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已经很深了。
当宿舍楼里,最后的喧嚣,也终于,随着熄灯号的响起,而沉寂下去的时候,整个山城航校,便都,陷入了,一片,安宁的沉睡之中。
但3号风洞里,却依旧,亮着一盏,孤独的灯。
付华飞,并没有,打开那排,刺眼的、功率巨大的、悬在风洞顶棚上的主照明荧光灯。那会让这里,亮如白昼,却也,会带来,令他烦躁的、属于“电磁污染”的“嗡嗡”声。
他只是,在主控室的角落里,那张,被他擦拭得一尘不染的、巨大的工作台前,点亮了一盏,小小的、老式的、有着绿色灯罩的台灯。
一束温暖的、柔和的、橘黄色的光,从灯罩下,倾泻而出,刚好,照亮了,工作台上,那一小片,属于他的区域。而在那光晕之外,则是,更加深邃的、如同巨兽般,沉默着的、巨大的、钢铁的阴影。
光明与黑暗,温暖与冰冷,渺小与巨大,在这一刻,形成了一种,极其鲜明的、充满了张力的、奇异的和谐。
这种感觉,让付华飞,感到,无比的熟悉,也无比的,心安。
它像极了,那个,改变了他命运的、寒冷的冬夜。在青岩镇那间,四面漏风的破旧小屋里,在那盏,即将燃尽的、昏黄的煤油灯下,他,也是,在这样一束,孤独的光里,找到了,那条,通往全新世界的,微弱的线。
这,已经成为了一种,属于他自己的、独特的“仪式”。
一种,能让他,瞬间,排除一切外界干扰,将自己的心神,沉入到,那个,绝对专注、绝对宁静的、属于“修行”与“创造”的、巅峰状态的仪式。
工作台上,静静地,躺着一架,即将完工的航模。
这,就是他,为即将到来的、全校性的“飞翼杯”航模设计大赛,所准备的“秘密武器”。
它,不是,学校小卖部里,卖的那种,用几块轻木板,和胶水,就能简单拼凑起来的“玩具”。
它的每一个零件,每一条曲线,每一寸蒙皮,都是付华飞这半个多月以来,将自己,完全“锁”在这间,无人的风洞里,用他那双,经过了“定息”千锤百炼的、稳如磐石的手,一点一点地,亲手,打磨、切割、拼接、创造出来的!
它的机身,呈现出一种,极其流畅的、充满了生物美感的、纺锤形。这种设计,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正面的“形状阻力”。
它的机翼,则是一种,极其罕见的、被称之为“变弯度翼型”的、复杂的设计。机翼的前缘,圆钝,而后缘,则薄如刀锋。从翼根到翼尖,机翼的厚度、弯度,以及,那微小的、被称为“扭转角”的角度,都在,以一种,非线性的、极其复杂的规律,进行着,平滑的过渡。
这种设计,能让气流,在机翼的表面,形成一种,最理想的、从层流到湍流的、平稳的过渡,从而,在不同的速度下,都能,获得,最优的升力系数。
而最引人注目的,是它那对,如同雄鹰翅膀末梢的羽毛一样,微微上翘的、优雅的翼尖小翼。
这,就是付华飞,为自己,准备的“科学外衣”。也是他,实现那个“滞空时间+0.3秒”的、精准的“小目标”的、关键所在。
他将用一套,充满了复杂的公式和图表的、令人望而生畏的“翼尖涡流能量回收理论”,来向所有人,解释,这对小翼,是如何,巧妙地,利用了,原本会耗散掉的“诱导阻力”,从而,为航模,提供了,那一点点,额外的、宝贵的升力。
这套理论,很超前,甚至,有些离经叛道。但,它,是“科学”的。是任何一个,真正的空气动力学专家,都无法,从理论上,去驳倒的。
但只有,付华飞自己知道,这对小翼,真正的秘密,根本,不在这里。
它真正的作用,是作为一个,“能量放大器”。
它那独特的、经过了上百次计算和微调的曲面,能将他,在飞行时,施加于整个机体之上的、那层,微弱的、看不见的“灵气边界层”,进行,最有效的“聚焦”与“增幅”。从而,让他的“御气”,能以,最小的消耗,达到,最大的“减阻”效果。
这,才是,真正的、“修行”与“工程”的、完美的结合!
此刻,这架,凝聚了他全部心血与智慧的航模,还剩下,最后一道,也是最关键的一道工序——蒙皮的,最终打磨。
付华飞,从工具箱里,拿出了一张,最细的、从德国进口的、价格昂贵的“水磨砂纸”。然后,他闭上眼睛,再次,进入了“定息”的状态。
他的呼吸,变得,悠长而宁静。他的心跳,变得,沉稳而有力。他的手,变得,像一台,最精密的、由计算机控制的、三轴打磨机,稳得,没有,一丝一毫的,颤抖。
心,与手,在这一刻,合二为一。
他开始,用那张细腻的砂纸,极其轻柔地、极其均匀地,在那架航模的、光滑的蒙皮上,进行,最后的打磨。
他的动作,不像是在,打磨一件工业品。更像是在,抚摸,一件,稀世的珍宝。像是在,擦拭,情人的皮肤。
他的耳朵,听不见,外界的任何声音。但他的“神识”,却能,清晰地,“听”到,砂纸上,那亿万颗,微小的、坚硬的“金刚砂”颗粒,在划过蒙皮表面时,所发出的、那种,极其细微的、“沙沙”的、令人愉悦的交响乐。
他的眼睛,虽然闭着。但他的脑海中,却能,清晰地,“看”到,蒙皮表面,那些,肉眼所看不见的、微米级别的、微小的凹凸不平,是如何,在他的手下,被一点一点地,抹平,最终,形成一个,近乎于“绝对光滑”的、完美的、镜面。
他甚至能“感觉”到,当自己的手,抚过机翼的表面时,那股,还未生成的、未来的“气流”,将是如何,顺着他所创造的、这条完美的曲线,无比喜悦地、无比流畅地、欢快地,流淌而过。
这,是一种,创造的、极致的快乐。
这,是一种,物我两忘的、人机合一的、近乎于“道”的、玄妙的境界。
时间,在这一刻,失去了意义。
不知,过了多久。当付华飞,终于,停下手中的动作,缓缓地,睁开眼睛时,窗外,已经,透进了一丝,黎明前的、鱼肚白的微光。
他手中的那张砂纸,已经,被磨秃了。
而他面前,工作台上的那架航模,却仿佛,获得了,新生。
它静静地,躺在那里。在清晨,那第一缕,微弱的光线照射下,它那,被反复打磨过的、光滑的机身,反射出一种,如同珍珠般的、温润的、柔和的光泽。
它看起来,不再像一件,由木头、塑料和胶水,构成的、冰冷的、死物。
它,像一只,正在沉睡的、拥有着优雅的生命和骄傲的灵魂的、神俊的、白色的猎鹰。
它,正在,等待着,一个,属于它的,一飞冲天的时刻。
付华飞看着它,看着自己,这半个多月来的、全部的心血结晶,他的脸上,露出了一个,疲惫的、却又,无比满足的微笑。
他没有,因为,即将到来的比赛,而感到,丝毫的紧张。也没有,因为,自己所创造出的、这件,堪称“艺术品”的杰作,而感到,丝毫的骄傲。
他的心中,只有一种,如同磐石般的、绝对的、宁静的自信。
因为,他知道,这,不是结束。
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一个,他,将自己的“道”,付诸于“现实”的、小小的、微不足道的,开始。
他伸出手,轻轻地,抚摸着那架航模的、冰凉的机翼,在心中,默默地,对它,也对自己,说道:
“去吧。”
“去,飞吧。”
“去,为我们,赢得,那,宝贵的,0.3秒。