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梦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时间:2007年5月1日,dAY18

清晨六点的贝利塔酒店,大堂里已经飘着淡淡的桂花香——不是桂花季,是老板娘提前用干桂花泡好的热茶,装在一个粗陶大壶里,放在大堂的长桌上,旁边摆着十几个白瓷小杯,供早起的我们暖身。昨天宣布第十一季结束时的热闹劲儿还没散,今早众人脸上都带着对新行程的期待,连收拾背包的动作都比平时快了些——我们没退房,也没收拾行李,只把相机、手机、笔记本往背包里一塞,就准备出发。

郭亦辞背着相机包,拉链没拉严,露出昨天刚买的贝利城木梳,梳背上的梧桐花纹隐约可见,他笑着拍了拍相机包:“第十二季要早点来补贝利城的日落,不过今天先把贝利亚村逛个够,老村子肯定有很多好拍的”;严星冉则把草绿色草帽戴在头上,对着大堂的穿衣镜转了个圈,又拽了拽裙摆,说“今天要拍很多照片,老房子、老槐树,都得配上我这顶‘贝利城限定’草帽”;何居然帮骆小乙把小鹿木牌塞进外套口袋,又掏出纸巾,仔细擦了擦她的防晒帽檐,小声说“村里路不好走,待会儿跟着我,别摔着”。

七点整,我们准时坐上面包车,朝着贝利亚村出发。车子缓缓驶离贝利塔县城,路边的白墙灰瓦渐渐被抛在身后,取而代之的是低矮的土坯房,高大的梧桐树换成了成排的白杨树,树叶在风中“哗啦”作响,像在唱一首轻快的歌。风从半开的车窗吹进来,带着田野的青草香,混着泥土的湿润气息,比县城里的风多了几分自然的野趣。

开车的师傅是本地人,见我们好奇地望着窗外,笑着搭话:“贝利亚村可是咱们贝利塔县最老的村子,有上百年历史了!村里的房子都是几十年前的老土房,茅草顶、黄土墙,还有个百年的老磨坊,现在还留着老磨盘呢,你们年轻人肯定喜欢那种老味道”。宁峰坐在副驾驶,手里举着一张手绘地图,手指划过上面的标记,回头对我们说:“今天行程不赶,上午就逛贝利亚村,慢慢看、慢慢拍,中午去贝利特美食市场吃午饭,咱们没退房,下午逛完市场直接回酒店就行”。

半小时后,面包车稳稳停在贝利亚村的村口。村口没有花哨的牌坊,只立着一块青灰色的石板,上面用暗红色颜料刻着“贝利亚村”四个大字,字体有些斑驳,却透着岁月的厚重。石板旁边,一棵老槐树拔地而起,树干粗得要两个成年男生手拉手才能抱过来,树皮皲裂,爬满了深褐色的纹路,树枝向四周舒展,像一把巨大的绿伞。树枝上挂着村民们晒的玉米棒子和红辣椒,金黄的玉米、火红的辣椒,一串串垂下来,像给老槐树挂了串彩色的彩灯,风一吹,玉米壳“沙沙”响,热闹又喜庆。

我们踩着湿润的泥土路走进村子,泥土的气息混着草叶的清香扑面而来,比县城里的空气更清新。两侧的土坯房错落有致,屋顶盖着厚厚的茅草,草尖泛着淡淡的黄,像给房子戴了顶毛茸茸的帽子;房檐下挂着一串串晒干的野菜、蒜头,还有用麻绳串起来的干豆角,颜色各异,透着浓浓的生活气息;门口的石阶上,随处可见坐着的村民——有阿婆坐在小马扎上纳鞋底,手里的针线在深蓝色的土布上翻飞,时不时抬头看看我们,眼里带着温和的笑;有阿公蹲在门口编竹筐,青绿色的竹条在手里灵活地穿梭,不一会儿,一个竹筐的雏形就出来了,他见韩亮举着相机,还特意停下动作,对着镜头笑了笑,嘴里说着“来玩啊,村里没啥好东西,就是清净”。

“哇!这房子好特别!”严星冉刚走两步就忍不住惊呼,拉着徐蒂娜的手往最近的一间土坯房跑。那间房子的墙是用黄土夯的,表面有些斑驳,露出里面的碎石子,像老人脸上的皱纹,却透着亲切;门口挂着一块蓝底白花的土家布帘,布料有些旧了,却洗得干干净净,风一吹,布帘“哗啦”作响,像在邀请我们进去。

“姑娘们,进来看看吧!”屋里传来一个温和的声音,一个穿碎花布衫的阿婆掀着布帘走出来,她的头发用一根银发簪挽着,脸上布满皱纹,笑起来眼睛眯成一条缝,手里还拿着一根没纳完的鞋底。“这房子有五十年啦,是我刚嫁过来时,我家那口子和乡亲们一起盖的,土坯都是自己夯的,茅草也是自己去山上割的”,阿婆一边说,一边热情地邀请我们进院子。

院子不大,却收拾得干干净净,中间种着一棵石榴树,树上开着鲜红的石榴花,花瓣层层叠叠,像一团团小火球,花瓣上还沾着晨露,晶莹剔透。树下,一个圆形的石磨静静立着,磨盘是青灰色的,表面有些凹凸不平,磨杆是木质的,上面的木纹被磨得发亮。“这是以前磨面粉用的,”阿婆摸着石磨,眼里带着怀念,“那时候村里没机器,家家户户都来这儿磨面粉,我家孩子小时候,还总趴在磨杆上玩呢,现在不用啦,留着当个念想”。

韩亮和郭亦辞瞬间开启“拍照模式”,举着相机就冲了过去——韩亮蹲在老槐树下,对着树枝上的玉米辣椒拍,清晨的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上面,金黄的玉米泛着光,火红的辣椒像要燃起来,颜色格外亮眼;他还特意调整了角度,让阳光正好落在一串玉米和一串辣椒上,拍出来的照片明暗交错,像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

郭亦辞则站在土坯房的布帘旁,对着布帘和石磨拍,他让严星冉帮忙扯着布帘,风一吹,布帘扬起一个弧度,蓝底白花的图案衬着黄土墙,格外有韵味;他还蹲在石磨旁,拍磨盘上的纹路,嘴里念叨着“这老房子、老石磨太有感觉了,拍出来像老电影里的场景,比城里的景区真实多了”。

韩轩和郭亦舟跟在后面,韩轩手里拿着一个小型补光灯,时不时帮他们调整光线,尤其是拍阿婆编竹筐的手时,补光灯的暖光打在竹条上,让竹条的绿色更鲜亮;郭亦舟则拿着手机,对着阿婆纳鞋底的动作录视频,镜头里,阿婆的手指灵活地穿梭,针线在布面上留下整齐的针脚,透着最朴素的生活气息,他小声说“要把这段视频保存好,回去给我奶奶看,她也喜欢纳鞋底”。

女生们凑在石榴树下,宁蝶伸手轻轻碰了碰石榴花,花瓣柔软,露水沾在指尖,凉丝丝的,她笑着说“这石榴花比贝利城的月季还艳,颜色真好看”;葛薇掏出手机,对着石榴花和石磨拍了张合影,说“要发朋友圈,配文‘贝利亚村的清晨,有石榴花和老石磨’”;严星眠则掏出她的旅行笔记本,笔尖在纸上飞快划过,写下“贝利亚村:村口百年老槐树(挂玉米辣椒)、五十年土坯房(黄土墙、茅草顶)、院中石榴树(花鲜红)、老石磨(磨面粉用,现作纪念)、村民竹编\/纳鞋底,充满生活气息,朴素又温暖”,写完还不忘在旁边画了一朵小小的石榴花简笔画。

徐蒂娜拉着阿婆的手,晃了晃,撒娇似的问“阿婆,您刚才说村里有老磨坊,在哪儿呀?我们想去看看,拍点照片”。阿婆笑着指了指村西头的方向,“顺着这条主路一直走,走到头就是,磨坊是石头砌的,很好找,里面还有个百年的老磨盘呢,比我家这个还大”。

我们谢过阿婆,顺着她指的方向往村西头走。路过一片菜园时,忍不住停下了脚步——菜园用竹篱笆围着,里面种着青菜、黄瓜、番茄、茄子,绿油油、红彤彤、紫莹莹的,长势喜人。几个村民正在地里摘菜,有阿婆摘青菜,有阿公摘黄瓜,见我们过来,都热情地打招呼,一个摘黄瓜的阿公还摘下一根顶花带刺的黄瓜,递到我们手里,“刚摘的,新鲜得很,洗都不用洗,直接吃,甜得很”。

何居然接过黄瓜,先递给骆小乙一根,又帮她擦了擦上面的泥土,骆小乙咬了一口,脆嫩多汁,清甜的味道在嘴里散开,她眼睛亮了亮,小声说“比城里买的黄瓜甜多了”;宁峰则和摘菜的阿公聊了起来,阿公说“这菜园种了几十年了,以前是集体的,后来分到户里,我们村里人种菜都是自己吃,不打农药,吃不完的就拿到贝利特美食市场去卖,换点零花钱”,他还指着地里的番茄说“再过半个月,番茄就熟了,到时候更甜”。

我们一边走,一边尝着村民们递来的黄瓜、青菜,清甜的味道在舌尖打转,心里也暖暖的。走了大概十分钟,就到了村西头,果然看见一座老磨坊——是用青灰色的石头砌的,比村里的土坯房更结实,屋顶盖着茅草,和土坯房的茅草顶连成一片;门口挂着一块褪色的木牌,上面用红漆写着“贝利亚老磨坊”五个字,木牌边缘有些破损,却透着岁月的痕迹。

推开门,一股淡淡的麦香扑面而来,混合着泥土和木头的气息,格外亲切。磨坊里很宽敞,光线从屋顶的透气窗照进来,形成一道道光柱,灰尘在光柱里飞舞。正中央,一个巨大的石磨立着,磨盘比阿婆家的大两倍,表面凹凸不平,还沾着淡淡的面粉痕迹,旁边放着一根粗壮的木质磨杆,磨杆的一端缠着麻绳,上面的木纹被磨得发亮,显然是常年使用的缘故。

“来啦!”一个头发花白的阿公从磨坊的里间走出来,他穿着一件灰色的对襟褂子,袖口挽着,手里拿着一个扫帚,正在打扫地上的面粉。“这磨坊有一百年啦,”阿公笑着说,“我爷爷那时候就开着这个磨坊,以前村里人种的麦子、玉米,都拉到这儿来磨面粉,最多的时候,一天能磨十几袋,现在年轻人都去县城了,村里剩下的都是老人,磨坊就冷清了,就我每天来打扫打扫,守着它”。

见我们好奇地围着石磨看,阿公主动提议:“要不要试试推磨?以前我小时候,就帮我爷爷推磨,可累了”。郭亦舟和韩亮立刻自告奋勇,两人一前一后握住磨杆,使劲往前推,石磨“吱呀——吱呀——”地转了起来,速度很慢,却很稳,磨盘上渐渐落下细细的面粉,像一层薄薄的白雪。众人围在旁边,拍着手笑,骆小乙还忍不住伸手摸了摸磨盘上的面粉,指尖沾了点白,何居然掏出纸巾,轻轻帮她擦干净;严星冉则掏出手机,录下了两人推磨的场景,嘴里喊着“加油!快推!”

我们在老磨坊里待了很久,听阿公讲过去的故事——他小时候跟着爷爷磨面粉,村里的孩子都来帮忙,磨完面粉,爷爷就会给他们抓一把炒麦仁吃;后来他接过磨坊,看着村里的年轻人结婚、生子,再离开村子;现在磨坊冷清了,他却舍不得丢,总觉得守着磨坊,就是守着村里的回忆。严星眠把这些都记在笔记本里,字迹里带着淡淡的感动。

从磨坊出来,我们又在村里逛了逛——去了阿婆们纳鞋底的“聚集地”,看她们比赛谁纳的针脚更整齐;去了阿公们编竹筐的院子,看他们用竹条编出篮子、簸箕、竹筛;还去了村里的小池塘,池塘边种着芦苇,几只鸭子在水里游,郭亦辞对着鸭子拍了很多照片,说“这才是真正的乡村生活”。

我们买了阿婆编的竹筐——每个竹筐都不一样,有的小巧,适合装相机;有的宽大,适合装纪念品;还买了阿公编的草帽,草编的纹路比城里买的更细密;临走时,村民们还往我们手里塞黄瓜、番茄,说“带路上吃,甜”。

直到中午十一点,太阳爬到了头顶,泥土路的湿气渐渐散去,我们才恋恋不舍地往村口走。回头望,老槐树下的玉米辣椒还在随风晃动,土坯房的布帘还在“哗啦”响,村民们的笑脸还在眼前,每个人的相机里都存满了老房子、老磨坊、老槐树的照片,背包里装着竹筐、草帽,手里拿着村民们送的黄瓜番茄,心里装着满满的温暖。

我们坐上面包车,我们朝着贝利特美食市场出发——肚子已经开始“咕咕”叫,期待着用一顿热闹的美食,为上午的贝利亚村之旅,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面包车沿着乡间小路行驶了二十分钟,远远就看见前方一片热闹的红色——贝利特美食市场到了。市场入口处立着一座朱红色的石牌坊,牌坊顶端雕着祥云纹路,中间用鎏金大字写着“贝利特美食市场”,字体浑厚有力,在阳光下闪着光。牌坊两侧各挂着四盏红灯笼,灯笼穗子随风摆动,“哗啦”作响,连空气里都透着热闹的气息。车还没停稳,就有阵阵香味顺着车窗缝钻进来,引得郭亦舟忍不住吸了吸鼻子,笑着说“完了,我肚子已经开始叫了”。

停好车走进市场,香味瞬间变得浓郁起来,像一张无形的网,把我们紧紧裹住——最冲的是烤肉摊的焦香,混着孜然和辣椒粉的辛香,霸道又诱人;旁边炸丸子的摊位飘来油香,带着绿豆面的清甜;往里走,甜糕点的奶香、酸辣粉的香辣、凉拌菜的清爽,还有现磨豆浆的豆香,十几种香味交织在一起,勾得人肚子“咕咕”叫个不停,脚步都忍不住加快了。

市场里的摊位一家挨着一家,密密麻麻排了两排,红色的遮阳伞一个连着一个,像一片红色的海洋。伞下的摊位前都围着不少人,摊主们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嗓门一个比一个亮:“刚烤好的羊肉串!现切现穿的羊肉,五块钱三串,十块钱七串嘞!”“贝利特特色米糕!刚蒸好的,甜软入味,撒了桂花糖,不好吃不要钱!”“酸辣粉!酸得开胃,辣得过瘾,多加花生碎不要钱!”“手工炸丸子!绿豆面做的,外酥里软,沾椒盐吃,香得很!”吆喝声、笑声、摊位上的“滋滋”声,混在一起,成了美食市场最鲜活的背景音。

“太香了!”徐蒂娜刚进市场就按捺不住,拉着严星冉的手就往最显眼的烤肉摊冲。那是市场入口第一家烤肉摊,摊主是个皮肤黝黑的大叔,穿一件灰色背心,露出结实的胳膊,手里握着一把铁签,上面串着大块的羊肉——每块羊肉都肥瘦相间,切成拇指大小,串在签子上,在炭火上烤得“滋滋”作响。油脂一滴滴落在炭火上,瞬间冒起阵阵青烟,大叔熟练地翻动铁签,时不时撒上一把孜然、一把辣椒粉,再淋上一点秘制的酱汁,香气“嗡”地一下就散开了,方圆几米都能闻到。

“老板,先来三十串羊肉!”宁峰跟在后面,爽快地喊了一声,又转头问身后的男生们,“你们还想吃啥?一起点了!”郭亦舟凑到大叔旁边,小声说“大叔,我们的羊肉串多放孜然,越多越好,我特别爱吃孜然”,大叔笑着应下“没问题,保证给你撒得足足的”,引得旁边的方明浩打趣“郭亦舟,你是来吃孜然的还是来吃羊肉的”,郭亦舟挠着头笑,也不反驳。

我们在市场中间找了张空桌子坐下——是张红色的塑料桌,配着四把小凳子,桌子上还留着点油渍,却透着烟火气的亲切。女生们坐在桌边,看着桌子上的东西:刚从贝利亚村买的竹筐(里面装着草帽和村民送的黄瓜)、严星眠的笔记本、徐蒂娜的相机,还有从村里带回来的青菜,绿油油的,放在竹筐里格外显眼。

“男生们分头买!我去买炸丸子和酸辣粉!”韩亮率先站起来,抓起钱包就往摊位跑;郭亦辞举着相机,说“我去买米糕和豆浆,顺便拍两张米糕的照片”;宁峰、方明宇他们则负责去买凉拌野菜和其他小吃,分工明确,动作麻利。没一会儿,男生们就拎着各种美食陆续回来,手里的塑料袋“哗啦啦”响,把小小的桌子摆得满满当当。

最先上桌的是烤肉串,三十串羊肉用一个大铁盘装着,上面撒着厚厚的孜然和辣椒粉,油滋滋的,冒着热气。我拿起一串咬了一口——外皮烤得焦脆,带着孜然的焦香,里面的羊肉却格外嫩,肥瘦相间的油脂在嘴里化开,一点都不腻,鲜美的肉汁混着孜然的香味,满嘴流油,比马奥山庄的果木烤肉多了几分街头的烟火气。

接着是炸丸子,用一个油纸袋装着,金黄的丸子滚圆滚圆的,上面沾着椒盐。郭亦舟拿起一个塞进嘴里,外酥里软,绿豆面的清甜混着椒盐的咸香,越嚼越香,他含糊地说“这丸子比奥拉星的炸小河鱼还香,绿豆面的味道太正了”。

酸辣粉装在粗陶碗里,汤汁红红的,上面飘着一层辣椒油、香菜和花生碎,粉条滑溜溜的,浸在汤里。严星冉端起碗,吸溜着吃了一大口,辣得她眯起眼睛,却又忍不住笑“太够味了!这酸汤比奥拉星的酸汤鱼还开胃,辣椒也香,不是那种冲鼻的辣”,说着又喝了一口汤,连声道“过瘾!”

贝利特米糕是用一个白色的瓷盘端上来的,切成方块状,蒸得软糯,上面撒着一层细细的桂花糖,米粒的纹路清晰可见。郭亦辞拿起一块,放在嘴里——米香混着淡淡的桂花香,甜得清淡不腻,口感像棉花一样软,却又带着点嚼劲,他笑着说“这米糕比贝利城的还好吃,桂花糖撒得正好”。

还有现磨的甜豆浆,装在透明的玻璃杯里,上面浮着一层薄薄的豆皮,冒着热气。喝一口,豆香浓郁,甜得恰到好处,没有一点豆腥味,暖得从喉咙一直热到胃里,正好中和了烤肉和酸辣粉的油腻。最后上桌的凉拌野菜,是当地的马齿苋和蒲公英,用醋、香油、辣椒拌的,清爽可口,脆嫩多汁,正好解腻。

“太好吃了!这烤肉比马奥山庄的还香!”郭亦辞手里拿着两串烤肉,嘴里塞得满满的,说话都含糊不清,另一只手还拿着一个炸丸子,显然是停不下来;严星冉捧着酸辣粉碗,吃得额头冒了点汗,却依旧吸溜着粉条,说“这酸辣粉我能再吃一碗,汤太好喝了”;何居然坐在骆小乙旁边,耐心地帮她挑出烤肉串上的肥肉,把瘦肉递到她嘴边,骆小乙尝了一口,小声说“这个肉好好吃,就是有点辣”,何居然立刻拿起豆浆,喂她喝了一口,笑着说“慢点吃,辣了就喝豆浆”;韩亮和郭亦辞一边吃,一边讨论下午的行程,韩亮擦了擦嘴说“吃完去拍炸丸子的摊位,油滋滋的丸子在油锅里滚,拍出来肯定好看”,郭亦辞连连点头“我要拍米糕摊的阿婆切米糕,桂花糖撒在上面亮晶晶的,肯定出片”。

吃饱喝足,大家都靠在椅子上歇了会儿,摸着圆滚滚的肚子,脸上满是满足。严星眠掏出笔记本,飞快地写下“贝利特美食市场:烤肉串(多放孜然)、绿豆炸丸子(必点)、酸辣粉(汤鲜辣开胃)、桂花米糕(甜软)、现磨豆浆(暖身),烟火气十足,每样都好吃”,写完还在旁边画了一个小小的烤肉串简笔画。

下午一点,阳光渐渐柔和,我们开始在美食市场里慢慢逛。每个摊位都透着不一样的热闹,让人挪不开脚步:

卖米糕的阿婆坐在小马扎上,面前摆着一个大蒸笼,掀开盖子,热气腾腾的米糕冒着白气,她手里拿着一把木铲,把米糕切成小块,用油纸包好,递给排队的游客,嘴里说着“慢慢拿,刚蒸好的,烫”;阿婆的摊子前还摆着一个玻璃罐,里面装着桂花糖,谁想要多加糖,她就舀一勺撒在米糕上,笑得格外亲切。

卖凉拌野菜的阿公是个利索人,面前摆着七八种野菜,洗得干干净净,放在竹篮里。有人来买,他就熟练地抓一把野菜放进碗里,加一勺盐、半勺醋、几滴香油,再舀一勺自制的辣椒油,用筷子快速拌匀,动作麻利,不到一分钟就好,递给客人时还不忘说“尝咸淡,不够味再过来加调料”。

卖手工糖的摊位最受女生欢迎,摊主是个年轻的姑娘,面前摆着十几个玻璃罐,里面装着五颜六色的糖块——草莓味的粉、橘子味的橙、薄荷味的绿、芒果味的黄,像一罐罐小彩虹。徐蒂娜凑在摊前,每种味道都买了一块,放进嘴里,草莓味的甜中带点酸,薄荷味的清凉提神,她笑着说“这个糖比手工糖摊的还好吃,味道更纯”,还买了一大袋,说要带回去分给大家。

卖土家织锦的摊位在市场尽头,挂着蓝底白花的布帘、围巾、小钱包,还有绣着美食市场场景的小织锦——上面绣着红色的遮阳伞、烤肉摊的大叔、排队的游客,一针一线都格外细致。严星眠站在摊前挑了半天,选中一块绣着烤肉串和米糕的小织锦,说“要留着当纪念,一看就知道是贝利特美食市场的”。

韩亮和郭亦舟举着相机,在市场里穿梭不停,像发现了新大陆:他们蹲在烤肉摊前,拍炭火上滋滋冒油的羊肉串,镜头里的油脂滴落,炭火冒烟,格外有张力;站在炸丸子摊旁,拍金黄的丸子在油锅里翻滚,油花溅起,闪着光;凑在米糕摊前,拍阿婆撒桂花糖的瞬间,白色的米糕上落满金黄的糖粒,亮晶晶的;还拍摊主们忙碌的身影——烤肉大叔翻动铁签的手、炸丸子阿姨捞丸子的漏勺、卖糖姑娘递糖的笑容,每一张照片都透着最真实的烟火气。

女生们则在各个摊位前驻足停留:徐蒂娜在一家糖葫芦摊前买了一串山楂糖葫芦,红彤彤的,裹着透明的糖衣,咬一口,酸中带甜,糖衣脆得“咔嚓”响;严星冉被摊吸引,买了一个粉色的,像一朵蓬松的云,举在手里对着阳光拍照,的影子落在脸上,像撒了层粉;骆小乙在一家手工皂摊前停下,摊位上摆着各种味道的手工皂,她选了块桂花味的,和何居然早上买的艾草味的凑成一对,何居然笑着说“正好,你的桂花味,我的艾草味,都是贝利特的味道”。

直到傍晚五点,夕阳渐渐西斜,把市场的红色遮阳伞染成了金色,连空气都变成了暖橘色。烤肉摊的炭火渐渐暗了,炸丸子的油花慢了,摊主们开始收拾摊位,我们才恋恋不舍地往市场门口走。手里拎着鼓鼓囊囊的塑料袋——里面装着打包的烤肉串、炸丸子、米糕、手工糖,背包里塞着新买的土家织锦、桂花手工皂、竹筐,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满足的笑容,衣服上沾着烤肉的香味,头发上似乎都飘着桂花糖的甜。

郭亦辞拎着相机,低头翻看着下午拍的照片,笑着说“今天拍的照片比贝利城的还多,美食市场的烟火气太好看了,比任何景区都真实”;严星眠掏出笔记本,在最后一页写下“贝利亚村:老槐树、老磨坊、土坯房,朴素温暖,是岁月的味道;贝利特美食市场:烤肉串、酸辣粉、绿豆丸子、桂花米糕,烟火气十足,是生活的味道”;何居然牵着骆小乙的手,慢慢走在后面,骆小乙手里攥着快化了的,嘴角沾着点粉色的糖渍,笑得像个孩子,何居然掏出纸巾,轻轻帮她擦干净,动作温柔得能滴出水来。

坐上面包车往贝利塔酒店走时,夕阳把天空染成了从橘红到淡紫的渐变色,车窗外的白杨树飞快后退,叶子在风中“哗啦”响,像在和我们道别。市场的香味还留在衣服上,手里的美食还带着余温,嘴里还留着烤肉的孜然香、米糕的桂花香。

今天的旅程,没有惊险的探索,没有壮阔的风景,却有着贝利亚村最朴素的生活气息,和贝利特美食市场最浓郁的烟火味道。老磨坊的“吱呀”声、村民的笑脸、烤肉的滋滋声、伙伴们的笑声,像一杯温热的甜豆浆,暖在手里,甜在心里,成了第十二季开篇最难忘的一段时光。

明天虽然没有远行,却能在酒店里慢慢整理今天的照片,回味美食的味道,和伙伴们一起聊起贝利亚村的老槐树、美食市场的烤肉串。这场关于贝利塔县的故事,还在继续,而我们,也在这些温柔的、充满烟火气的时光里,慢慢收集着属于我们、属于ScI的独家回忆。

(第110章,完)

随梦书屋推荐阅读:斗罗2:和霍挂比金手指后成团宠穿越成姐姐,妹妹你要干嘛?问鼎记!寻找胭脂[射雕同人]妖女七零:炮灰夫妻发家忙七零之小媳妇甜甜嘴疯批跑断腿穿越异界之崛起逆世穿越之灵域传奇盛宠之嫡女医妃陆沉周若雪小说免费阅读全文好孩子小明去哪了盗墓:选对喜欢的CP嗑合成召唤摄政王的神探娇妻龙珠:我能吸收能量变强游走诸天,全靠暗黑技能多!我有一个诡王朝精灵游病娇师姐装呆套路我,人麻了!娱乐圈,大佬只想摆烂掐指一算,你是逃犯!重生娇妻已上线崩坏:雷电芽衣之名阴郁疯批师尊,对我垂涎欲滴快穿之这段数据成精了吧我在万界都有分身是拖油瓶也是青梅竹马我打打打打打打死你个渣男换老公女尊也得嫁人斩神:穿越后的决斗之旅四合院:开局先把媳妇娶了抗战:我们的59在前进重生木兰辞温院长身娇体软,京圈太子爷对她上瘾狐妖:剑圣一心重生1962之开局怒扇禽淮茹要命!我睡的小白脸是首富太子爷星林风途娶鬼妻行阴阳小鬼拜师璃雪快乐田园生活绑定神豪系统,我有亿点点钱味主骑砍:从破落农庄开始四合院,开局一个太初仙境手握空间,和离后开启流放高端局仙游云风录重生最强农妇修仙之混沌道果
随梦书屋搜藏榜:我的后宫奋斗记穿越改造男女的身高体重快穿之鬼差女配打工日常冷冬气候种田,我在古代开超市位面收集功德高武:金手指姐姐是我的理想型无上至尊是狼不是狗给疯批霸总当替身后,我成了顶流盗墓:反派系统,开局保护伞公司下堂王妃是毒医救命!我好像被禁欲陆警官看上了重生六零,带着空间宠夫暴富被迫攻略反派剑尊后,全书he了通天神医本是人好可不可以勇敢点从龙族开启的异世界生活表白装高傲,我转身校花崩溃哭了除魔人:开局遇到大黑佛母恋综直播:女扮男装的她引爆热搜重生之后,娶了诡新娘做老婆孤女穿成小丫鬟龙族之龙骑士从聊斋开始,证就人道古史!爱的谜题:林晓萱要命!和章鱼网恋后,他疯了!重生之青樱回来后整顿后宫海贼王:渣女今天也在努力死遁跨越时空的花季我,诡异NPC,吓唬哥哥怎么了劫天之人天灾囤货,灵泉空间种田记[综韩]黑色阳光重生不谋爱,京圈大佬给我下跪了金玉传奇终默沦陷修罗场,大佬都想独占她守寡三年后,整个侯府跪求我原谅五十年代卷到飞升帝妃掌妖异血瞳乱天下港综开局之我有一座万界楼林海边和陈心的爱情故事叶罗丽之命宝可梦科普与职业日常心被俘获后?我化形了!回到旧石器时代无尽轮回:从禁酒令开始月老可能忘了给我绑红线
随梦书屋最新小说:修真废柴?我的系统有点猛!双果实在异人界的逆天改命文娱:我的十年隐居藏着文娱半壁逍遥红尘游吾乃万界起源东晋风华辅助科比三连冠后,我接棒湖人全城都在赌我活不过三天并蒂焚仙港综:话事九龙,我黑白通吃我超人之体,极品美妇都说好神级导师:开局签下SSS级女帝盛大旅途疯批王妃和她的病娇王爷教警花老婆破案后,她把我拷了!我的天师合伙人系统:我在梦中来抽奖维度情途:每世皆遇良人开局哥布林我将迎娶剑之圣女听万物吐槽做FBI最好分析师重生之我的召唤物是一只龟我是黑道之王鬼灭之刃:只为她袖手天下别惹那个凡人,他在仙界讲科学混沌石:开局一块砖,神仙都砸翻蛇君缠吻:总裁的血甜小药罐都市归田园:我种的菜能救命当上古大妖登录全息游戏后百年血笺:松花不谢大唐:李承乾撞柱,血溅太极殿!美女总裁和我在荒岛官道红颜:她们助我一路升迁我和我的26个绝色未婚妻校花女友天赋全点情调?我爽炸了七零养崽崽:哄知青少爷入赘了关东藏宝录一夜退婚,我秒觉醒无敌星图!凡人苟道之我欲登天剑气寒快穿:靠系统在各个世界好孕生子综漫:无敌的我只想摆烂穿成程咬金四子,长乐公主赖上我神豪归来逆转人生从毕业开始海虎40K躺平赘婿:公主她偏要错嫁快穿,我靠发疯在热文里薅羊毛虫族女穿雄:虫生巅峰之路快穿之路人甲不安套路出牌暗区突围之卡莫纳往事一身媚骨的我,误入剑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