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水疫情的成功控制,为苏清欢推行更深层次的医疗改革扫清了大量障碍。女帝的信任达到顶峰,朝中反对的声音暂时蛰伏。
苏清欢趁热打铁,将酝酿已久的《大曜医政革新疏》正式上呈女帝。奏疏核心有三:
一、设立州县医官体系:在各省府州县设立“惠民药局”,直属太医院指导,配备经过新式培训的医官,负责地方疫病防控、普及卫生知识、监督药材市场。旨在将先进的医疗理念和资源下沉到基层。
二、编纂颁行《大曜药典》:由国家牵头,太医院主导,重新系统整理、验证各类药材功效,制定标准,剔除伪劣,统一药名、药性、用法。旨在规范医药市场,提升整体医疗水平。
三、开办“医学馆”:在京城设立官办高等医学教育机构,面向社会招收有志学医的青年,系统传授新医学理论和技术,打破医术秘传的陋习,规模化培养医疗人才。
这三条,条条触及根本,旨在构建一个从中央到地方、从理论到实践、从人才培养到药品监管的完整医疗体系。一旦成功,将彻底改变大曜朝的医疗面貌。
奏书在朝堂上引发了比以往更激烈的争论。支持者认为这是利国利民的千秋大计;反对者(主要是世家背景的官员和部分保守太医)则斥之为“与民争利”、“动摇祖制”、“耗费国帑”。
女帝萧景琰力排众议,御笔朱批:“准奏。着太医院院使苏清欢全权督办,各部协理,不得有误。”
圣旨一下,苏清欢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这已不仅仅是技术推广,而是涉及国家制度层面的深刻变革。
她首先从相对容易的《大曜药典》入手。以太医院和安平医馆为核心,抽调精干人员,成立编修馆。她亲自拟定编修体例和标准,要求每一种药材都必须有清晰的图谱、产地、采收时节、性状描述、药理作用(用传统理论结合她引入的“归经”、“功效”新解)、以及临床验证案例。
此举遭到太医院旧派的强烈抵制。许多老太医视祖传药方为命根子,不愿公开。药材商也担心标准统一后影响利润。
苏清欢毫不退让,一方面请出女帝旨意强压,另一方面采取激励措施:献出有效验方并经验证收录者,给予重赏,并可署名入典,流芳百世。
重赏之下,加之苏清欢如今的威望,阻力渐渐减小。编修工作艰难却稳步地推进。
就在编修工作稍有起色时,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波打破了平静。有匿名奏疏呈到女帝面前,弹劾苏清欢在编修《大曜药典》时收受贿赂,擅自将一些无用甚至有害的药材收录其中。女帝大怒,责令苏清欢立刻停止编修工作,等候调查。苏清欢心中一惊,她明白这是反对者的阴谋。她迅速冷静下来,开始收集证据自证清白。她发现那些所谓“无用有害”的药材,其实是经过严格验证且有独特疗效的。而贿赂一事更是无中生有。在调查过程中,苏清欢凭借着之前积累的人脉和威望,找到了匿名奏疏背后的主使——一位世家出身的保守官员。原来,他为了阻止医政革新,不惜使出如此下作手段。苏清欢将证据呈给女帝,女帝查明真相后严惩了主使,编修工作得以继续,且苏清欢在女帝心中的信任更加牢固,改革的步伐也更加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