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清欢的讲堂和手册在京城医界掀起波澜,也引起了另一个特殊群体的高度关注——军中医官。
边境时有摩擦,军中伤兵众多。传统金疮药和汤药对严重创伤效果有限,感染死亡率极高。苏清欢的清创缝合术和消毒理念,对他们而言,无疑是救命稻草。
这日,几位风尘仆仆的军医代表,通过谢晏的关系,悄悄找上了苏清欢。
“苏院判!您在讲堂所授之术,于我军中实乃雪中送炭!”为首的老军医激动道,“边境将士,多因创伤感染而亡,死得憋屈!若得您之术,能活人无数!末将等冒昧前来,恳请院判大人,能否……能否专为我等军医,讲授战场急救之法?”
老军医说着,竟要下拜。
苏清欢连忙扶住他:“诸位将军请起!医者本分,救死扶伤,不分军民。军中将士保家卫国,更应得善法救治。此事,我义不容辞!”
她心中振奋。军队是最讲求实效的地方,若能在军中推广开,她的技术才能真正扎根,影响力将无可撼动。
她立刻着手准备,针对战场环境的特点,编写了更简练、更注重实效的《战场急救速成手册》,重点突出止血、包扎、固定、搬运(Abcd原则的古代版) 和创伤感染防控。
她向女帝上奏,请求在京营中试点培训军医。
女帝对此极为重视,练兵强军是她集权的重要一环,立刻准奏,并命兵部配合。
然而,阻力立刻出现。
兵部衙门内,主管此事的崔侍郎(崔氏子弟)态度敷衍:“苏院判有心了。只是军中自有法度,医官调度、物资配给皆需时日。况且,新法未经检验,贸然用于军中,恐影响战力,还需从长计议。”
典型的官僚拖延战术。
苏清欢早有所料,她不急不躁,道:“侍郎大人所言极是。新法确需检验。不如这样,先于京营神武军中挑选一营试点。所需物资器械,下官可自太医院防疫科经费中暂支,不劳兵部。待成效显现,再行推广,如何?”
她以退为进,自筹经费,缩小范围,让对方无理由拒绝。
崔侍郎噎住,只得勉强同意。
试点在神武军一营展开。苏清欢亲自前往,挑选了十名识字伶俐的军医学徒,集中培训。
她摒弃了深奥理论,直接实操教学。用动物内脏模拟创伤,练习缝合止血;演示如何用煮沸的布、高度酒处理伤口;教导识别感染迹象和简单处理方法。
军医学徒们看得目不转睛,兴奋不已。这些都是能立刻救命的实用技巧!
培训期间,恰逢京营演练,发生数起意外创伤。接受了培训的军医立刻上前,用新法处理伤口,清创缝合,消毒包扎。
结果令人震惊!伤口愈合速度远超以往,感染率大大降低!
消息很快在军中传开,其他部队的将领纷纷上书,请求派军医来学习!
实效,是最好的广告。兵部的拖延不攻自破。
女帝得知后,大为欣喜,下旨褒奖苏清欢,并强令兵部全面配合,在京营中推广新式战伤救护法。
苏清欢成功地打开了军队这个至关重要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