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粟米,一百二十钱?他们怎么不去抢!\"
万民宫内,赵政的声音冷得像腊月的寒风。他手中捏着桑弘羊刚刚呈上的粮价急报,指节因用力而发白。
萧何面色凝重:\"大统君,这还只是兴洛城内的价格。周边郡县更高,有些地方已经涨到一百五十钱。更麻烦的是,很多粮商开始限售,百姓拿着钱都买不到粮。\"
\"买不到粮?\"赵政缓缓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宫外熙熙攘攘的街市,\"北境将士在前线浴血奋战,保家卫国。这些蛀虫,却在后方囤积居奇,要断百姓的生路?\"
他突然转身,目光如炬:\"传令:即刻启动应急机制。桑弘羊,你带户部彻查粮商库存。包拯,刑部配合,凡有囤积证据,立即查办!张苍,议事院在兴洛城设万民监督点,让百姓参与监督!\"
一道道命令如同惊雷,瞬间打破了清晨的宁静。
此时的兴洛城西市,早已乱成一团。
\"让开!都让开!今日粟米售罄!\"王元宝粮铺的伙计用力推搡着排队的人群。
老农张阿婆被推得踉跄几步,手中的空粮袋掉在地上。她颤巍巍地捡起粮袋,老泪纵横:\"行行好,我孙子已经两天没吃上饭了......\"
\"没钱买粮就饿着!\"王元宝挺着大肚子从店内走出,不屑地瞥了眼人群,\"现在就是这个价,爱买不买!\"
不远处,刘二郎的馒头铺前更是凄凉。这个曾经生意红火的小铺,如今门可罗雀。
\"刘掌柜,今日的馒头......\"老主顾欲言又止。
刘二郎苦笑着摇头:\"对不住,面粉价格翻了两倍,这馒头......我做不起了。\"
就在这时,几个粮铺伙计突然冲过来,指着刘二郎大喊:\"就是他!昨日在铺前闹事!\"
原来,昨日刘二郎因粮价太高与粮商理论,反被诬告扰乱市场。此刻,刑部衙役闻讯赶来,竟要将他带走。
\"冤枉啊!\"刘二郎的妻子抱着孩子哭喊,\"我们只是想买点平价粮......\"
场面顿时大乱。
\"无法无天!简直无法无天!\"
桑弘羊在户部衙门内来回踱步,气得胡子都在发抖。他刚刚接到密报,得知刘二郎被诬告一事。
\"尚书大人,现在怎么办?\"下属焦急地问。
\"怎么办?\"桑弘羊猛地站定,\"查!给我狠狠地查!\"
他亲自带领户部粮政司的官吏,直奔王元宝的粮仓。与此同时,包拯也带着刑部差役赶来会合。
\"王掌柜,开门!\"桑弘羊厉声喝道。
王元宝陪着笑脸迎出来:\"桑尚书,什么风把您吹来了?我这小本经营......\"
\"小本经营?\"桑弘羊冷笑,\"听说你囤粮五万石,这也叫小本经营?\"
\"冤枉啊!\"王元宝叫起屈来,\"我这粮仓都是空的!\"
\"空的?\"桑弘羊对身后吏员使了个眼色,\"用丈量器!\"
工部新制的粮囤丈量器很快测出结果:粮仓长五丈、宽三丈、高二丈,即便只装半满,也至少有一千五百石粮食。
王元宝脸色微变,仍强自镇定:\"这......这是前些年的陈粮......\"
\"陈粮?\"包拯突然开口,\"那为何前日你还从江南新进三千石粟米?\"
就在这时,钟离眜带着暗察司的人赶到。他亮出一本账册:\"王掌柜,要不要看看你与地方吏员往来的账目?每石粮分润五钱,好大的手笔!\"
证据确凿,王元宝终于瘫软在地。
同日,兴洛城中心广场搭起了简易木台。张苍亲自坐镇,设立\"万民粮价监督点\"。
\"乡亲们!\"张苍高声宣布,\"从今日起,粮价由百姓共同监督!发现囤积抬价,可直接来此举报!\"
百姓们先是迟疑,随后纷纷上前。张阿婆第一个站出来:\"我举报王元宝!他囤粮不卖!\"
有人带头,举报顿时如潮水般涌来。监督点的百姓代表忙得不可开交,但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光彩——这是他们第一次真正参与治理。
三日后,兴洛城广场人山人海。包拯在此开设公审堂,公开审理粮价案。
王元宝、李富贵等粮商被押解上台时,台下顿时响起一片怒骂。
\"肃静!\"包拯拍下惊堂木,\"王元宝,你可知罪?\"
\"大人饶命!\"王元宝跪地求饶,\"小人愿捐出所有存粮......\"
\"捐?\"包拯目光如刀,\"你囤粮时,可曾想过张阿婆的孙子在挨饿?你抬价时,可曾想过刘二郎的铺子要关门?现在知道怕了?晚了!\"
他环视台下百姓,声音铿锵:\"依《华绥万民律》,判处王元宝、李富贵没收全部囤粮,罚银千两!所罚银两,全部用于补贴百姓购粮!\"
人群中爆发出震天欢呼。
与此同时,桑弘羊指挥户部官吏在广场另一侧设立平价粮售卖点。樊哙带着民兵维持秩序,百姓代表负责登记。
\"大家别急!都有份!\"樊哙一边帮张阿婆扛粮,一边大声吆喝,\"按户籍凭证,每户三石!\"
张阿婆捧着刚刚买到的平价粮,激动得老泪纵横:\"这下孙子有饭吃了......\"
有趣的是,在登记处,不识字的老农们各显神通。有的画圈,有的画叉,还有个老伯画了只鸡代表自家——因为家里养鸡。
\"李大爷,您这鸡画得可真肥!\"刘二郎笑着打趣。他刚刚被平反,此刻正帮着分发粮食。
李大爷得意道:\"那当然!我家的鸡,顿顿饱食!\"
欢声笑语中,前几日的阴霾一扫而空。
一月后,《华绥民生物资监管条例》正式颁布。
赵政站在万民宫高处,望着恢复秩序的街市,对身边的萧何说:\"这次风波,反倒让朕看清了一件事。\"
\"大统君指的是?\"
\"民心。\"赵政轻声道,\"当我们相信百姓、依靠百姓时,再大的风浪也能平息。\"
他拿起新印制的条例册子,上面不仅有官方条文,还有工部特意加绘的插图——张阿婆买粮、刘二郎开店、百姓监督点热闹非凡的场景。
\"传令各郡县,\"赵政目光深远,\"往后所有关乎民生的政策,都要让百姓看得懂、能参与。\"
夕阳西下,兴洛城炊烟袅袅。在那升腾的炊烟中,似乎能闻到千家万户的饭香,能看见百姓脸上重现的笑容。
这场粮价风波,最终化作滋润\"万民之国\"根基的甘露。而那些试图动摇这个新生国度的人,终将明白:与民心为敌者,必败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