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号”传回的信息,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蕴含着希望与未知的巨石。尽管王也第一时间下达了封口令,但这等关乎文明命运的消息,依旧在联盟最高层的小范围内,引发了难以抑制的剧烈震荡。希望与疑虑,振奋与谨慎,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情绪,在每一位知情者心中激烈地碰撞、交织。
首先涌上心头的,是几乎要将胸膛撑裂的振奋。在格伦塔帝国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般悬于头顶的漫长岁月里,地球文明几乎是在独自承受着整个星海的恶意与压力。每一次胜利都伴随着惨痛的牺牲,每一次科技进步都带着孤注一掷的悲壮。而“星灵共同体”的出现,宛如在无尽的黑暗隧道尽头,骤然亮起的一盏明灯。
改变:在李肃主持的紧急战略评估会议上,一位资深参谋激动地指着星图:“看!星灵共同体所在的‘织梦星云’,位于格伦塔帝国侧后方!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帝国不再是铁板一块,它有了一个需要分心防备的、实力不明的邻居!我们的战略压力将得到前所未有的缓解!” 仅仅是星灵的存在本身,就足以牵制帝国部分兵力,改变太阳系面临的军事态势。
2. 技术飞跃的捷径:欧阳雪带领的科学顾问团,在初步研究了星灵提供的“生态和谐恢复技术”和“基础能量场共振理论”后,陷入了狂喜。“天才!简直是天才的构想!”一位能量学专家捧着数据板的手都在颤抖,“他们对于能量场‘和谐共鸣’的理解,比我们依靠阵法强行拘束、转化的方式,效率至少高出三十个百分点!而且更安全,更符合宇宙本身的韵律!如果能吃透这些技术,我们的‘三元能源模型’实现时间可以缩短一半!” 星灵的技术,仿佛为在黑暗中摸索的地球科学家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户,外面是豁然开朗的新世界。
消息在严格保密下,依旧让知情的高层官员和将领们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一种“我们并非孤军奋战”的信念悄然滋生。在食堂、在走廊,人们低声交谈时,眼中重新燃起了久违的光彩。这对于长期处于高压下的领导阶层来说,无异于一次精神上的强心剂。甚至连前线部队,虽然不明所以,也能隐约感受到后方传来的那种压抑不住的、积极的变化,士气无形中得到了提升。
星灵对王也表现出来的“特别关注”,在高层内部被解读为一种对强者、对独特道路的认可。这无形中再次强化了王也“天命所归”、“道祖临世”的形象,使得他的权威更加不可动摇。他决定与星灵接触并准备未来“论道”的决策,获得了毫无保留的支持。
然而,能跻身联盟核心的,无不是历经风雨、心智如铁的人物。短暂的振奋过后,更深沉的疑虑和警惕便浮上心头。宇宙的黑暗森林法则,早已在一次次的生死存亡中刻入了他们的骨髓。
李肃在私下与王也的汇报中,直言不讳地提出了最核心的疑问:“委员长,星灵的善意,代价是什么?一个如此高级的文明,为何会对我们这样一个刚刚踏入星际、还在生死线上挣扎的文明青眼有加?仅仅是因为厌恶格伦塔?还是……看中了我们的修真体系?” 他担心,这看似无私的援助,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目的,比如将地球文明作为研究样本,或者在未来某个时刻,要求难以承受的回报。
科学院内部也有冷静的声音提出警告:“星灵的技术固然先进,但其理论基础与我们的科技树、修真体系存在显着差异。如果盲目引入、过度依赖,是否会导致我们的科研人员失去自主创新能力?我们的文明是否会逐渐被星灵的技术体系同化,最终失去自我?” 保持文明的独立性和独特性,是比获得技术援助更为根本的原则。
军方代表,以赵天罡为首,则更关注星灵“不直接介入军事冲突”的声明。“这听起来很美好,但也可能意味着当帝国主力再次兵临城下时,他们只会提供道义支持和有限的技术援助,而不会出动一兵一卒。我们将依然需要独自面对最残酷的战斗。这份‘友谊’,在关键时刻,能有多可靠?” 他们担心联盟会因此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放松了自身的战备。
最令人不安的,是星灵传递的关于“更古老、更难以名状存在”的警告。“这究竟是善意的提醒,还是一种……更高明的心理战术?” 一位负责心理战和信息分析的官员提出了一个毛骨悚然的假设,“他们先释放善意,取得我们的信任,然后用一个模糊而恐怖的‘共同威胁’来捆绑我们,让我们在心理和战略上更加依赖他们?甚至,这个‘古老黑暗’本身,是否与星灵有关?”
玄玑真人也从修真者的角度表达了忧虑:“能量生命,意识网络……其思维方式、价值观与吾等血肉之躯、个体修行的文明截然不同。‘道不同,不相为谋’。眼下虽有利益交集,但长久而言,理念的冲突或许比利益的冲突更为致命。与之交往,须如履薄冰,明心见性,不可被其表象所惑。”
所有的振奋与疑虑,最终都汇聚到了昆仑之巅,等待着唯一的裁决。
王也听完了李肃汇总的各方意见,脸上没有任何意外的表情。他比任何人都更清楚宇宙的深邃与复杂,也比任何人都更理解力量与代价的平衡。
“星灵之助,乃天赐之机,亦为考验之始。”王也的声音平静,却带着洞悉一切的力量,“因其善而忘其危,是谓愚;因其危而拒其善,是谓怯。”
他做出了明确的指示:
1. 接触,但保持距离:继续推进与星灵的外交关系和技术交换,但所有接触必须在预设的“安全边界”内进行。接收技术,但核心研究机构和关键基础设施,必须保持技术体系的独立性和纯净性。
2. 学习,但不忘根本:鼓励科学家和修士研究、借鉴星灵技术,但必须以我为主,将其融入地球自身的科技与修真体系,而非全盘照搬。设立“技术融合与创新中心”,专门负责此项工作。
3. 合作,但明确底线:与星灵的任何合作协议,都必须明确双方的权力、责任和底线。尤其是军事领域,绝不将自身安全完全寄托于外援。
4. 警惕,但不形于色:对星灵的警告,内部进行最高级别的研究和推演,但不对外显露过多担忧,避免自乱阵脚。同时,加强对“玄奘号”及后续外交人员的精神防护和反渗透训练。
5. 自强,乃唯一正途:王也最后强调,“星灵之存在,可为我助力,可缓我压力,然文明之存续,终须倚靠自身。‘昆仑舰’工程、‘远征计划’,按原定步骤,加速推进!”
王也的决策,如同一柄精准的手术刀,剥离了盲目乐观与过度悲观的情绪,为联盟与星灵的接触定下了“谨慎乐观、以我为主”的基调。
消息依旧在高层核心圈内发酵,但那种初时的狂热与不安已逐渐沉淀,转化为一种更加沉稳、更加务实的力量。地球文明,就像是一个在黑暗中摸索了太久的旅人,终于看到了一处可能有火光闪烁的营地。他心怀希望,加快脚步,但手中的武器,却握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紧。因为这火光,既可能是温暖的庇护所,也可能是……诱人深入的陷阱入口。
(本章完,字数:约5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