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小国寡民之世,相传三百年不见兵革。
然而,腊月既望,咸阳原上,忽坠赤星,大如车轮,裂地成穴。
穴中无土,唯有一物:
寸许铜匣,外缠人发,内藏血书十三字——
> 「悖之强之,天霆必彰·下」
上下皆惊:血诏末尾,竟还有“下”?
难道当年太史氏刻石,只录了上半篇?
---
一、连环失踪
赤星现世当夜,守藏史失踪;
次晨,掌绳老吏全家不见;
第三日,乡塾三十童子集体蒸发,只留满地——
被剪断的结绳。
所有断绳,皆呈诡状:
两端各结一扣,相扣成环,像某种逆向的“司彻”符。
市井传言:
「血诏下篇苏醒,要来“司彻”人间!」
---
二、无名客
咸阳酒肆,来一黑衣无名客,掷金半镒,只问一句:
「谁见过左眼双瞳之人?」
众人哄笑,却见无名客抽出一段绳,
轻轻一抖——
绳结自动解开,化作十三滴赤血,
在桌面排成血诏下半字——
> 「天霆之下,另有天」
血字一闪即没,半镒金化为青烟。
满座噤声,无名客亦消失。
---
三、王城密奏
是夜,少年秦王得密奏:
> 「血诏全文已现,共二十六字,上下各十三。
上篇劝散,下篇——劝聚!」
秦王拍案:
「寡人方欲并六国,此‘聚’字,正合孤意!」
遂下诏:
「搜天下双瞳者,生致阙下!」
---
四、瞳中谜
三日后,铁骑于骊山阴谷,擒一牧羊双瞳童。
童被缚铜柱,王亲审之。
童忽翻目一笑,左眼瞳中映出——
半截铜匣!
正是赤星所坠之物!
秦王大骇,拔剑欲剜其目。
刹那间,铜匣自童瞳内跌出,
匣盖自动弹开——
空无一字,只有一截
被烧焦的结绳。
---
五、焦绳自解
焦绳落地,无火自燃,
火中显金字三十二,
逐一浮现:
> 「小国寡民,固非退;
天霆之怒,亦非罚。
真旨唯二:
先散,后聚;
聚非并疆,聚——万民之心!」
金字至此,突然倒卷,
化作火舌直扑王面!
秦王惊退,火舌却中途拐弯,
烧向王座后巨幅九州图。
一瞬,万里江山灰飞烟灭,
只留一地碎铜——
正是血诏原件!
---
六、反击
双瞳童仰天长笑,声如老聃:
「陛下欲并天下,天下亦并陛下!」
言罢,以手裂自己面皮,
竟是一张人皮面具,
内藏——守藏史之脸!
守藏史本应三日前失踪,
此刻却立于王前,
手举半截焦绳,
对殿外万甲郎高声宣告:
> 「血诏上下合一,
非劝散,非劝聚,
只教万民——
自为天子!」
---
七、炸裂终局
殿外,失踪的掌绳老吏、三十童子同时出现,
人人手执断绳,
齐声诵出最后一句隐藏真言:
> 「绳虽断,结犹在;
君虽亡,国不亡——
国在万民之手!」
诵声未绝,咸阳原上赤星再坠,
裂地成渊,
秦王与巨幅九州图一同坠入,
永不见踪影。
---
八、尾声
渊口,只余一完整铜匣,
匣面新铸二十六字,
非血,乃清水写成:
> 「小国寡民,众国寡君;
天霆不再,万民自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