夫脸上略有停顿。
“田氏采买一案,监察院已审结。”赵政的声音平稳,回荡在殿中,“副使渎职贪墨,田氏借机加价,依律惩处,以儆效尤。然,此案亦让我等看清,西市青石超支三成,其中一成,乃特殊工艺、稳固地基之必需,属务实之策;另外两成,则为吏治不清、监督不力所滋生的贪腐漏洞。”
他放下报告,指尖无意中触碰到旁边那份作为附件呈上的“茶渍审计页”副本,感受着那粗糙的痕迹,脸上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这一杯茶,泼得好。既泼醒了行政为求效率而有时忽略规程的‘急’,也敲醒了监察执着于数据而有时未能体察实务的‘严’。这一页茶渍,比朝堂之上百句争论,更能让人看清问题所在。”
他的目光再次转向萧何与周亚夫,语气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萧院正,周院正。往后,行政院掌国之执行,求效率、重实务,无可厚非;监察院司律法监督,持公正、查弊漏,更是职责所在。然,二者并非水火。若再遇分歧,朕希望你们能先静下心来,想想何为‘度’,何为‘实’。衡量标准,不应是‘谁对谁错’,而应是——如此行事,于万民是否真正有利?”
萧何与周亚夫闻言,同时起身,面向赵政,深深一揖。周亚夫率先开口,声音带着诚恳:“大统君教诲的是。此前审计,臣过于聚焦超支数字,对工程特殊性与工艺成本体察不足,是臣之失。往后监察,定当谨记,需兼顾律法铁条与实务之难。”
萧何亦拱手道:“臣亦有错。为赶工期而绕过议事院报备规程,开了不良先例。往后行政院行事,定当严守规制,若有急务,亦会按新规流程办理。”
两人对视一眼,此前因审计风波而产生的隔阂与对立,在这坦诚的检讨与赵政的循循善诱下,终于冰消瓦解,眼中只剩下对事不对人的清明与同为朝臣的担当。
赵政微微颔首,眼中露出满意之色,随即下令:“吏部尚书张良。”
“臣在。”
“由你牵头,协同行政、监察、工部及议事院,将此次厘清的‘行政超支报备’、‘工程采买回避’、‘匠人联合签字核验’等条款,悉数纳入《华绥万民律·行政篇》,详定细则,由刑部刻版刊印,颁行天下各郡县!”
“臣领旨!”
“另,议事院需每半年汇总核查各地新规执行情况,昭告万民,以证朝廷革新之志,律法之公!”
“诺!”
朝议散去后,宋礼悄悄追上正要离开的墨石工匠,拉着他的手,感激道:“墨石先生,此次多亏您了!不仅核验石料,那句‘喝茶聊标准’更是点睛之笔!改日,改日我宋礼做东,就在那‘洛水居’,请您喝最地道的‘清心茶’,咱们好好聊聊往后工部的物料标准!”
墨石看着宋礼诚恳又带着几分后怕的样子,捋了捋胡须,难得地露出了畅快的笑容:“宋尚书客气了。茶,可以喝。标准,更要定。只要于国于民有利,我墨家匠人,义不容辞。”
阳光透过万民宫的窗棂,洒在光洁的地面上,也照亮了公告栏前那份带着简笔茶盏图案的《行政院违规报备惩处细则》。一场由一杯茶水引发的风波,几经波折,最终沉淀为几行严谨的律法条文,和一条带着烟火气的特殊罚则。
曹参看着那公告栏,对身旁的属官轻声笑道:
“瞧见没?”
“这新朝的规矩啊,有时候……”
“也得沾点茶香,才显得不那么冷硬,才能……真正泡进这人间烟火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